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付翔
4月26日下午,市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结合审议市政府关于2017年度全市环境质量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对全市环境保护工作展开了一场面对面的专题询问。
一边是常委会委员直指问题,连连发问;一边是市环保局、住建局、水利局、国土资源局等部门负责同志直面问题,坦诚作答。这场专题询问,直击我市环境保护短板,助力污染防治攻坚,问出了300万港城人民守护碧水蓝天、共建生态家园的美好期待。
问空气质量:大气污染治理如何精准施策?
“请工作人员播放一个短片。”结合一段反映全市空气质量对比图表及个别“小散乱污”企业违规复产、毗邻地区重化工“输入性”污染的视频,金立柱委员提出了第一个问题:“去年通过抓环保督察整改,我市空气质量有较大幅度改善,但空气质量总体形势不容乐观。请问环保部门,目前影响我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源是什么?如何实现科学治污、精准治污,切实打好蓝天保卫战?”
市环保局局长侯佃华起身作答:“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非常复杂,弄清污染源头是实现精准治污的关键。我市PM10中大颗粒较多,主要是工业烟尘、粉尘排放和建筑、道路施工扬尘排放量大造成的。”
他介绍,从今年4月份开始,启动新一轮市级环保督察暨春季环保执法“利剑”行动,共督察单位413家,解决各类环境问题346个,初步遏制了污染反弹趋势。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组织实施‘蓝天、清水、净土、绿盾’四大行动。”在水污染治理上,全面打响“水质不稳定、城区黑臭水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农村面源污染、企业排放不达标”五大歼灭战。在空气质量上,全力抓好“绿色港口、绿色钢铁、绿色交通、绿色城建、绿色临港工业、绿色工业园区”六大环保提升工程,用工程的方式打好“蓝色保卫战”。
问尾气排放: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如何应战?
“1辆国Ⅲ重型柴油货车颗粒物排放量≈200多辆国Ⅳ小轿车,氮氧化物排放量≈100多辆Ⅳ小轿车。我市每天进出港口重型柴油货车超过1万辆,其排放量相当于100-200多万辆Ⅳ小轿车排放总量。”指着大屏幕上的一组数据,田涛委员第二个发问:“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要‘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作为一个大进大出的港口城市,我市将采取哪些措施,落实中央的要求,从根本上治理好重型货车排放污染?”
市公安局副局长任焕新作答:“目前,全市重型柴油货车确实呈现增长趋势。”今年以来,在全市范围开展重型柴油货车集中整治行动,严把新车注册登记检验审核关,新注册登记963辆,检验审核4625辆,报废注销11585辆。任焕新表示,将进一步加大路面管控力度,严查严处重型柴油货车冒黑烟、闯禁区、不按规定审验等交通违法行为;同时,联合交通、环保等部门,加强对重型柴油货车通行的重点路段和重点时段的监控,对不符合排放标准、冒黑烟重型柴油货车路面交通违法行为进行现场查处。
针对这个问题,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邱四瑞表示,交通运输部门将加强行业污染源管控,继续做好重型柴油营运货车摸底排查,做好与公安、环保部门的信息对接;鼓励引导临近报废、残值较低、车况差的车辆率先淘汰,引导国Ⅲ重型柴油车更新为清洁能源或国Ⅳ及以上标准车辆;做好重型柴油营运货车升级改造工作,督促交通运输企业自觉履行环保责任。
问节能减排:煤改气煤改电怎样才能“用得上”“用得起”?
煤改气、煤改电是国家推行的节能减排重大决策,也是我市转换新旧动能、实施“工业绿动力”计划的重要举措。现场播放的采访视频中,部分沿海养殖业户反映,燃煤锅炉拆除后,电力设施配套滞后用不上,气价偏高用不起。对此,王宝忠委员给予很大关切:“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应采取哪些措施来推动解决?”
“我市天然气价格上涨,主要是因为气源单一,供气管线仅有中石化一条,天然气储备能力不足。沿海养殖燃煤小锅炉改造,也加剧了气源紧张局面。”市政府节能办主任陈常伦回应道,要积极帮助供气企业向中石化争取更多供气指标,另一方面建立调峰机制,加快天然气储备、供应能力建设,做好错峰储备,稳定气价。
针对电力设施配套滞后问题,陈常伦说,今年计划投资3.24亿元,对线路和变压器进行新建、改造,对煤改电用电报装项目实行绿色通道,对沿海养殖户煤改电需求、店里配套设施等情况进行排查,推进农网升级。
市住建局局长刘加宝表示,将积极协调中石油尽快开通已建成的中石油胶州至日照东港末站对我市供气,市区计划建设3处储气设施,并督导新奥、一达等燃气企业与LNG企业达成长期稳定的供气合作关系,加强对下游新奥、一达等燃气企业的监督管理,确保市区居民和工商用户持续稳定供气。
问城市扬尘:建筑扬尘污染顽疾何时才能根治?
近年来,我市城市建设和旧村改造进度快、规模大,建设拆迁工地遍布,由此带来的扬尘污染不容忽视。尽管有关部门围绕加强扬尘治理出台了比较严格的要求,但仍有一些拆迁建设工地和渣土运输车辆不按规定采取防尘措施,主城区内还有大量渣土堆长期得不到清运。 就此问题,张健委员提出询问:有关部门应如何采取得力措施,尽快把这些城市扬尘污染源管住管好?
市住建局局长刘加宝坦言,这方面监管确实还存在薄弱环节。今年计划开工建设8.6万套城中村改造安置房,目前全市有155处建筑工程、47处市政工程正在建设,市区有56处土石方外运工地,现在日照城区基本就是一个“大工地”。为有效遏制建筑扬尘污染,下一步,要做好“八个起来”:对建设工地按照规范设置密闭围挡,做到“围起来”;对裸露土地、物料进行苫盖,做到“盖起来”;对3个月及以上闲置土地、裸露土地进行绿化,做到“绿起来”;硬化工地道路,做到“硬起来”;将冲洗设备充分利用,做到“冲起来”;对拆迁现场和施工扬尘进行喷雾,做到“喷起来”;实现渣土密闭运输,做到“封起来”;按照规定安装摄像头和扬尘自动监测设备,做到“管起来”。
另一方面,集中力量打赢“三个攻坚战”:一是渣土运输管理攻坚战,建设日照市建筑垃圾运输监管平台,将市直核准的174台建筑渣土运输车辆纳入监管平台管理;二是道路保洁攻坚战,重点做好周边工地密集区域的道路和山海路、迎宾路等城市出入道路保洁工作;三是园林绿化建设攻坚战,大力实施“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绿化工程,为群众创造更多绿色生态空间。
问水源保护:如何让城乡每处饮用水源都安全、放心?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刘加山询问日照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情况)
“《日照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将于7月1日起正式实施。就目前看来,日照水库、青峰岭水库等大型水源地环境得到较好治理,但一些中小水源地保护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现场播完一段反映农村水源地源头污染现象的视频,刘加山委员询问:“有关部门将采取哪些措施贯彻落实好条例,加强水源地管理保护,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市环保局局长侯佃华再次作答:“饮用水源地保护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饮水安全。目前,全市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有13个,全市还有62个农村‘千吨万人’集中式饮用水地。去年以来,在全市开展了全市饮用水水源地专项排查,共排查出六大类135项具体问题,主要是水源保护区内旅游餐饮、工业企业、交通穿越和生活面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等。下一步,我们将对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逐一制定保护方案,对发现的违规项目和环境违法问题,建立问题清单,逐一核查销号。”
侯佃华说,今年6月底前,将完成全市1583个重点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的现场调查和水质监测。在此基础上,集中力量做好规范保护工作,分类施策、分步治理,让广大城乡群众喝上洁净水、放心水。
问河流治污:黑臭水体如何恢复“水流鱼游”?
康义军委员的提问,直指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我市几条省控河流断面水质得到较大改善,但其它中小河流水质状况依然堪忧,有些县域、镇域河段污染严重,甚至出现黑臭水体。如何进一步落实“河长制”和“清清河流”行动计划,实现全市河流水质的全面改善?
市水利局局长刘仲春直接道出“病因”:“农业面源污染,农村生活污水乱排乱放,污水直接排入河道,畜禽养殖粪便污水直接排入河道,部分中小企业污水排放,这些都是黑臭水体形成的原因。”
他说,将按照“市级河长每季度巡河不少于1次、县级河长每月巡河不少于1次、乡级河长每旬巡河不少于1次、村级河长每周巡河不少于1次”,全面开展河长巡河行动,督促各级河长严格履职。从2018年开始,要利用三年时间,实施“千塘整治”和“千河清洁”行动,对农村汪塘进行恢复整治,对穿越村庄的小微河流、沟渠进行系统疏浚、综合整治,努力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乡村水系生态环境。
问农村环境:美丽乡村怎能离开清洁家园?
“抽取粪便的时候,沥沥拉拉太脏了,污染很厉害。”视频短片中,一位农村老大爷在被问及旱厕改造问题时显得有些无奈。李志明委员说,调研过程中听到不少类似问题的反映。这说明我市农村地区环境卫生投入欠账还很大,垃圾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旱厕改造中还有一些后续工作不到位,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另外,控养区、可养区内尚有少数养殖业户没有按要求配套建设粪污综合利用设施,有的建了不用。针对以上问题,有关部门将如何加大投入力度,科学规划管理,真正做到生产美、生态美、生活美?
(市住建局局长刘加宝应询)
市住建局局长刘加宝介绍,“厕所革命”是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重要民生工程。今年,还将改造5万户,使用无害化卫生厕所农户户数占市域全部农户总户数90%(含)以上,实现农村卫生厕所全覆盖。为做好旱厕改造的后续管护服务,创新建立五种模式:将厕所污水和生活污水统一收集,由专业单位建设运营污水处理设施处理;由当地规模化种植企业购置设备提供清运服务,收集后的粪液作为有机肥用于生产;委托现有环卫一体化服务单位或厕所维修服务单位进行清运、利用和处理;鼓励个体经营者从事清运服务;乡镇政府负责兜底服务。
“搞种植的不搞养殖,搞养殖的不搞种植,种植和养殖脱节,废弃物得不到有效利用。”市畜牧兽医局局长孔凡德一语道破畜禽养殖污染的“症结”。
他表示,将建立排污许可、防疫条件许可等配套的准入机制,从规划设计、建设施工等方面实施依法治理,从源头上规范养殖业的发展,控制畜禽养殖环境污染,并进一步强化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进技术指导应用,支持引导规模养殖场配套相应规模的粪肥消纳用地,配合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
问垃圾处理:生活垃圾分类离我们还有多远?
现行《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环境法》和《日照市城市管理条例》都对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做出明确规定,但实际上许多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形同虚设,垃圾混装运输非常普遍,建筑垃圾随意投放和处置的现象也很常见,既污染了环境又浪费了资源。我市将如何加大垃圾分类工作推进力度,实现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针对高月康委员的问题,市住建局局长刘加宝并不回避:“自2010年开始,我们在信合苑小区推行垃圾分类试点,并先后在市区15所中小学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但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目前垃圾分类制度还不健全,缺少长远规划,无法无章可依,居民思想认识不够,短时间内难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显著效果。”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他说。下一步,将尽快制定出台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意见、工作方案,计划在开发区选址建设再生资源分拣利用中心,在东港区香河街道崔家山废弃采石坑建设建筑渣土资源化利用中心,对建筑垃圾进行回收利用,对废弃石坑进行再生自然修复,打造再生自然郊野主题公园。
推进垃圾分类处理不只是一个部门的事,需要每个居民的共同参与。“希望市民群众从点滴做起,主动学习、掌握生活垃圾分类的标准和投放要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分类投放垃圾、保护城市环境容貌的倡导者、践行者、维护者,最终成为受益者。”刘加宝现场呼吁。
问生态修复:矿坑“伤疤”何日再现往昔绿颜?
山体矿坑修复是实施生态治理的一项重要工程。我市现有大小废弃矿坑300多座,其中有些通过生态治理实现了复绿,但仍有许多山体矿坑没有得到修复。现场播放的几处矿坑裸露、山体破损的视频片段,让大家感受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许崇亮委员发问,有关部门对山体矿坑修复有没有系统的规划,下一步在修复治理上又将采取哪些动作?
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吴学伟回答:“近年来,市政府先后投入1.2亿元,对三区两线可视范围内的废弃矿坑进行了治理,各区县政府先后投资1500余万元,对41处重要公路、铁路沿线废弃矿坑进行恢复治理,但远远不能达到生态日照建设的要求。”
吴学伟表示,目前,《日照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2018-2025年)》已经编制完成。下一步,将积极筹措资金开展修复治理,推行东港南湖EPC模式,实现生态修复和政府税收双赢;推广莒县丹凤山企业治理模式,谁投资、谁受益,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多赢;推广五莲县矿山国有企业统一经营模式,实现矿山开采集约化、矿山治理规范化制度化,通过宜林则林、宜水则水、宜耕则耕等多种形式进行治理。
问危废处置:如何杜绝危险废物安全隐患?
近几年,因危险化学品废物处置不规范造成人身伤亡事故的问题时有发生,我市危险化学品废物处置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多数企业只能依靠异地处置,既增加了企业成本又带来了安全隐患。
吕元萌委员就此发问:“有关部门将采取哪些措施,来提高本地危化品废物处理能力,保障生态和群众人身安全?”
(市环保局局长侯佃华应询)
市环保局局长侯佃华回答,近年来,我市相继建设了日照锦昌、磐岳、自力和五莲光大4家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和万邦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去年以来,我市有针对性地梳理10个危险废物综合处置项目,列入《山东省“十三五”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目前,2个项目已建成,5个项目在建,3个项目处于初期论证或环评阶段。预计到2020年,全部建成后可填补我市危险废物处理缺口,降低环境风险隐患。
“接下来,我们将加强对已建成项目的日常监管,规范经营活动,努力做到布局好、监管好、发展好。”侯佃华信心满满。同时,争取在每个化工园区规划建设一个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实现就近转移、就地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危险废物在运输、存储过程中的风险。
不知不觉中,两个小时的专题询问进入尾声。询问完成后,常委会组成人员对答询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并当场公布了测评结果。
…………
问得精准,答得到位。一问一答间,尽显常委会组成人员监督为民的情怀,凸显政府部门担当务实的作风。为准备好这次询问,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媒体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意见,并组织四个专题调研组,重点围绕我市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和节能减排、生态建设等方面问题,到有关区县和部门进行现场调研,听取民声民意,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这次询问很带劲,问出了群众想问的话,得到了群众想听到的回答。”列席会议的市人大代表徐厚平深有感触。
询问是推动,应询是承诺。我们有理由期待,一座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环境更优美的现代化海滨城市,正在向我们走来……
□新闻链接
关于2017年度全市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显示
去年我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污染防治攻坚任务仍然艰巨
报告显示,2017年,我市空气质量保持全省“第一方阵”,水、土壤环境总体呈改善态势。今年3月22日,原环境保护部公示了2017年度全国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明显的七个市(州),我市榜上有名,是山东省唯一一个入选城市。
——空气环境质量状况。2017年,“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达到311天,同比增加11天;国控站点PM2.5、一氧化碳浓度和综合指数同比分别改善20.3%、26.3%、14.3%,改善率均居全省第一位,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76%,提升11.3个百分点,提升幅度居全省首位。
——水环境质量状况。利用“河长制”机遇,坚持“一河一策”,大力开展流域综合整治攻坚战。省控以上断面全部实现达标,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平均浓度同比分别改善6.2%和19.4%。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达标率100%。
——土壤和固废管理状况。2017年4月,在全省率先印发了《日照市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对我市312家土壤污染重点企业空间位置遥感情况进行全面核查。目前,全市纳入危险废物重点监管企业共有111家。全年共办理省内跨市转移123件,发放转移联单936份,转移危险废物1.2万吨。
——生态建设状况。我市国土面积的23.32%列入省级生态红线,居全省第一。东港区、五莲县成功通过省级生态区县验收。截止目前,全市共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20个,省级生态乡镇41个。积极开展林水会战,深入实施“八大绿化工程”“六大兴水工程”,累计投资66.6亿元,完成造林31.9万亩,建设各类水利工程3312项,全市林木绿化率达到42.5%,荣获“国家森林城市”。
报告指出,我市生态环境还存在许多突出问题,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的任务依然艰巨。
一是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压力巨大。我市产业结构偏重,燃煤总量高,与我市毗邻的工业园区和钢铁布局,对我市已经形成“三面合围”,给大气环境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二是水环境治理任务繁重。黑臭水体问题仍未彻底解决,流域综合整治成果仍需巩固,基础还很脆弱,极易反弹。
三是环保基础设施欠账多。城乡污水管网不完善,城市集中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不足。
四是环境风险防范能力薄弱。全市还未建立系统的环境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机制,应急物资储存不足,应急人员专业化水平不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不足。(来源:日照日报)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付翔
五一期间,随着东夷小镇的试营业,六一书院开门迎客,大量游客进入书院一览风采。六一书院院长蒋春民挥毫泼墨,现场书画,引大量游客驻足观看。 [详细]
记者从日照市共青团获悉,5月1日起,日照灯塔广场、奥帆赛基地、奥林匹克水上公园等11处季节性青春志愿驿站开放,为游客提供换找零钱、及时充电、寻人找物,以及小药箱、小雨伞、小针线包等服务。[详细]
4日,记者从日照市人社局获悉,按照省政府《关于公布全省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要求,自2018年6月1日起,日照市月最低工资标准由1640元调整为173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由16.4元调整为17.3元,增长5.5%。 [详细]
5月4日上午,日照市青年建功新旧动能转换暨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发展论坛正式成立。[详细]
5月3日,从日照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切实解决企业群众办理难、办事慢、多头跑、来回跑等问题,由日照市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牵头推进的投资项目审批、商事登记、社会事务等9个“一窗受理”窗口于5月2日试运行,这意味着“一窗受理”将成为日照...[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