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观察|⑦山东人为什么如此钟爱赶大集?

2023-01-16 09:10:30 来源: 海报新闻 作者: 郭馨煜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郭馨煜 见习记者 丁怡欣 日照报道

“排骨按扇卖,大葱绑成捆,山东人赶集卖东西真豪爽”“逛一趟年集空着手来的,走的时候满满一车装不下”“被山东大集的羊肉汤、海鲜宴馋哭了”……

新春将至,要说山东年味最浓的地方,莫过于逛大集了,连日来,“黄河大集”的精彩亮相,给人们的生活添上了一抹充满活力与生机的色彩。在山东赶年集的壮观景象,也频繁登上热搜。

大集上,人们逛得不亦乐乎,不少人表示这两天不是在赶大集,就是在去赶大集的路上。社交平台上,“云围观”的网友面对山东人的赶集热潮,不禁发出灵魂之问:山东人为什么如此钟爱赶大集?

集聚烟火气,大集上琳琅满目的商品,藏着小时候难忘的味道,而且靠谱的质量、接地气的价格也是好品山东的另一种写照。进入腊月,过年的味道日渐浓郁,忙着到大集上置办年货,是很多山东人儿时的美好回忆。集市上的蔬菜水果、水产海鲜,一般都是直接从车上装袋,更有附近村民将自己菜地种的蔬菜拉来直接卖,不仅新鲜,价格也屡屡戳中人心。喜庆的春联、福字、甜糯的年糕、刚出锅的热豆腐 ,热腾腾的烤地瓜、冰糖葫芦,红红火火的红枣、草莓、圣女果,还有五颜六色的花卉、饰品……琳琅满目的货品沿着街道两旁依次排开,人间烟火气在这市井之处体现的淋漓尽致。

四时控制耕作年庆,集市调配日常丰俭。三五七天一循环的大集,调节着乡村生活的节奏,不仅仅是一个集聚卖和买的市场,也是一种精神符号,是乡亲们的社会交流需求。逛大集、办年货,逛的是温暖人情,逛的是人们对春节的仪式感。

“甘甜甘甜的砂糖橘,十块钱五斤!”“新炸出来的大麻花,好吃不贵!”集上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声声入耳,都是最熟悉的乡音,热热闹闹的大集,更是好客山东,热情山东人的另一种体现。山东人民地热情好客是全国人民都知道的事情,但是,当你来山东大集上,你会发现山东人的热情好客比大家想象中的略胜一筹。

去年10月,莒县小伙赶集买菜,九旬大爷不仅量给的足,还捧了满满一手的山楂非要给小伙搭上,小伙见了连连摆手倒退,大爷热情地说:“在这吃不要钱!”事后,他想多给大爷五块钱,大爷义正言辞地说道:“咱爷们这个样吧,公事公论。”将钱塞回小伙手中。

网友评论说:“山东人的热情远远超出你的想象”“来山东吧,绝对不会让你空着手走”.......在山东的大集上,一个个重情好客、实诚厚道的山东人,用自己的行动擦亮着“好客山东”“好人山东”等“金字招牌”。

大集上,卖东西的星罗棋布,摊挨着摊;买东西的摩肩擦踵,人连着人。老老少少穿着新衣裳,到集市东边买些鸡鱼肉蛋,逛到集市北边再把春联窗花购齐,路过卖日历牌、招财画的也少不了来两张。即使不买卖东西,人们也喜欢去赶集,去看看人,看看热闹,也算得上是乐事一桩。

逛大集,除了采购年货,也是对味蕾的犒赏。山东大集上大口吃肉大口喝汤,好不快哉?来一碗热乎乎的羊肉汤,或是来一盆量大味足的海鲜烩饼。约上三五好友,大口吃肉喝汤,流露的是山东人厚道、豪爽、讲义气、好交友的淳朴真情。

集上老物件老营生的传承与火爆,对老手艺的不离不弃,也是“厚道齐鲁地”的真情流露。走进日照莒县的大集,仍可以看到传统民俗玩具——泥哨。在不少人的儿时记忆中,泥哨是自家爷爷巧手捏就的“能吹的”动物。莒地的手艺人用双手将原本其貌不扬的泥巴,塑造成了各种美好寓意的形象。“非遗+大集”的奇妙组合,深耕山东人文沃土,不仅让节日氛围更加浓厚,也让非遗文化融入日常生活,让古老朴素的民间手艺在集市上焕发出新的活力与生机。

而且,对于手艺人来说,手艺不仅是谋生的工具,更是传统温度的守护。要是买小泥哨多给了钱,卖泥哨的老人会穿越大半个集市再从自家老伴儿的摊位上挑个大泥哨补上,总不会让人吃了亏。秉持厚道,是刻在他们内心深处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时代的快车悄然改变着乡村的模样,童年的回忆虽然很难再现,不过,朴实的乡土人情一直都在,逛大集,调节的不仅是家家户户物质的丰俭,还有乡亲们心灵的节奏乃至人生的节奏,它承载着亲情的牵挂、儿时的回忆和生命的成长,与其说山东人在逛大集,不如说大家都在享受那份难得的家乡味道。

山东在春节前后,适时推出“黄河大集”这一文化新名片,以“线下大集+线上直播+宣传推介”的形式,打造既具有黄河特色,又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年货大集”“好品大集”“文化大集”,讲好新时代的“黄河故事”,向世界发出“山东声音”。

熟悉的乡音,难忘的味道,实诚的赶集人。迎来送往中,年味儿就在唇边,在耳畔,在眼前,在心间,交织在一起,绘出人间最幸福的烟火,这烟火气热闹劲,是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家门口的幸福生活。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付三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