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韩依晓
香椿木在工人精湛打磨下变成“工艺品”,深受人们喜爱,市场前景良好
大众网日照3月13日讯(记者 赵洪芝)发展林业产业经济效益,最难的是开拓出一条可延续、可复制、可集聚的产业链条。新一轮林水会战,日照市莒县桑园镇正以香椿树为突破口,逐步探索一篇关于“食品加工+木材产品+生态绿化”的乡村振兴绿色文章。
一株香椿苗 传递绿色 接力爱心
3月11日,日照市林业局在莒县桑园镇举行“爱心接力 绿色传递-香椿苗赠送仪式”,向莒桑园镇、浮来山镇的部分村民免费赠送了5万株香椿苗,并手把手地指导村民如何科学种植、精心管护。“我们这个年纪的人对香椿树还是很感情的,以前只知道可以掐了芽腌着吃,没想到这还能挣钱嘞。”看着一捆捆的大个头香椿苗,东苑庄社区的老李充满了热情。
村民们排着队上前领取香椿苗,准备着在自己的田地里大展身手,想着用这小小树苗繁衍成摇钱树。但他们也熟知的是,这些焕发勃勃生机的“苗子”并不“免费”,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承担起了绿色传递的使命。作为全市首批“香椿产业”发起者和倡导者,他们不仅要在门前屋后栽成、栽活这些幼苗,确保香椿成才、庭院如荫,还要主动向社会无偿提供香椿苗,将绿色希望传递给他人,让绿色遍及全市每个角落。
日照市林业局党组成员、副调研员宋年荣说,围绕“一村一景观 一树一产业”,日照市着力建设“环村有绿带、道路有绿网、街心有绿地、广场有绿荫、庭院有花果”生态宜居、绿色美丽新农村。她希望,通过这种绿色接力的形式号召广大村民充分利用农村道路、房前屋后、村庄周围的闲置土地,不断扩大以香椿、花椒、樱桃、榛子、核桃、银杏等为主的特色经济林树种栽植面积,因地制宜着力打造从种植、采摘到加工一条龙的产业专业镇、专业村,建设经济型、景观型、花园式、果园式的美丽家园。
今年,日照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启动新一轮林水会战,大力实施镇村兴绿、庭院妆绿、退耕还绿、荒山披绿等十大绿化工程,开启大规模的国土绿化行动。乡村作为林业会战的主战场,全市60%以上村居森林覆盖率要达到30%以上,庭院覆绿面积要不低于30%,只有农民通过林业致富了,才会加大力度主动开展绿化,饱尝“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甜头。
一株香椿苗 富了百姓 绿了荒原
香椿,对于老一辈人来讲并不陌生,其嫩芽经过腌制后有股特殊的香气,除了营养丰富外,还具有食疗的作用,是唯一一种“长在树上的蔬菜”。因为种植不成规模,很多人想吃却无法购买,这让一位名叫张凯彦的大胡子汉子从中看到了希望,并成立了莒县绿宝香椿食品有限公司,专门从事香椿收购、腌制、销售,开始发展香椿加工产业。
技术、理论不了解,张凯彦就去各高校寻找专家进行学习,加工工艺不到位便四处拜师学艺,从最初的小加工厂到现在的名扬四方的业内企业,他用了整整20多年,从沂蒙山区和黄河流域挑选品质优良的香椿芽运回日照开发成罐头、面条、粉末,销售到日照、临沂等周边城市,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今天,我终于看到希望了,咱们这的香椿一旦大规模长成,可以为我们提供更新鲜、更优质的一手原材料。”见多识广的张凯彦说起香椿滔滔不绝,从营养价值到材料挑选、从如何栽植到产品开发,他每一项都能乐而不疲的讲上半小时,“莒县发展香椿特别有潜力,你看这青山绿水特别适宜香椿的繁育。”
张凯彦认为,在天然的气候条件和水土优势下,莒县一旦产出香椿芽,品质绝不逊于全国其他区域,待到大规模种植后,用大棚培育的方式密集栽培,一亩地产值可高达10万元。这对于推动贫困户脱贫、带动乡村振兴无疑是注入一针强心剂。
跟张凯彦一样,固美实木的徐韩苓也用香椿做起了文章,“我们主要使用他的木材,用来制作家具,你看这种木头可以跟红木相媲美,时间越久家具颜色越发红亮。”徐韩苓有一手近乎失传的手工技术——全程使用榫卯结构制作家具,整件家具不用一钉、一丝的金属连接,也不用任何胶水,全部采用凹凸结合的榫卯构成,他这个企业销量最好的产品便是用香椿木制成的家具。
“香椿木本身会散发出沁人的清香,能驱赶蚊虫苍蝇,还能避免鼠咬蚁蛀,有静心养神和驱虫的功效。”正说着,他便从地上抄起一块木料,拿着一壶水就往上面浇,顺着水流过的痕迹,木头慢慢变红,“这也是它的本性,不仅愈久弥香、耐看,而且遇水不变形。”
徐韩苓说,很多人慕名而来定做香椿木的家具。因为一棵香椿树若想取其木材使用,至少要长成10几年,但是因为质地坚韧、埋地可百年不朽深受人们喜欢。每年专用香椿木制作家具,他年产值约在200万,还带动了一批周边村民前来就业,学习榫卯结构的雕琢技术。等到本地木材长成后,他还能节省一批从外地运木材的费用,也能解决本地村民的香椿木材销售问题。
一株香椿苗 成了产业 塑了品牌
一年之计在于春,赠送的香椿木栽下去,这便是一个产业的崭新崛起。
有了种苗、有了食品加工、有了木材使用,这已经让莒县桑园镇的村民们看到了无限希望,但是对于桑园镇党委书记伦智杰来讲,这才刚刚是一个开始,因为他要做的是这个产业的延伸,让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存,让老百姓得利,让政府得“绿”。
今年以来,桑园镇积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深推进、广推进全市新一轮林水会战,开展“千村万树”绿化行动,着力打造“一村一景观,一树一产业”的村庄绿化格局。经过反复比对、精心琢磨,伦智杰最终选择采用香椿树作为绿化苗木,打造林水会战、产业扶贫的新格局。
目前,桑园镇的试点区域主要集中在东、西苑庄两个社区,在村镇周边流转出土地集中栽植,集约化管理,打造以东苑庄、西苑庄、东庄、板石河、梭庄村的公路沿线为种植示范点。环绕村镇、边沿河流,成片的香椿树吐露着新颜。
“我们正在努力搭建农民主体与香椿加工企业合作的平台,确保香椿种植户的利益,并积极创品牌,促进本镇产业发展和村民促进本镇产业发展和村民致富增收。”对于香椿苗激活的一条全产业链,伦智杰充满了信心,计划着从现有的100亩扩大到500亩,借助桑园镇湖光山色的迷人景色发展香椿采摘,打造一条串点成线的特色旅游线路,按照“生态立镇、林果兴镇、旅游富镇”的发展思路,建成“三生三美”新桑园。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韩依晓
13日上午,大众网记者在石臼和大泉沟海鲜市场了解到,3月底将是日照海鲜的旺季,到时八带会从现在的每斤四五十元降至十元左右,螃蟹也会从每斤一百多降至四十元左右。[详细]
“我从零三年开始干的,刚开始在烟墩岭那边,后来干到海边,现在又回来了。”和记者说话的是日照市东港区的一名环卫工人,她叫张念芳,今年44岁。15年来,她始终坚守一线,从烟墩岭到海边把日照扫了一圈。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