《海曲古诗1000首》连载三十四:《安东卫堠警有述》
来源:大众网 2015-10-29 15:22:00
编者自按:
日照旧称海曲,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为人文荟萃之地,文章奥府之区,两千多年来,境内出现过大量诗人和诗作,境外骚人墨客亦多有与日照文友唱和诗作。历朝历代,日照不乏外来才俊,或做官、或创业、或访友论道,也有乐而忘返、于此安家落户者,他们在此留下了业绩,也留下了诗作,这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
然而,自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置日照镇、金大定二十四年(公元1184年)置日照县以来,虽前辈先贤或以血缘、或以地缘、或以业缘曾编纂成册,可终未成一本完整诗集,后世所传仅《日照县志》《安东卫志》中所辑的百余篇,且未加注,这致使大量先人佳作近于湮灭,编者受市委宣传部领导安排,经两年多大海捞针,遴选、编纂了《海曲古诗1000首》,分“海曲古韵”、“宦途留韵”、“烈女悲韵”、“百年风韵”和“楹联集韵”五部分,并逐篇注明出处、作者、典故和版本差异,尽力“诗”、“史”合一。尤其对作者生平,照录国史、方志、家谱等“旧典”,就锅便灶,述而不评。因编者才疏学浅,编、校中肯定存不少贻笑大方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一方水土一方人,我们常以故乡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自豪。然而,这个“底”究竟有多厚?愿《海曲古诗1000首》能够打开一扇窗扉,让我们嗅一嗅两千多年来的山河书香、沧浪诗情。
田文阁
2015年7月23日
安东卫堠警有述
(明·太仓)王世贞
树影旌旗接,涛声鼓吹兼。
雨拖残日脚,山割乱云尖。
淮舰虽宽斗,齐师未解严。
疮痍心转寒,骨肉泪濒沾。
恩泽诗书负,烽烟号令添。
如何重推毂,翻更捷书淹。
〔注1〕该诗录自清光绪十二年刻本(公元1886年)《日照县志》。
〔注2〕明代及清前期,日照县隶青州府。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设沂州府,辖一州六县一卫,日照改隶沂州。
〔注3〕安东卫: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信国公汤和奉命于沿海筑城防倭寇(日本海盗),始设安东卫,辖左、右、中、前、后5个千户所,附设二十八墩(烽火台),十八店、十七铺,其辖域北起梅园、南至荻水、西至汾河(绣针河),东至海,其城池、民社、学校、钱粮与州县同。清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裁安东卫并入日照县,置安东卫巡检司。属青州营、至民国初,设立巡防营,后归日照县南乡。
〔注4〕王世贞(1526.12.8~1590.12.23):原志注:“明代,宪副。”字符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以才华声气冠绝海内,独主文坛二十年。善诗,以声韵为主;好古文,才学富瞻,文名满天下。17岁中秀才,18岁中举人,22岁中进士,先后任职大理寺左寺、刑部员外郎和郎中、山东按察副使青州兵备使、浙江左参政、山西按察使,万历时期出任过湖广按察使、广西右布政使,郧阳巡抚,后因恶张居正被罢归故里,张居正死后,王世贞起复为应天府尹、南京兵部侍郎,累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卒赠太子太保太。与李攀龙、徐中行、梁有誉、宗臣、谢榛、吴国伦合称“后七子”。李攀龙死后,王世贞独领文坛二十年,着有《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等。王世贞在文学理论方面明确提到了复古主张。《艺苑卮言》集中了王世贞对复古理论的提倡和一些具体看法。《艺苑卮言》是体现“后七子”诗文理论的重要著作,是这一流派的理论依托。王世贞不仅在文学理论方面为“后七子”,乃至后人起到了导夫先路的作用。他具体的文学创作也成为了人们争相学习的典范。此外,王世贞对戏曲也有研究。他的曲论见于《艺苑卮言》的附录,后人摘出单刻行世,题曰《曲藻》。
〔注5〕堠,hòu:①从土,从侯,侯亦声。“土”指土堡。“侯”指诸侯。“土”与“侯”联合起来表示“侯国的瞭望堡”。本义:古代侯国瞭望敌情的土堡瞭望敌情的土堡。如:烽~。②古代记里程的土堆。《玉篇》:“堠,牌堠,吾里一堠。”
〔注6〕毂,gǔ:①车轮中心的圆木。周围与车辐的一端相接,中有圆孔,可以插轴。借指车轮或车。~下(辇毂之下,借指京城)。~击肩摩(形容车马行人众多,来往十分拥挤)。《楚辞·屈原·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②又指生养之神。《尔雅·释言》:“毂,生也。”《广雅·释诂》:“毂,养也。”
《海曲古诗1000首》连载(一):海滨龙神庙
《海曲古诗1000首》连载(二):日照道中
《海曲古诗1000首》连载(三):日照县
《海曲古诗1000首》连载(四):日照道中
《海曲古诗1000首》连载(五):石臼所观海
《海曲古诗1000首》连载十七:《宿巨峰朝阳洞》
《海曲古诗1000首》连载十八:《朝元观》
《海曲古诗1000首》连载二十五:《远使海曲春夜多怀》
《海曲古诗1000首》连载二十五:《远使海曲春夜多怀》
责任编辑:韩依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