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付翔
对采取海葬葬法的人员,政府给予1000元的奖励
大众网日照4月18日讯(记者 邹慧 王昊 崔欣桐)骨灰撒海,将逝者真正融于自然,作为一种新生态丧葬方式,海葬受到越来越多关注。17日上午9点15分,在青岛麦岛向东5海里附近的海域,庄重举行了2018年日照市首届免费海葬祭祀仪式,来自日照的6位家属将2名逝者骨灰撒向碧海。
据介绍,为鼓励和引导群众移风易俗,自觉实行节地生态安葬,满足群众对骨灰海葬服务需求,市民政局会同相关部门举行本次骨灰免费集体撒海活动。这是为具有日照市户籍的逝者骨灰提供免费海葬服务的公益性活动,也是日照市首次举办这一类活动。
16日上午10点18分,6位家属于日照市殡葬管理所做了公祭仪式,仪式过后便随车赶往青岛市殡葬管理所。到达后,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家属将两具逝者的骨灰转移至莲花形状的可降解骨灰坛中。记者了解到,此次海葬选用的可降解莲花坛,一旦沉入江河湖海中,整个坛体会逐渐加重,然后慢慢沉入深海,5个小时左右坛体降解,彻底融入大海,并且不产生任何污染。
17日上午8点30分,全体参加海葬活动的家属首先乘车到青岛市殡葬管理所举行海葬前的公祭仪式。9点15分,全体家属怀抱亲人的骨灰登上轮船,轮船满载鲜花和对亲人的哀思缓缓驶向麦岛向东5海里附近的海域。
海鸥飞舞,海浪涛涛,仿佛也寄托着亲人对逝者的无尽哀思。海葬仪式正式开始时,家属们依次走向船舷处,将莲花坛慢慢沉入大海,并依次撒下花瓣、黄土和五谷,目送逝者骨灰慢慢地沉入大海,真正实现与大自然地融合。没有爆竹烟雾,没有纸屑香烛,伴着一声悠长的汽笛,家属们双手合十面朝大海三鞠躬,向故去的亲人默默饯别。逝者家属王先生告诉记者:“将我女儿的骨灰,以这种环保的方式融入大海,回归自然,我认为对她来说也是一种好的归宿。”
对于海葬,许多市民还不太理解,亲人的骨灰撒入大海后,以后该去哪儿祭悼他们呢?对此殡仪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海葬后逝者的骨灰真正回归自然、融入大海,亲属可以到海边进行祭悼。
骨灰撒大海,情意留人间。海葬冲破了传统的“入土为安”观念,真正实现了“人从自然中来,回到自然中去”的生命定律。早在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后的骨灰便是撒向大海,这早早地开辟了中国海葬的先河。如今,随着海葬活动的进一步推广,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接受并选择这种环保文明的葬法。海葬是一种绿色环保的丧葬方式,用绿色、文明、简约的方式,送逝者长眠大海,让大海长系思念,不仅保护了资源环境,还进一步深化了殡葬改革,也是推行移风易俗、绿色殡葬的重要环节。
此外,根据《日照市节地生态安葬奖补实施办法》,骨灰撒海由市民政部门统一组织,每年1-2次。报名参加海葬活动的经办人应是逝者的配偶、子女以及法定有权处置和经授权处置逝者骨灰的人员。对于采取海葬葬法的,除免除海葬直接费用外(含检验检疫分担、人工装灰、可降解盒、塑料袋、车辆护送、租船、人工礼仪、鲜花等费用),再给予每例1000元的奖励。下一步,市民政局会同相关部门会继续推进日照本地海葬海域的划分,日照市殡葬管理所也将继续推进节地生态安葬法的宣传。
本次海葬公祭仪式由日照市民政局、日照市文明办主办,日照市殡葬管理所和青岛市殡葬管理所承办。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付翔
17日上午10点,“一城荧光 关爱童行”碧桂园德瑞·天悦府为日照小学生捐赠荧光衣活动启动仪式在日照市济南路小学启动.[详细]
17日上午,山海天两城大集盛大开业,5天一集变为“天天集”,两城把大集“升级”与项目“扶贫”相结合,实现“一举两得”。[详细]
4月19日,大众网记者接到网友陈先生求助,4月18日晚8:30到10:30之间,陈先生在海滨五路与黄海三路路段丢失现金30000元。现金用白色塑料袋包裹,如有目击者提供有效信息,陈先生愿以10000元作为酬谢。[详细]
为加强卫星电视节目管理,严厉打击非法收视行为,进一步规范境外卫星电视传播秩序,根据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的统一部署,近日,日照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专门印发实施方案,在全市范围内启动境外卫星电视传播秩序专项整治行动。 [详细]
近日,刘官庄镇政府组织综合行政执法中队、国土所、派出所、城建办等部门,出动人员30余人、挖掘机3台,拆除辖区内两处违法建设,共计2033平方米。 [详细]
4月18日下午,由共青团日照市委发起并由曲阜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三届“绿植益起来”以旧易绿主题教育活动在北京路中学启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