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仓五行——解读日照边贸名镇的金木水火土

2018-02-23 18:09: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尹衍庆

夹仓五行

尹衍庆

行云流水连城谱,白果树下佟公集。

聚奎揽胜齐表海,宗岱兴鲁复望沂。

昭忠祠堂留傲骨,翰林妙笔篆诗奇。

十三孔桥重开泰,新世再筑丰泽基。

一首七律,献给我的家乡,历史边贸名镇——夹仓。

所有了解夹仓的人提起这方宝地,总有滔滔不绝的话题。夹仓盛载了太多历史和文化的积淀。今天,就让我们按传统的五行顺序,打开夹仓沧桑斑驳的历史卷轴,一一解读这座边贸名镇的金木水火土。

金:边贸夹仓,商贾云集,店号林立

夹仓建于元,兴于明,盛于清。

《明史?志十七?地理二》中记载:“日照州东北。东滨海,有盐场,东南有夹仓镇巡检司。”夹仓镇巡检司设于明朝弘历年后,修建城墙,成为一处边防要塞。至清康熙年间,当时的日照县令佟国赞见此处久经战火,民不聊生,百废待兴,遂在夹仓设立著名的“佟公义集”。在本集市上交易一律免除税负,开启了这个边贸名镇的辉煌。

当时的繁荣景象,可以从夹仓四个城门匾额中领略。东南门曰“表海”,面向广阔的海域;东北门曰“聚奎”,正对着“一拳称砥柱,千古障狂澜“的海上名山奎山;西南门曰“望沂”,扼整个鲁南出海之要塞;西北门曰“宗岱”,那是五岳之首泰山的方向。四面八方,北达直隶,南通江浙福建,西至山西陕西,各路商贾云集于此,夹仓乃是当时日照边境交易最繁忙最热闹之处。海上的船队,自西南门外著名的十三孔桥码头停泊,大米、茶叶、花生等农产品、日照特有的乌鱼蛋等海产,夹仓特产的酱货等等都在这里装卸;独轮车、驴车往来如梭,甚至还设立了专门出售载货骆驼的骆驼市;正可谓“生意通四海,财源达三江。”

而在城墙内的夹仓镇,更是一派繁荣胜景,商号林立,著名的诸如“开泰”、“森泰”、“新茂”、“恒记”等几十家商号至今被夹仓人提起还是如数家珍。不管是财大气粗的巨贾,还是本小利薄的百姓,都特别青睐这个免税的市场,除了现银交易,各大商号发行的票子在交易市场上也是广泛流通。

最能体现出当时夹仓的繁荣与地位的,莫过于夹仓天后宫中的那尊大香炉。这尊香炉共六层,高有二十几米,周长需要几人合抱,供奉在天后宫中香火极盛。据传全国像这么大的香炉只有两尊,另一尊在闻名全国的晋商发源地山西。遗憾的是,夹仓的这尊香炉在大炼钢铁时被砸掉推入了炼钢的铁炉,今日已无从瞻仰其雄踞夹仓那磅礴的气势。

木:参天白果树,夹仓的方向

无论是来往的商船,还是出海捕鱼的渔船,在海上很容易辨认出夹仓的方向。因为夹仓有自己的标志——四棵白果树。四棵白果树向来是夹仓的象征,白果树笔直挺拔,树冠无乱枝,在海上的人向来以此为方向标行船。

四棵白果树离得并不远,最高的一棵在原夹仓小学附近,树干粗有五搂半,平地拔起,俯视着夹仓这边贸名镇,也像一支高举的手臂,迎送来往的各路商贾。

关于这几棵白果树,有太多太多的传说,那是上天赐予夹仓的定海神针。出门在外的夹仓人,每念及自己的故乡,都是首先想到这几棵白果树。白果树在夹仓人心中已经成为了夹仓的一个符号,植根在心底的夹仓情怀。

离开夹仓几十年的人回到夹仓,总想着老远就看到白果树,但别说远望,就是走到原来的地方也再也无法找到这些老朋友了。与大香炉一样,在那个疯狂的年代,白果树也没逃过一劫。因为种种原因,四棵白果树相继倒下,但永远地留在了每一位深爱夹仓的人的记忆中。

水:众河入海,行云流水的夹仓

日照境内几条主要大河的入海口都聚在了夹仓,海纳百川,夹仓汇集了太多的灵气。

都说山泉好,但离海如此近距离的夹仓却有着胜过山泉的地下水质。著名的“北井”就坐落于夹仓的西北门附近。北井的水质甘冽清澈,莫说是夹仓的茶叶商,就是离夹仓几十里路的涛雒、巨峰镇上的茶行掌柜们,当年都是吩咐伙计们推着水车到夹仓北井打水回去泡茶。伙计们在路上是偷不得懒的,如果随便找一口水井打上水回去交差,掌柜们别说尝,单凭眼看水质就能判断出是不是夹仓北井的水。

民以食为天,客商聚集之处,夹仓的美食可又是一绝。“夹仓的包子(水饺)涛雒的面(面条)”不知道传了多少代,南北客商均对夹仓的水饺赞誉不绝。而夹仓的“海碴子面”更是远近闻名,“海碴子”是近海的一种贝类,像白蛤蜊,但个头要小得多,把海碴子用水炸好,一遍遍地淘去残渣,只剩下深褐色的浓汤,不需要放任何调料,就已极鲜极美,下上面条,让您忍不住多吃几碗,吃饱了再要再品一碗汤。

夹仓的历史文化,不仅可以看,还可以听。夹仓的传统吹打乐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现已被日照市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每逢重要活动,经常能听到夹仓的民间艺人演奏的庆贺丰收、祈求出海平安的“斤求两”、“连城谱”等曲目,听来如行云流水般畅快。

火:饱经战火洗礼,不改夹仓本色

夹仓自明朝便是边防重镇,承担着戍边卫国的重任,七百年的历史上不知经历了多少次战火洗礼。“涛雒的围子夹仓的炮”是日照边防的象征,在清咸丰年间对抗捻军的战火中,夹仓付出了惨烈的代价。

咸丰十一年,捻军北上,首攻夹仓,夹仓守卫练长尹兆禄带领夹仓军民奋力抵抗,捻军死伤无数也未能攻破城池。几个月后,捻军调集了几倍的兵力团团围住夹仓,自东北门杀开一条血路,对夹仓进行了疯狂的烧杀,共有370余人殉难。当时还是举人的尹琳基上书朝廷,呈报了夹仓军民的义举,设了昭忠祠,刻着尹琳基亲笔对联:“英灵钟海岱,义气壮河山。”

在昭忠祠里还有一尊石碑,是纪念殉难妇女的。当时捻军杀入夹仓,妇女们被捻军追至西南门外,宁死不肯受辱,跳入河中殉难。而在这场战火中一个小孩被捻军掠去后,在莒县地逃出,自己找回了家,后来中了举人,留下一段佳话。此人便是“森泰”商号的创始人尹曰桂。这段佳话也昭告世人:夹仓的本色不是战火能够摧垮的!

土:人杰地灵,名人辈出的夹仓

夹仓是方宝地,不仅仅是边贸名镇,七百年历史上更是出了无数名人。最著名的一位,是前文已经提到过的清末名臣尹琳基。

 夹仓人提及尹琳基,都是以翰林代称。尹琳基(1838-1899),同治四年(1865年)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继任国史馆纂修、功臣馆总纂、文渊阁校理等职,深得慈禧太后器重。后因老母病故回家守孝三年,至今夹仓还有孝子尹翰林下雨天趴在母亲坟上为母亲挡雨的故事。三年后再回京城已物是人非,加上尹翰林向来直言敢谏,终至罢官。罢官后来到崂山太清宫,拜道士韩谦让为师,出资在太清宫建了一处住宅院落,名“翰林院”,自题匾额“东海餐霞”。崂山著名景观白云洞上的楷书匾额也是尹翰林亲笔题写。

清朝年间,夹仓出了数位县令,甚至还有文登县乐陵县的双县令。时至现当代,夹仓的杰出人士更是层出不穷,有抗日英雄尹升日、儿童作家诗人尹世霖、旅美企业家尹作玉等。

夹仓像一部厚重的历史百科书,书中久远的故事,品味不尽,述说不完。漫步夹仓街头巷尾,时常会看到个石碑或雕龙,记载着这个文明重镇的七百年光辉史。如今,那些著名的店铺商号虽已尘封入历史,也早已不见当年商贾如云的繁华,但一代代夹仓人薪火相传下来的文化始终不曾磨灭。庆丰收求平安和顺的夹仓传统吹打乐依然声声铿锵,如擂响的战鼓般激荡在新时代。夹仓,这块昔日的金招牌,期待着再次崛起,闪耀在黄海滩头!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安晨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