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皮具护理行业渐热 记者探访不为人知的小秘密

2018-05-15 09:08: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崔欣桐 邹慧

每次护理时都要自己进行颜色的调配 

细微处上色需要不同型号的水粉刷 

调好颜色装入喷枪 

进行颜色加工 

护理师用喷枪进行上色 

护理完成的包包焕然一新

大众网日照5月14日讯(记者 崔欣桐 邹慧)近年来,随着日照市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皮具护理等行业也热了起来。由于皮衣、皮包普遍比较耐穿耐用,且价值不低,多数消费者很愿意花点小钱给心爱的宝贝美美容、做做SPA,让它们焕发“第二春”。

像手工课又像化学课 培训班只能学到基础

人们往往对皮具护理存在一个认识误区,认为皮具护理只不过是修修补补、打打油上上色,擦鞋店、干洗店都能做。而实际上,皮具护理除具备皮革护理技术外,还需要掌握皮具技术的严谨性、风格文化的独特性,行业要求护理师是必须要能耐得住“寂寞”的人才能从事的,大部分时间,护理师的一天都要和皮具、颜料“打交道”。

日照浣洗中央洗衣工厂的护理师孙师傅告诉记者,很多师傅带徒弟的时候不会上来就一股脑把东西教给他们,而是等到大部分人“熬”不下去了,留下那个最有耐心的。

就像人有千面一样,皮具的材质也可谓五花八门,单单是常见的都要分为三大类五小种,作为一名皮具护理师,最基础的工作就是要认清每件服饰的材质。“光面革、苯胺革、绒面革、磨砂革......不同材质的皮具处理的方式不尽相同,要用到的材料、工具、化学制剂也会根据不同的款式而改变。”只要将这些都烂熟于心了,才能真正的上手护理。

“其实,只靠理论是远远不够的,很多技法还是要靠后来的实际操作。”孙师傅告诉记者,单单说从毛孔、气味等方面去分辨材质是十分抽象的,而哪种牌子的产品主打“热情”,哪种更偏向于“低调”,这些细节都需要护理师自己去实践总结,为了准确地辨认,护理师们甚至会天天“泡”在皮革厂或商场里“取经”。

眼睛就像“取色棒” 细小的差错都不能容忍

人工调色规定相似度必须达到95%,所以调色对于护理师傅来说,是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很多在普通人看来都差不多的颜色,在护理师们的眼里却有着天壤之别。“调色是最难的一步,同样的色系,有深有浅,有的带珠光,有的作金属质感。”孙师傅告诉记者,只要补上去的颜色和服饰本身的颜色有一点差别,就会很难看。

调色会随着水的比例、温差和光的亮度变化而产生差距,所以护理师一般都会在相同的环境下完成调色。“人工调色的时候,为了避免因眼疲劳产生的色差,我们一般调了半个小时后就会停下。”孙师傅回忆,他曾经护理一件服饰时,光调色就用了近一周的时间,不夸张地说,护理师们都要把自己的眼睛练得像Photoshop中的“取色棒”工具。

调色完毕之后是上色,面积大的皮衣等可以使用喷枪直接上色,而有些色块小又分散的皮包只能使用水粉刷,所以孙师傅觉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句话用在皮具护理上再合适不过了。

“其实喷枪上色更均匀,但是对于那些不能用喷枪的情况,护理师便要拿出100%的耐心和细心一寸一寸地去上色,这样才是对顾客负责。”孙师傅介绍。

不因贵贱而区别对待 每一件皮具都很珍贵

对比其他的行业,皮具护理师更看重与顾客的沟通,“我们必须了解到顾客的所有要求,并且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去解答一些顾客的认知误区。”比如一些没有经过染色等化学处理的真皮变色很正常,要想还原,只有通过染色,但效果不太自然,会与包身脱节。

在日照,护理皮具的顾客也在逐步增多。每一件皮具在护理时,都要经过分拣、检查、清洗、复揉、调色、上色、固色等多个步骤,其中的每一个链条都有着较高的行业标准,每一个细节都马虎不得。“我从不会因为包或皮衣的贵贱而去区别对待它们,客户把它们送到我手上护理,一定是由于十分在乎它们,那这些产品在我看来就都是珍贵的。”孙师傅说。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付翔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