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 全域治理” 五莲县违法建设治理行动成效凸显

2017-12-01 09:17: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姚久贺 李伟

大众网日照12月1日讯(见习记者 姚久贺 通讯员 李伟)违法建设治理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事关党和政府形象和声誉。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全市违法建设治理工作会议精神,五莲县委、县政府立足新起点,把握新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把违法建设治理作为大势大局、发展所需、民心所向,提升城市乡村功能品质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坚持目标导向、任务导向、问题导向和舆论导向,以强烈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汇聚智慧与力量,聚焦用力,精准发力,顺利打响违法建设治理行动“三年攻坚战”,持续保持存量违建“负增长”、新增违建“零增长”。目前,全县共治理违法建设的推进态势。截至目前,累计完成治理7145处、98.64万平方米,完成“三年攻坚战”目标任务84%。

一、汇聚力量,同心同向,构建运行违法建设治理齐抓共管大格局

按照省、市违法建设治理行动三年攻坚战决策部署,县委、县政府坚持自我加压,向前一步走,违法建设治理范围由集中在城市建成区延伸扩大至全县行政区范围,坚持全域治理,全面推进,构建运行党政同抓、工作同步、责任同担工作格局。一是保障有力,高位推动。为打响全县违法建设治理行动“三年攻坚战”,县委、县政府把违法建设治理工作摆上前所未有的高度,坚定抓违法建设治理就是抓发展、抓民生、增福祉的理念,高规格成立县委书记、县长挂帅的违法建设治理行动指挥部,由县委书记、县长同任总指挥,县委副书记、县政法委书记、县纪委书记、县委组织部长、分管副县长等5名县级领导任副组长,各乡镇(街道)党委书记、乡镇长和园区管委,县综合行政执法局、住建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等政府部门,县公安、法院、检察院等司法机关和县委组织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及供电供水供气供热单位为成员。按照“分线作战、重点突破”的思路,成立治理标准、综合协调、治理保障、治理监督、督导考核5个专项工作组,由县长、纪委书记、分管副县长挂帅,32名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统筹指导、组织和调度、推进。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定期听取汇报,分析研判形势,研究决策重大问题。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坚持违建治理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要事项亲自过问、重要环节亲自组织、重要问题亲自督办,并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县委书记马维强同志反复强调:违法建设治理要敢于担当、敢于碰硬,坚决打赢三年攻坚战硬仗!县委副书记、县长朱贵友同志明确要求:违法建设治理必须以“零容忍”的态度一抓到底,抓不彻底决不收兵,决不能虎头蛇尾,“轰轰烈烈开场,悄无声息收场”。二是托清底子,立标定向。按照“全域治理、无缝摸排、核实认定、分类建档”的要求,迅速展开了违法建设项目“大排查、快申报、严核实”集中行动,城市建成区由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牵头6条排查线,各乡镇(街道)和管委园区牵头64条排查线,走街串巷、逐片分析、逐村排查、逐个勘察、逐户认定,做到违建项目、位置、时间、面积、成因、情形等基本信息“六清楚”,形成“一片一档” 、“一镇街一档”、“一村一档”、“一户一档”,全县违法建设治理目标明确、任务既定,即三年内完成违法建设治理8865处、117.66万平方米。三是凝聚共识,强力部署。新年伊始,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三年“违建清零”终极目标,以铁的决心、钢的意志、硬的举措隆重召开了各乡镇(街道)、管委园区和所有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参加的全县违法建设治理行动“三年攻坚战”动员大会,以非常明确强烈的态度表明了治理违法建设的坚定决心,全县思想认识高度统一。按照“三级联动、属地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工作运行机制,制定出台了《全县违法建设治理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治理范围、治理重点、治理措施、分类处置、步骤环节,建立联席例会、宣传引导、信息交流、统计调度、群众举报、督导检查、考核巡查和追责问责、总结验收、巩固提升10项配套制度,全面落实县乡村三级领导干部网格化包联重点乡镇(街道)、重点区域和重大项目、重点工程违建治理责任制。大局如大考,号令如山倒,全县各级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压紧压实目标责任,落细落小工作措施,明确量化步骤进度,形成县乡村三级拧成一股绳、横下一条心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放大声势,强化监督,发出违法建设治理行动攻坚战最强音

坚持面向市民、面向乡村、面向社会,采取多种途径手段和方式方法,创新宣传形式,延伸宣传广度,加大普法力度,推动全县违法建设治理行动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一是舆论造势。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和微博微信等各类主流媒体对违建治理工作的宣传主导作用,集中报道治理实况,发布治理工作信息,从城区到乡村“电台有声、电视有影、报纸有文章”。在《今日五莲》、县电视台、网站开辟“违法建设治理行动”专栏,建立违法建设治理官方微博和微信,先后发布违建治理专题微信171条、手机短信1400余条、新闻稿件338篇;深入推进违建治理行动进农村、进企业、进商户、进学校、进机关、进家庭等系列活动,印制发放《五莲县违法建设治理行动通告》、《致广大群众一封信》、《违法建设情形明白纸》等宣传资料13.6万份;设置打击违法建设大型户外公益广告128处和312处公开栏,制作宣传刊版58个,悬挂张贴横幅标语1693条,出动宣传车37辆,广泛宣传全省、全市、全县违法建设治理工作会议精神,深刻认识违法建设行为的严重性、危害性和紧迫性,向全社会发出“有违必治、有违必拆”,“治”出良好环境、“治”出民生福祉的最强音,使违法建设治理行动社会广泛知晓、人人真正触动。二是群众监督。县乡村三级违法建设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群众投诉举报电话、电子信箱。为确保精准监督,一方面大力宣传违法建设性质界定,让群众知道“哪些是违法建设”的问题;一方面大力宣传违法建设治理重点,让群众知道“哪些违法建设是重点治理”的问题,达到违法建设性质人人皆知,重点治理情形人人明白,有效杜绝违法建设“想不到”、“看不到”、“管不到”、“治不到”的问题。三是媒体监督。按照《全县城乡违法建设治理行动“三年攻坚战”排查治理目标台账》,利用《今日五莲》报纸和电台、电视台等大众传媒分期分批次跟进曝光,公示违建名单、治理批次和治理结果,极力营造人人参与、公众监督、社会共治的大宣传、大声势、大环境。

三、精准发力,多点突破,违法建设治理高效推进

按照违法建设治理行动三年攻坚战“聚焦用力、稳妥推进、重点突破、决战决胜”的工作思路,确定2017年为全县违法建设治理集中整治行动年,先后压茬推进各类整治123次,出动执法人员2214人次,车辆492车次,超前完成年度60%的治理任务,实现了“三年攻坚战”开好局、起好步的目标。一是分类施策驱动。围绕违法建设程序性违法和实体性违法两大类和使用用途、建设位置、占地性质等违建类型及违法程度轻微、一般、严重等情形,制定印发《五莲县违法建设分类处置办法》,对新增违法建设坚持即查即拆,确保“严打击、停增长”;对存量违法建设按照没收、罚款、拆除、暂缓等分类处置,做到违建治理依法依规、区别对待、公平公开,为顺利开启违法建设治理竖起路标。二是党员干部带动。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制定印发了《关于提报党员干部报告违法建设情况的通知》(莲委组〔2017〕3号),组织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率先叫响了违法建设治理“向我看齐”,在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所有公职人员中开展自查自纠,并积极动员亲属近邻参与到自查自纠活动,先后108个党组织、20487名党员干部参与开展了“查、报、纠”活动,1275名党员干部主自查申报和拆除违建3.17万平方米,全面打消了“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的侥幸心理和观望心态。三是“三步压茬”推动。本着人性化执法、柔性化拆违的原则,对所有违法建设坚持告知、劝诫、拆除“三步压茬”推进,凡违法建设先行告知违建情形、法律后果,依法下达《限期拆除通知书》;凡逾期未自行拆除的,派驻宣传引导组,面对面法理说教、最大限度取得当事人主动拆除;凡是顽固不化、态度蛮横、拒不拆除的,县乡村三级张贴治理通告,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人力,依法强制拆除。分管副县长、公安局长、县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史文明同志,先后15次在城市建成区、在乡镇、在村庄、在现场组织召开座谈会、调度会、推进会、交流会、观摩会,通过实施“三步压茬”一线指挥调度,达到了“治理一个、推进一片、教育一批、震慑一方”的警示效应。四是“亮剑执法”震动。坚持违法建设“全覆盖、无禁区、零容忍”贯穿始终,做到不拆除不放过、拆除不彻底不放过,严格落实“五个一律”,即凡顶风抢建的新增违建,一律即查即拆、24小时内拆除;凡未批先建的上账存量违建,一律限期拆除;凡拒不拆除的,一律停水、停电、停暖、停气;凡属违法建设的,一律按规定上限予以处罚;凡触犯法律的有关单位和人员,一律从严追究法律责任。对极少数违法建设劝导无望和无视法律、暴力抗法的,亮“铁拳”、出“重拳”,扭住不放、一寸不让,先后对222省道、334省道沿线62处6400平方米违法建设、城区解放路与青岛路交汇处3200平方米违法建设、九仙山、铁崮山等风景区范围6700平方米的大规模违建项目,整合执法力量、执法手段、执法资源,依法依规强制拆除,共计309处、3.73万平方米,实现了“零抗法”、“零上访”。五是提速升温拉动。11月5日全县违法建设治理提速调度会议召开,明确“三个不能高估”,即对当前违法建设治理水平不能高估、对违法建设取得的成绩不能高估、对完成“违建清零”的终极目标不能高估,提出目标抬高、“冲刺60天”,对县城建成区卫星图斑和潮河镇白鹭湾重大违建项目、叩官镇大北山重点违建工程及于里镇助力乡村美丽建设等71处违建项目,县乡村三位一体、多方发力,实现了全线突破、限时治理的预期目标。

四、长效管控,高瞻规划,巩固运作违法建设治理成果

按照“拆违整治必须加大力度,城乡面貌都要有大的改观。”的总要求,坚持管理网格化、防控信息化和规划设计持续化,变“以拆为主”为拆控并举与规划管理“两手抓、两手硬”。一是聚焦当下,长效管控。坚持关口前移,建立健全横到边、纵到底县乡村三级违法建设巡、报、防、控网格化管理体系,将拆违控违责任细化到网格、落实到个人,对县城建成区划分6个区域、划定36个网格,实行定人、定格、定责;对各乡镇(街道)和管委园区以村(社区)为单位划网格,成立以行政执法中队为中心的联合执法队伍,落实包片、包村责任制;对各村(社区)组建专(兼)职“前沿哨兵”,加大巡查密度、加速信息传递,对排查发现的违法待建苗头,及时跟进、走访劝导、告知相应法律后果,确保违法建设控制在萌芽状态;对新建、在建违法建设坚持“零容忍”,即查即拆,确保“严打严查严治”高压态势,先后第一时间查处拆除新生违建52处、6200平方米。二是放眼长远,高瞻规划。为有效管控拆除空地空间,优化土地资源配置,进一步规范用地行为,提高城乡建设品位,县委、县政府坚持“拆管”并重、“拆建”结合,立足“还空间于民”的土地使用导向和全域规划、全域管理的发展思路,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土地及建设手续办理工作的意见》、《关于规范县城市规划区村居住宅建设管理的意见》、《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等城乡规划和用地管理配套规定,一方面对拆除空地严格清场控违;一方面组织建立住建、国土资源、发改、财政、交通运输、环保、水利、农业、林业等部门参与的县域乡村建设规划联合编制机制,按照低碳、绿色、生态发展理念,优先加大拆违增绿、拆违还地、拆违通路、拆违治脏乱差等建设力度,健全完善县城建成区、园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位一体规划体系和管理体制,努力实现城市乡村建设发展有目标、重要建设项目有安排、生态环境有管控、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有保护、农村人居环境有大改善的保护格局和规划蓝图,确保“拆出一片、管住一片、清理一片、美化一片”。

五、敲钟问响,考核问责,强化激励约束推动效应

按照“严明纪律、强化督查、结果倒逼、社会共治”的原则,着力构建违建治理激励约束机制。一是建立目标管理考核机制。按照“属地管理与分级负责相结合、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县委、县政府与各乡镇(街道)、管委园区和相关部门单位层层签订《违法建设治理行动“三年攻坚战”年度目标责任书》,制定印发《五莲县违法建设治理工作考核暂行办法》,把“压减存量、控制新增”违法建设作为两大硬性指标,把违建治理工作作为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体系的重要内容,强化巡查密度,加大考核权重,定性定量考核,实行一周一调度、一月一排名、一季一总结和半年初评、年终总评考核制度,考核结果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履职评定、奖励惩处的重要依据。二是建立追责问责机制。按照“可量化可执行可监督”的原则,制定印发《五莲县违法建设治理工作问责办法》,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任期违法建设治理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度。县违法建设治理行动指挥部坚持指导协调、督导督查,严格“交办制”、“督办制”,对违法建设治理工作认识不到位、责任不落实、态度不坚决、措施不得力、进度拖后腿以及漏报瞒报谎报违建治理情况的相关乡镇(街道)、管委园区和部门单位,前移问责关口,加大问责力度,综合运用挂牌督办、通报批评、书面检查、大会检讨、诫勉谈话、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等手段措施,问责曝光一批懒政、怠政、不作为的相关单位和个人,确保以绩效考评强化导向引领,以约束机制倒逼工作落实。三是立建诚信约束机制。建立全县违法建设不良记录“黑名单”制度,对无视法律、暴力抗法的违法建设者一律纳入“黑名单”管理,凡列入“黑名单”的单位或个人,社会公示、媒体曝光,在享受财政补贴、政策扶持、授予荣誉、市场准入、房产登记、项目核准、资质审核、土地出让、招投标、进出口等方面予以联合惩戒约束,形成违法建设治理“合围”之势,不断强化“不敢违建”的震慑、扎牢“不能违建”的笼子、增强“不想违建”的自觉,使违法建设成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庞远栋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