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曲古诗1000首》连载(三):日照县
来源:大众网 2015-08-06 14:48:00
编者自按:
日照旧称海曲,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为人文荟萃之地,文章奥府之区,两千多年来,境内出现过大量诗人和诗作,境外骚人墨客亦多有与日照文友唱和诗作。历朝历代,日照不乏外来才俊,或做官、或创业、或访友论道,也有乐而忘返、于此安家落户者,他们在此留下了业绩,也留下了诗作,这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
然而,自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置日照镇、金大定二十四年(公元1184年)置日照县以来,虽前辈先贤或以血缘、或以地缘、或以业缘曾编纂成册,可终未成一本完整诗集,后世所传仅《日照县志》《安东卫志》中所辑的百余篇,且未加注,这致使大量先人佳作近于湮灭,编者受市委宣传部领导安排,经两年多大海捞针,遴选、编纂了《海曲古诗1000首》,分“海曲古韵”、“宦途留韵”、“烈女悲韵”、“百年风韵”和“楹联集韵”五部分,并逐篇注明出处、作者、典故和版本差异,尽力“诗”、“史”合一。尤其对作者生平,照录国史、方志、家谱等“旧典”,就锅便灶,述而不评。因编者才疏学浅,编、校中肯定存不少贻笑大方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一方水土一方人,我们常以故乡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自豪。然而,这个“底”究竟有多厚?愿《海曲古诗1000首》能够打开一扇窗扉,让我们嗅一嗅两千多年来的山河书香、沧浪诗情。
田文阁
2015年7月23日
日照县
(明·高丽)郑梦周
海上孤城草树荒,最先迎日上扶桑。
我来东望仍搔首,波浪遥望接故乡。
〔注1〕该诗录自韩国永川市网站。
〔注2〕郑梦周(1337~1392),字达可,号圃隐,其名得于“庄周梦蝶”,其号得于孔子“吾不如老圃”,祖籍高丽迎日人,状元,朝鲜高丽王朝末期政治家、外交家、哲学家、文学家,曾任高丽大司成,官至宰相,被追封为“大匡辅国崇禄大夫领议政府事、修文殿大提学兼艺文春秋馆事、益阳府院君”,谥文忠。在韩国被誉为“东方理学宗祖”、“韩国大儒”,是韩国历史上从祀孔庙四位大儒之一,对韩国文化影响巨大,文化地位相当于中国的孔孟。
郑梦周曾于1372、1384、1385~1386、1387年四次出使中国,其曾经路线是:高丽开城→旅顺→登州→莱州→胶州→高密县→诸城县→日照县→赣榆县→淮安路→高邮府→扬州路→真州→仪征→龙潭驿→南京。
郑梦周之所以对“日照县”情有独钟,源于唐朝,即韩国新罗王朝时期,新罗因大面积饥荒致使许多人被卖到大唐为奴,后虽被唐朝禁止并遣返,但仍有大批新罗人愿意留居唐朝,多寄居沿海乡村,从而在山东沿海形成众多集中的新罗侨民村落。其中,在涛雒镇天台山就建有新罗村和新罗寺。在新罗村东侧的凤凰山顶曾有一棵古老的银杏树,相传就是第一代唐朝新罗人所植,是沿海渔民出海行船的重要坐标。这棵古树,“文革”中被毁。
郑梦周他出使中国期间,遍访新罗人聚集的沿海地区,留下许多睹物思情、去国怀乡的诗篇。对郑梦周在中国的足迹,有关研究文献记述“高丽末叶重臣大儒郑梦周曾数次奉派出使中国,来时具走水路,由登州上岸,有大量歌颂山东半岛的诗歌为证”。
据说郑梦周在日照县天台山新罗村办了三件事:一是出资在新罗村对面新罗寺附近建新罗书院,成为新罗村有史以来第一所学校;二是为寻根续脉,特意从日照县新罗村挑选一批年轻后裔带回韩国;三是在凤凰山银杏树下赋诗,并碑刻《日照县》。或许是与他的家乡叫迎日县的巧合,异国他乡相同的崇日情结,使他诗情大发,挥毫写下“最先迎日上扶桑”等脍炙人口的诗句。
郑梦周到访日照县是明朝洪武年间(1368~1398)。明建文年间(1399~1402),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历时四年,莒州“百里无烟”(日照县时隶莒州),天台山上自唐、宋、金、元传承数百年的“新罗文化”在战火中荡然无存。
2010年7月6日,郑梦周第二十五代嫡孙郑来晶(韩国晶岩株式会社董事长)专程来天台山,寻访700多年前其先祖郑梦周在日照“新罗村”的生活痕迹,对日照天台山在古代中韩交流中的地位给予高度评价。
相关链接:
《海曲古诗1000首》连载(一):海滨龙神庙《海曲古诗1000首》连载(二):日照道中
责任编辑:韩依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