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滩涂荒地上崛起海滨新城

2018-06-08 09:05:00 来源:  作者:

  时间,是载今记往的刻度,也是丈量发展的标尺。

  趟过历史的长河,不难发现,那场启幕于40年前的伟大变革,一直被历史反复回味———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

  也是那一年,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沿海开放的指导思想,国家有关部委提出利用日照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建设现代化深水大港,踏着改革开放的节拍,日照掀开了发展新的篇章。

  历史的风云际会,就这样改写了日照!

  置身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大潮,回顾披荆斩棘的发展历程,我们看到,日照——— 这座沐浴着改革开放春风成长的新城,正风生水起地演绎属于自己的芳华:

  从筚路蓝缕到飞速发展,城市发展进入“快车道”;

  从贫穷封闭之地到开放发展前沿,城市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

  从行路难到交通四通八达,城市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备;

  从文化贫瘠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从温饱不足到走向全面小康,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

  思想观念在变,体制机制在变,社会结构在变,生活环境在变……

  穿越40年风云岁月,日照已经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幕后站到台前、从配角变为主角,从贫穷走向富强、从落后走向繁荣,步履铿锵行进在建设美丽富饶、生态宜居、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海滨城市征程上!

(资料图)

  蹄疾步稳,经济发展开创新局面

  向海而生,因港而兴。日照的发展,要从日照港讲起。

  “应该说,没有日照港的建设,就不会有日照今天的发展,日照港的建设改变了日照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从提出建港的那一天起,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各级领导就一直关注着它的成长,关怀并支持着日照这块处女地的开发与建设,十几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先后来日照视察工作,对日照的发展寄予了厚望,并给予了大力支持。”回顾改革开放几十年的洗礼,曾经在日照几大班子担任过主要领导职务的王家政无限感慨。

  风雨40年,从1978年的选址建港到1986年开港开放;从2005年跨入全国沿海十大港口之列,到2006年全国沿海第九个、山东省第二个亿吨综合枢纽大港;从2013年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0万标箱,到2017年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4 . 07亿吨、323.79万标箱,日照港完成了由弱到强、由小变大的嬗变。

  港口是这座城市的坐标。港口的建设,打开了日照对外开放的大门;港口的发展,构筑了城市发展的格局。

  此后,日照的发展一步一个脚印:1985年3月,日照撤县设市(县级);1989年6月12日,国务院批准日照升格为地级市,11月5日,正式对外办公;1992年12月,地级日照市设区带县,辖东港区、莒县、五莲县……日照,以一个全新的角色,出现在中国行政版图上,开启了跨越发展的新纪元。

  东方风来满眼春。40年沧海桑田,当年的滩涂渔村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年轻的日照,收获了无数发展的奇迹———

  经济总量跨越提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1978年日照地区GDP仅为5.80亿元,1983年超过10亿元,1995年超过100亿元,2006年超过500亿元,2010年超过1000亿元,2013年超过1500亿元,2017年超过2000亿元达到2002.65亿元。1978年—2017年,GDP年均增长达12.2%,经济总量攀升速度日益加快。

  结构调整实现突破,供给能力大幅提高:不断深化农村改革,积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至2016年,日照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269.57亿元,是1978年的49 .2倍,年均增长5.1%;从建市之初仅26.7亿元的工业企业总产值,到1994年突破100亿元,再到2017年达到3053.24亿元,日照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尤其“工业强市”战略实施以来,临港产业集群逐步形成,钢铁、汽车零部件、石化、浆纸、粮油食品加工等临港产业异军突起,产业链条不断向高端延伸;现代服务业异军突起并成为经济发展重要力量。2017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888.94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升至45.0%。

  投资规模显著扩大,消费需求加速升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1978年的1.32亿元,先后于1992年超过10亿元、2003年超过100亿元、2008年超过500亿元、2017年超过1600亿元,达到1691 . 19亿元,年均增长20.1%;大项目加快发展。2017年,全市亿元以上投资项目达到444个,同比增加90个,完成投资899.29亿元,增长13.9%;消费需求进入加速升级阶段,201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20.29亿元,为1978年的452倍。

  全面开放纵深发展,对外经贸迅速增长:2003年,日照进出口总额迈上10亿美元台阶,2010年超过100亿美元,2013年超过300亿美元,2017年进出口总值达到909.57亿元。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走出去”氛围业已形成。岚桥集团并购巴拿马玛格丽特岛港项目、获得澳大利亚达尔文港99年租赁权;浮来春柬埔寨工业园加快建设,五征海外组装销售项目、三奇越南无纺布生产项目、达诺塑料制品项目加快推进。2017年,全市新增备案(核准)境外投资项目达到9个,实现对外投资13.9亿元,连续4年对外投资超2亿美元。

  回首来时路,面对人均经济指标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制约性因素多等诸多难题,日照如何实现破局?

  答案是: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40年来,这座城市的管理者带领人民,找准自身定位,扭住发展主题,突出发展重点,以超常的举措和力度,在思想解放和发展路径上寻求突破,逐一解决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难题,开创着日照发展的新格局。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现实,日照主动认识、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把培植优质经济增长点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聚力打造改革、开放、创新“三部引擎”,突出抓好“突破园区、聚力招引”头号工程,强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全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跑出了发展的“日照加速度”。

  举旗心有方向,落棋胸有成竹。如今,乘着新旧动能转换的东风,一个“全新”的日照呈现在世人面前:一系列打基础积累的能量正在释放,固守多年的桎梏被破除,新的经济增长点日渐成势,汇聚起从“蓄势积能”到“发力超越”的磅礴力量。

(资料图)

日新月异,城市建设开辟新天地

    岁月如歌,城乡巨变。对比日照今昔图,会让人产生时空错觉。

  1989年,日照市区的两个中心区———日照和石臼,仅有一条海曲路连接,中间是成片的村庄和庄稼地,唯一的1路公交车,孤单地从西跑到东。

  2017年,市区建成区面积达107.1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43%,完美的城市景致定格在城市版图中,沁入日照人的血脉里。

  “全国生态示范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世界清洁能源奖”“联合国人居奖”“国家森林           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一系列殊荣“花落”日照,让日照蜚声国内外。

  日照在变!沧海变桑田,平地起高楼,棚户筑家园……然而,蜕变离不开一条底线:坚持以人为本,基础设施先行。

  高起点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

  生态是日照最突出的优势,如何坚持生态优先,推动城市绿色发展?

  日照市委、市政府历届决策者们用实际行动作答: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高起点规划城市建设!

  在一脉相承的生态坚守中,按照“生态、休闲、宜居、宜业”的城市建设与发展定位,自建市至今,日照13任市长除对城市规划作过局部小修编外,始终坚持把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作为城市发展的首选目标,做到在城市发展规划上立场始终如一。

  在一以贯之的绿色发展中,聚力打好新一轮林水会战攻坚战,突出抓好环保突出问题整治;坚持向海发展,重点建设日照(石臼湾)中央活力区,用实际行动传递生态“接力棒”,续写绿色发展新奇迹。

  高品位建设,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完善基础配套,提升生活品质。建市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日照突出抓好政策完善、房屋拆迁、安置楼建设、贷款融资、货币化安置等五项重点,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坚持以人为本,推进集贸市场“软硬”件双提升。持续发力,部署开展“铁拳整治卧龙山”“利剑出击沿海线”“重点扫清道路沿线私搭乱建”三大专项治理行动,铁拳整治违章建设。

  便利交通出行,构建立体交通体系。市委、市政府以大交通作为撬动放大区位优势的战略支点,全面加强以港口、铁路、公路、机场等为重点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2017年公路通车里程8676.16公里,是1978年的9.32倍。日照机场2015年建成通航,2017年客运量达到73.77万人次。青日连铁路加快建设,鲁南高铁日照至临沂段、潍日高速开工建设,串联起协同发展的城市集群。与此同时,立足市域一体,打通一批“断头路”和“卡脖子路”,实现主城区与开发区、石臼、老城区的贯通联络。

  高标准管理,城市发展越来越精致———

  以绣花精神,推动城市管理精细化。相继出台《城市管理条例》《物业管理条例》《城市管理综合考核办法》,管治并举,双管齐下,探索建立加强和改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新机制。大力推进创城工作,尤其自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启动以来,全市上下坚守利民惠民初心,瞄准文明环境、文明秩序、道德风尚三大重点,打造文明标杆。

  改善城乡环境,打造宜居家园。2017年末共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20个,省级生态乡镇41个、绿色学校145所、绿色社区85家、环境教育基地63个。全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40年来,日照以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为出发点,做实城市功能、做深城市内涵、做优城市品质,一个规划有高度、建设有厚度、管理有力度、城市有温度的现代化海滨城市渐行渐近。

(资料图)

  枝叶关情,民生至上筑就新生活

  对于一座城市而言,只有把民生放在首位,发展才会有强大而厚实的根基。

  改革开放初期的日照,城旧、路窄、楼矮,人们为生计而奔波,还不曾品味幸福生活的真谛。

  而今,随着民生工程的年年推进,城美、路畅、楼高,人们为品质生活而奋斗,幸福的足音响彻城市每个角落。

  一组数据忠实记录着百姓幸福指数的上扬走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于1989年达到1230元,2006年过万元,2017年达到30790元,为1988年的25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于2012年过万元,2017年达到14540元,为1978年的179.5倍。

  窥一斑而见全豹。梳理日照40年来的发展脉络,一条加速上行的曲线格外显眼,这条曲线就是改善民生、惠及群众的“幸福曲线”。

  教育事业迈出新步伐。高等学校从无到有,含大学科技园高校在内的普等高等院校达到8所,在校学生是1985年的792.6倍。职业教育迅速发展,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是1978年的54.3倍。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100%、100%、99.4%。全部区县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成为全省第二个整建制、一次性通过国家级评估验收的市。

  文化产业发展领域拓宽。全市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文化信息联网,乡镇综合文化站达到55处,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6家,公共文化机构达到92处。

  卫生医疗保障能力逐步改善。卫生事业稳步推进,全市拥有的卫生机构数、卫生技术人员、卫生机构开放床位数分别达到2437个、16930人、14237张,分别为1978年的27.1、6.9和7.0倍。

  清新亮丽的城市颜值、绿色文明的城市气质、坚实厚重的城市底蕴、完善多元的城市功能、开放融合的城市魅力……40年依海而为,滩涂渔村上崛起一座海滨新城。放眼未来,在“一、三、五”总体发展战略引领下,日照5310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正澎湃着高质量发展的豪迈激情,奏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壮丽乐章!

  (来源:日照新闻网)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韩依晓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