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曲古诗1000首》连载三十三:《安东形胜》
来源:大众网 2015-10-29 14:53:00
编者自按:
日照旧称海曲,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为人文荟萃之地,文章奥府之区,两千多年来,境内出现过大量诗人和诗作,境外骚人墨客亦多有与日照文友唱和诗作。历朝历代,日照不乏外来才俊,或做官、或创业、或访友论道,也有乐而忘返、于此安家落户者,他们在此留下了业绩,也留下了诗作,这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
然而,自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置日照镇、金大定二十四年(公元1184年)置日照县以来,虽前辈先贤或以血缘、或以地缘、或以业缘曾编纂成册,可终未成一本完整诗集,后世所传仅《日照县志》《安东卫志》中所辑的百余篇,且未加注,这致使大量先人佳作近于湮灭,编者受市委宣传部领导安排,经两年多大海捞针,遴选、编纂了《海曲古诗1000首》,分“海曲古韵”、“宦途留韵”、“烈女悲韵”、“百年风韵”和“楹联集韵”五部分,并逐篇注明出处、作者、典故和版本差异,尽力“诗”、“史”合一。尤其对作者生平,照录国史、方志、家谱等“旧典”,就锅便灶,述而不评。因编者才疏学浅,编、校中肯定存不少贻笑大方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一方水土一方人,我们常以故乡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自豪。然而,这个“底”究竟有多厚?愿《海曲古诗1000首》能够打开一扇窗扉,让我们嗅一嗅两千多年来的山河书香、沧浪诗情。
田文阁
2015年7月23日
安东形胜
(明)赵鹤龄
城本安东筑向西,地分南北不相迷。
门严锁钥连淮海,铁作藩篱障鲁齐。
才薄岂堪兼武备,时清仅独有诗题。
叮咛守御诸军长,边境无忘肃鼓鼙。
〔注1〕该诗录自清康熙十二年版(公元1673年)《安东卫志》。
〔注2〕赵鹤龄:原志注“明代,宪副”。另据《清拓孤本明弘治四年赵鹤龄〈登环翠楼七言排律碑〉拓》记, “明弘治二年,为抗倭修整废弛的威海卫,建了环翠楼,立《新建环翠楼记》碑,与刘公岛相望。自此成为威海最重要的历史文化遗迹和人文景观。明弘治四年,操持有功的赵鹤龄亲书登环翠楼七言排律诗勒石以志,则又成为第二大人文景观。但这些威海最重要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化遗产,因倭寇而兴,又因鬼子而毁。甲午战争后1895年鬼子怒其碑文中倭奴字样而毁碑,今日只遗存小半块新建环翠楼残碑置于公园管理处仓库,威海博物馆藏也只存有缺字严重的《新建环翠楼记》碑拓片残本……赵鹤龄,赐进士,时任山东巡海副使。观碑文。书法精绝,章草韵味十足。登环翠楼七言排律诗碑四周雕刻缠枝卷草纹,纹饰与同期陶瓷上纹饰接近。碑文以韵味十足的章草书写如下: 登环翠楼七言排律诗……弘治四年季春朔旦赐进士、中宪大夫、山东按察司奉敕巡海副使、泸州赵鹤龄书。”
〔注3〕锁钥:①开锁的器件,比喻成事的关键所在。②喻指在军事上相当重要的地方。 明尹耕《紫荆关》:“汉家锁钥惟玄塞,隘地旌旗见紫荆。”③喻防守。 唐刘宽夫《邠州节度使院新建食堂记》:“锁钥郊圻,将帅得人,则虏马不敢东向而牧。” 明尹耕《上谷歌》:“向日北门严锁钥,于今南牧盛风烟。”
〔注4〕淮海:淮海之名来源于淮阴与海州地区(江苏连云港),目前主要是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区,东濒黄海,西连中原,南邻江淮,北接齐鲁,是历史自然形成的经济区域,山水相连、习俗相似、道路相接、商旅相通,自古区域之间就保持和延续着密切的人际交往、经济贸易、文化往来和社会联系。唐柳宗元《柳河东集》:海岱及淮为徐州。东至海,北至岱,南至淮也。以其淮海之所在,故曰朝宗。此言东海为师道所据也。宋苏轼《和陶饮酒》诗二十首之第十七说:“淮海虽故楚,无夫轻扬风。斋厨圣贤杂,无事时一盅。谁言大道远,正赖三杯通。时君不夕坐,衙门散刀弓。”
〔注5〕鼙, pí:字从鼓从卑,卑亦声。“卑”意为“替代物”。“鼓”与“卑”联合起来表示“替代鼓”。本义:军中大鼓的替代品。军中大鼓只有一个,位置在将帅身边。另外再根据具体情况,为各个独立分队配置一面小鼓,位置在分队指挥官身边,作为各分队独立作战的指挥信号鼓。唐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海曲古诗1000首》连载(一):海滨龙神庙
《海曲古诗1000首》连载(二):日照道中
《海曲古诗1000首》连载(三):日照县
《海曲古诗1000首》连载(四):日照道中
《海曲古诗1000首》连载(五):石臼所观海
《海曲古诗1000首》连载十七:《宿巨峰朝阳洞》
《海曲古诗1000首》连载十八:《朝元观》
《海曲古诗1000首》连载二十五:《远使海曲春夜多怀》
《海曲古诗1000首》连载二十五:《远使海曲春夜多怀》
责任编辑:韩依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