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父老乡亲闯出一条致富路 日照这个青年真不简单!

2018-05-04 14:44: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侯彦平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

  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大众网日照频道推出《新时代奋斗者》专栏之“新时代·新青年”五四青年节特别策划,发掘和记录日照那些在新时代努力奋斗的青年,通过他们的奋斗故事,展示新时代奋斗者的新风貌、新作为。

  春风浩荡春潮涌,鼓帆远航正当时。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在这个改革开放的春天里,让我们共同饱蘸激情与汗水,奋力书写解放思想走在前列的壮美诗篇!

2017年10月,全国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在莒北碁山镇测产,济薯26亩产8900斤 

常彦磊参加今年日照市首届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发展论坛 

办公桌前的常彦磊 

常彦磊注册了专属品牌“薯牛”,走了一条“公司+农户”的品牌化道路 

红薯大丰收 

社会各界到常彦磊的公司进行参观学习 

事业刚起步时候传统的薯干晾晒现场 

新品种蜜薯不仅产量翻番,收购价格也翻番,让农户真正得实惠

  大众网日照4月28日讯(记者 侯彦平)大学毕业后当了一名导游,待足迹踏遍祖国万水千山之后,莒县的常彦磊毅然回到农村老家,利用电商平台帮助村民们销售红薯,通过改良品种,拓宽产业链条,发展了一条蜜薯从种植储藏到销售的品牌化之路,带着父老乡亲打了一场漂亮的致富翻身仗。如今常彦磊又开始将精力投向开发莒县乡村旅游资源上,他说,想趁着年轻为家乡做点贡献,更是为了留住世代莒县人的乡愁。

  “见识了外面的世界,才知道家乡发展太滞后”

  2009年,23岁的常彦磊大学毕业。不同于其它同学考研、考公务员、找工作的紧张,他潇潇洒洒地找了家旅行社当了一位导游。与人们传统认为的的“好工作”相比,导游工作显得“不稳定”。但是常彦磊却非常享受纵情山水的那种感觉。

  在外“漂泊”几年,常彦磊的脚步可谓踏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我见识了外面的世界,便知道了自己家乡和外面的差距,”常彦磊说,走的地方越多,对家乡的依恋便越多,对家乡发展滞后的现状就越着急。“内心越来越强烈地萌生出回到家乡,建设她的想法。”

  萌生出这个想法之后,常彦磊时刻关心着家乡的一些信息,2016年,莒县开始向有为青年抛出“橄榄枝”,鼓励他们回乡创业建设家乡,常彦磊回乡创业的念头越来越强烈。

  嗅得商机回乡“卖红薯”

  常彦磊告诉记者,真正让他下定决心回乡的是一件小事。“有次带旅游团,我带了一些家里晒的红薯干,团里一些老知青都很喜欢,纷纷找我打听着买。”由此,常彦磊看到了这其中的商机,并决心辞职回家,一门心思“卖地瓜”。

  他的老家在莒县闫庄镇,镇上以及周边历史上就是地瓜的主产区,2016年,常彦磊在老家成立了日照人之初食品有限公司,致力于打造地瓜全产业链。在此之前,常彦磊搞了大量调研,针对传统红薯种植储存及销售中存在的问题,一一给予解决。

  “传统的淀粉型地瓜亩产量在4000斤左右,价格最高2毛5,除去生产资料,农民几乎是没有收益的。种植的积极性越来越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常彦磊主动和山东省农科院对接,引进新品种济薯26、烟薯25。

  “甜蜜的事业”打赢致富翻身仗

  “新品种都是蜜薯类,既可以鲜食,也可以加工成地瓜干。而且亩产翻番,每斤价格最低4毛。”2017年10月,全国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在莒北碁山镇测产,济薯26亩产8900斤,收购价4毛,亩收入3000余元,老百姓收入明显改观。

  在实际运作中,常彦磊发现每年的10月份,地瓜丰收季节,地瓜的价格在0.4元/斤左右,农历新年前后,地瓜的价格可以达到1.2元/斤左右。为此,他引进新型储藏技术,将地瓜存储起来进行反季节销售,让农民可以获得更多的收入;同时,对地瓜进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拉长产业链,利用专业的地瓜合作社模式致力于打造地瓜全产业链。

  常彦磊还注册了专属品牌“薯牛”,走了一条“公司+农户”的品牌化道路。在2017年齐鲁电商节颁奖典礼上,“薯牛”获得山东省优秀互联网品牌,是日照市唯一一个。而常彦磊借助这份“甜蜜的事业”,带领着家乡的父老乡亲打了一个漂亮的致富“翻身仗”。

  转战乡村旅游开发

  如今,常彦磊的企业已经成为山东地瓜产业领军企业,拥有完善的育苗、种植、储藏、加工、销售产业链,山东农科院作物所合作单位,现有地瓜基地5000余亩,合作社成员1000余人,农民每亩地增收1200余元,年产地瓜系列制品600余吨,可带动200余人就业,旗下的地瓜品牌“薯牛”获得“山东优秀互联网”品牌,常彦磊则获得“山东农村青年电商带头人”。

  但是,他没有就此止步。一直对原生态的东西感兴趣,加上几年的导游经历,让常彦磊又将目光投向了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老家虽然暂时落后,但是资源不错,不能就这么荒废了。我想整合家乡的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为莒国古城的开发建设做铺垫。”

  由他一手打造的“周末碁山”项目如今已经成为莒县乃至日照乡村旅游的一个标杆,而他挖掘的非遗项目“转秋千”还登陆了央视新闻,由他挖掘、推荐的民间艺人张书花所创造的《仙鹤飞来降吉祥》获得山东剪纸艺术展优秀奖……

  想为后人留住乡愁

  “我们莒县这么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底蕴,如果就此浪费了,真的是太可惜了。”常彦磊告诉记者,业余时间除了旅游外,他最喜欢的就是看一些史实类的书籍,也非常热爱家乡的传统文化。

  “发展乡村旅游,不仅仅是为了振兴经济,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的延续和传承。”谈到自己为什么要转战旅游资源开发领域,常彦磊有自己的理解,他告诉记者,通过“周末碁山”系列活动的举办,他发现父老乡亲对这种文娱活动的需求很大,说明文化的根就在这上面,有共鸣就会有期待和市场。

  常彦磊告诉记者,他认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非常有意义,家乡需要这样的机会重新发展和腾飞,除了经济的发展,更多的是一种文化认同和自信感的腾飞。他愿意尽自己所能,为家乡为后代留住这乡愁。

  记者手记:

  新时代的青年该是什么样子

  乡村要发展,文化要振兴,靠的是什么?

  其实,早在1916年,陈独秀就给了我们答案。

  他说,一切希望来自青年,所有的青年要做“新青年”。他给“新青年”的定义是:生理上身体强壮,心理上“斩尽涤绝做官发财思想”,而“内图个性之发展,外图贡献于其群”,以自力创造幸福,而“不以个人幸福损害国家社会”。

  100多年过去了,我们仍然需要这样的新青年:他们有知识有文化,有为家乡做贡献的胆量和担当,他们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遇山开路遇水搭桥,孤勇前行造福一方。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这便是属于“常彦磊们”的精彩和荣光:因为有你,世界可期。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付翔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