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大工匠”孔祥民:像对待亲人一样对待文物

2019-12-14 18:16:00 来源: 大众网·海报新闻 作者: 张鑫

齐鲁大工匠、劳模工匠代表孔祥民发言

  大众网·海报新闻日照12月14日讯(记者 张鑫)12月13日-15日,首届新时代劳模工匠座谈会暨中国劳模工匠论坛日照峰会在日照举行。齐鲁大工匠、曲阜市三孔古建筑工程管理处、中国文物修复大师孔祥民作为劳模工匠代表,同与会嘉宾分享了自己从事文物保护近40年来的心路历程。

  从17岁学徒工开始,38年来,孔祥民一直从事文物保护、古建筑维修行业。30岁时,他参与了中南海西花厅修缮工程;42岁时又主持了曲阜颜庙复圣殿落架大修工程……三十多年来,孔祥民主持、参与过的国内外文物保护工程达200多项。

  2014年,一项自清代雍正八年以来,将近三百年没有全面系统维修过的三孔古建筑彩画修复工程正式启动。

  这项工程规模庞大、技术复杂、要求严格,史无前例,容不得有任何的闪失。“稍有差池,就是我们匠人一辈子的遗憾,更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巨大损失。”面对这次空前宏大的抢救性、研究性保护工程,孔祥民如履薄冰。

  通过查阅孔府档案和历史文献,调研国内彩画材料市场,运用各项专业检测、监测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分析,组织技术人员培训,进行小面积试验,邀请国内顶级专家反复论证……最终,孔祥民和他的团队克服了彩画所需矿物质材料稀缺、工程环节复杂等诸多难题,取得了阶段性成功。

  整个三孔彩画修复工程计划需用十年时间完成。于是有人对孔祥民说,你要加快速度,用三年时间完成。

  “几十万平方米的文物,三年完成可能吗,不按照文物保护规律办事,那不叫粗制滥造吗?”孔祥民明确反对这样的要求。“做我们这一行,最忌讳的是急功近利,最怕的是人定胜天。”他认为无论外界如何诱惑,环境如何喧嚣,压力如何巨大,文物修缮人员永远不能忘记自己的初心。梁思成的那句“不唯上只唯实”就永远激励和鞭策着他。

  孔祥民所经手的每项工程都严格遵循传统做法、传统工艺,使用传统材料。每年,他和团队花费大量资金,采购古建筑材料。买回来后,不是立刻用在工程上,而是存放三、五年以后使用。“古建筑材料和我们人一样,也是有生命的,它们从外地运过来会出现水土不服、失水开裂等等问题,我们要给它一段时间熟悉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

  于是有人笑话他,觉得为了这些“闲置”的材料垫付这么多资金,还不如把钱放在银行里生息。但孔祥民一直坚信:对待文物保护事业,要有敬畏之心。

  “我之所以如此,就是为了让传统建筑能更好的延续下去、传承下去。尊重文物,就是尊重自己!”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牟奕霖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