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日照3月24日讯(记者 王忠红)初春时节,乍暖还寒。位于莒县安庄镇环青龙湖公路黄金地段西侧,一座座温室大棚依次排列,成为青龙湖畔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赵清凉,安庄镇白石沟村第一个承包智能蔬菜大棚的人,也是被村民称作“第一位吃螃蟹的人”。
近日,记者走进赵清凉承包的智能大棚内,赵清凉夫妇正在棚内采摘着芸豆。眼下正是大棚芸豆售卖的最佳季节,看着长势喜人的芸豆,赵清凉乐得合不拢嘴。
“没想到头一年承包智能大棚,效益就这么好,芸豆上市不到半个月这一棚就收入一万多块钱。现在芸豆价格每公斤在12元左右,通算起来,这一棚芸豆两茬下来就能收入6万多元。” 赵清凉激动的告诉记者。
白石沟村,一个上没企业、下没资源,经济发展十分落后的市级贫困村。多数村民经济收入以打工和种点薄地为主要来源。
近年来,莒县安庄镇党委政府为了让老百姓实现在家门口精准脱贫,经多方考察、研究,决定以产业扶贫为主攻方向,发展温室蔬菜扶贫产业,提升贫困户的造血功能,让温室蔬菜大棚成为该镇农民致富增收的主导产业。
2017年,该镇通过发展扶贫大棚对外出租的方式,在白石沟村新建高标准温室大棚3个,年租金4.6万元,并将租金分发给村内建档立卡贫困户,保障了收益分红惠及贫困群众,成效显著。
“我们的蔬菜都是标准的绿色无公害食品,第一批蔬菜在地里还没成熟就被潍坊、诸城、临沂、日照等地客商订购一空了。咱用良心种菜,卖良心菜.......” 正在采摘芸豆的赵清凉说到。
据悉,真正让赵清凉芸豆不愁卖的原因是他们从建棚、施肥、育苗到采摘,都是严格按照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进行的。种植中,针对病虫妨害、施肥养护,他们坚持使用圈肥及人工处理的方式,实现从种植、管理、施肥、售卖的全程跟踪。大棚内设施通过技术改进,将土壤、水温测试仪直接连接电脑,实现无人化管理,让农业生产真正向现代农业化发展趋势进行。
“赵清凉现在可成了俺村的‘香馍馍’,在他的带动下,村民逐渐认识了科技致富的好处。”正在棚内忙碌的村民说。
据白石沟村党支部书记陈维贵介绍,下一步,该村将继续发展大棚果蔬产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绿色有机蔬菜,增加产品品种、提升品质,采取电商与市场相结合的方式,增加农民收入,让老百姓真正实现不出家门就有收入的“绿色有机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