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付三义
编者按:
万里山河,东风浩荡。在日照的田野上,优势的科研资源、创新的发展方式、深耕的服务技能不断融合碰撞,推动农业向着高产、高质、高效发展。即日起,大众网日照开启《争春·万象耕新》系列报道专题,子栏目“争先·丰收密码”系列,聚焦日照乡村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记者走进田间地头,一起脚踏日照大地,探寻丰收密码。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侯彦平 付三义 见习记者 陈璐 日照报道
3月7日,在莒县刘官庄镇邵家泉头村一望无际的田野上,农技人员正驾驶着农机在其间来回穿梭翻地,春和景明、机器轰鸣,升腾出一派忙碌充实的春日奋斗场景。
这里是莒县刘官庄明众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区域,在附近的镇村,提起邵明众和他的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没有人不拍手叫好。“他们农机装备优良、农业生产‘全链条’服务,我们农户现如今当上了外出创收和农田丰收‘两不误’的甩手掌柜。”
一张报纸开启的农机事业
邵明众是明众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也是创始人。2004年以前,邵明众从事汽修行业且收益不错。“但是干时间长了,一来没啥挑战性,二来也想搞点新鲜的事情闯一下。”邵明众告诉记者,有一天,自己从报纸上看到了当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到要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新闻,他立即敏锐地察觉到农业机械的发展趋势。
早已萌生转行意愿的邵明众,经过深思熟虑后,果断决定转行农业机械。“我当时先从县水泥厂买了一台二手的上海五菱。”邵明众用这辆二手车给周边农户机械化耕地,赚取机械费。“当时普通打工的一天能挣20块钱,我一天能挣1000多块钱!”
尝到甜头的邵明众决定稳扎稳打,在农业机械的路上继续前行。“当时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一年添一台农机。”2007年,邵明众将目光投向小麦联合收割机,可是这样一台器械的费用是8万7千多元,邵明众的全部家当只有不足5万。“要是失败了,可以说倾家荡产欠外债了!”在跟妻子商量后,邵明众还是决定背水一战,“那时候我跟我老婆说,咱拼一把,要是失败了咱就闯东北去。”机器买来后大受欢迎,夫妻俩忙到几天几夜不回家。但就是靠这样的劲头,只用了17天他们就把买机器的钱赚了回来。
成立合作社开启“多赢模式”
自己富了不算啥,能不能带着周边人一起富?2013年,村里号召成立农机合作社,邵明众当即便注册成立了明众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但是那个时候的邵明众,对于如何发挥出合作社的作用,让合作社和农户双受益还摸不到头脑。直到2015年,在县农机局的推荐下,明众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承揽了当时的农机深松整地项目,实现了自己、合作社、农户的多赢,这让邵明众意识到合作社的巨大作用。
在此之后,邵明众开始带领合作社开展集耕、种、管、收、加、储、销等为一体的“全链条”服务模式。前期,合作社积极与农资生产销售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社员及周边群众提供价格实惠、质量优良的化肥、种子、农药等生产资料,降低农业物化成本。农忙时,合作社利用拥有大型拖拉机、联合收获机、秸秆还田机、打捆机、深松机、免耕播种机、粮食烘干机等各类动力机械及配套农机上百余台(套)的设备优势,全程机械化作业提升效率。丰收后,合作社积极帮助农民解决卖粮难题,每收购1公斤粮食给农户补助0.02元,作业费比市场价低15%,让种植户切切实实感受到实惠,既提高了农户种粮积极性,也将种植户发展成固定客户,实现了合作社与农户“双赢”。
经过十年的经营与发展,目前明众合作社的社员由原本的5人扩大到102人,农机设备增加至100多台,土地托管服务已延伸到100多个村。近年来,它更是相继被授予“全省农机科技示范户”“全省农业经营服务组织农机安全生产管理示范单位”“全国第一批‘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推介典型案例”等荣誉称号。
不断创新,始终做领跑者
“不管是做哪一行,都不开创新。要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思路,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在周围人都在种地的时候,邵明众购买农业机械设备,帮周边村民收粮食,每亩地能赚100元至120元的机械费。“后来好多人都干这个,市场饱和了,我们合作社就没有竞争优势了。”怎么办?邵明众选择另辟蹊径,2018年,他开始回收玉米秸秆。“那时候农民收完玉米,玉米秸秆都扔掉了,又浪费又污染环境。我回收玉米秸秆,每亩地能赚700多元,比机械费赚得多多了。”
在邵明众的带领下,周边不少人都通过从事农业机械、回收玉米秸秆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如今,玉米秸秆市场再次出现了饱和的趋势。不走寻常路的邵明众又开始研究发展的新路子。“现在我正在研究小麦秸秆,考虑把他们按照等级做成饲料、燃烧颗粒或者有机肥。”邵明众告诉记者,以做成燃烧颗粒举例,每吨秸秆就能赚1400多元。“这样的话,地里的东西啥都浪费不了!”
另外,邵明众告诉记者,他正在考虑下一步用玉米秸秆搞养殖。“村里人可以来认养小牛入股,我们按照标准化进行养殖,这样小牛可以消耗玉米秸秆,牛粪还可以回田。”他给记者这样算了一笔账,对于入股的人来讲,购买一头小牛的费用在6000至7000元,他会象征性地收点管理费,入股人直接当“甩手掌柜”,一到两年后,一头大牛大约能卖15000元,净赚一倍钱。“场地我这边好找,专业化养殖减少生病的风险,他们稳赚不赔;我这边既可以赚点管理费,还同步解决了玉米秸秆不好卖的问题。”
“农业的发展跟其他行业都一样,需要脚踏实地地认真去研究,干一行就钻研一行,成为行家。”谈到这些年的经验,邵明众对海报新闻记者分享道,自己本事再大,也只能干好一亩三分地,合作社要做大做强,离不开村里老少爷们的支持。“要认真钻研,让大伙都得到实惠。”
记者手记:
采访中,邵明众曾自嘲自己“没有文化”,只会干活。但就是这样一个土生土长的山东大汉,创造了“日照唯一”的奇迹。作为全国第一批“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推介典型案例,明众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的成长壮大,跟邵明众的觉醒发展密不可分。
敏锐感知并主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敢闯敢拼、脚踏实地去奋斗,是邵明众“发家”的秘籍;而不单单想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时刻把村里人也放在心上,他的大格局展现了新时代农民合作社“合作共赢”的意义。
敢为人先、奋力拼搏,每一个敬畏土地、心怀春天的人,都能在希望的田野上越走越宽。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付三义
3月7日,一辆辆装满牡蛎的货车开往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昌瑞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院内。数十名工作人员正麻利地将牡蛎从笼子里倒出来,然后分拣,最终送入车间进行清洗、装箱,等待运往全国各地的商户手里。[详细]
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日照的各个夜市开启了专属于夜间的精彩,例如大学城夜市和新建的那·山海记忆集,夜消费已成为城市生活方式的一种新时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