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韩依晓
大众网日照1月25日讯(记者 陈平平 通讯员 朱森)2017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一手抓未脱贫人口增收脱贫,一手抓老弱病残少特殊贫困群体脱贫解困,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决定性进展,收获了丰硕的“日照扶贫经验”。
亮点一:夺取脱贫攻坚关键之年新胜利
一年来,全市各级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一系列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大决策部署,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脱贫攻坚责任制,市县乡村四级书记一起抓扶贫,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拧成合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年实现减贫1.58万人,贫困人口人均增收2960元,成功夺取关键之年新胜利。
全市各级财政安排专项扶贫资金2.1亿元,其中市级资金8242万元,是上一年的2.35倍;涉农资金整合到位2.2亿元。全市实施扶贫项目4684个。旅游扶贫完成7个省级旅游扶贫项目,带动1203户贫困户增收;光伏扶贫实施项目418个,带动贫困群众22996人;电商扶贫培训电商从业者5168人次,发展涉农电商企业和电商服务中心1850个,12804名贫困群众受益。建设扶贫车间169处,4700人通过就近就业实现脱贫。277家国有企业、3112家民营企业、13家日照异地商会、4家异地日照商会参与脱贫攻坚,包联重点贫困村,投入扶贫资金达3.6亿元,送产业基地、送产业项目、送技术服务,助力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共青团、妇联、残联、工商联等群团组织充分发挥优势,青春扶贫9大行动、巾帼扶贫6大工程、扶残脱困7大措施、民企帮村行动、商会扶贫行动等取得明显成效。全市建档立卡危房贫困户5263户危房改造任务全部完成,总量在全省列第三位。
在80个贫困村实施自来水巩固提升工程,在100个贫困村实施农田水利建设工程,新建改造300个贫困村外连道路及村内道路96.5公里,村级文化大院、广播电视“户户通”实现全覆盖,贫困村发展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加强贫困村基层组织建设,实施贫困村和软弱涣散村基层党组织整顿转化专项行动,排查整顿转化党组织317个,为脱贫攻坚筑牢坚实基层堡垒。
亮点二:抓实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
牢牢把握扶贫“精准”要义,确保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对2016年度贫困人口退出情况进行“地毯式”核查,按照乡镇核查比例为100%、区县复查比例不低于50%、市级复核比例不低于15%的标准,市级共抽查34个乡镇130个村庄,核查整改16大类200余条问题。
全面摸清2017年度未脱贫人口帮扶需求,发动市、县、乡、村四级扶贫干部对未脱贫人口进行信息核查,共梳理帮扶需求37862条,制定帮扶措施近4万条,人均2.4条。对全市25个乡镇(街道)、50个村的精准识别、精准退出程序和贫困户档案建设等基础工作开展督查巡查,对发现问题通报整改。精准推进2017年动态调整工作,严格按照《山东省贫困人口动态调整管理办法》规定的标准和程序,真评真议真比对,确保应纳尽纳、应返尽返、应扶尽扶、应脱尽脱,不漏一人、不落一户,返贫和新纳入3300人。
亮点三:持续夯实产业扶贫脱贫根基
坚持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增强贫困地区自我“造血”能力。2017年,全市创新以乡镇为主体、整合项目资金集中实施的方式,将产业扶贫项目与特色农业、“三招三引”、三产融合、新旧动能转换等重点工作相结合,有效提升项目的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有力带动贫困群众增收,实现群众、企业、产业、乡镇政府多方共赢,年内全市共投入1.62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92个,平均投资突破200万元,完成收益分配1296万元,带动17209户贫困户增收。
岚山区黄墩镇投资418万元建设厂房,招引龙头企业入驻,贫困群众既可以获得租金分红,又可以就地打工,并增加地方税收117万元。莒县阎庄镇发挥电商优势,投资220余万建设12个高标准果蔬大棚,每年获得租金17.63万元,并配套建设了6600㎡果蔬交易市场。五莲县中至镇投资360万元,建设13个大棚,引进油桃新品种,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和可观的经济效益。实施资产收益扶贫,通过折股量化,让贫困人口分享到产业发展红利,已在756个村开展资产收益扶贫,受益贫困人口3.65万人。
亮点四: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实现“两线合一”
2017年,我市在农村低保提高至4080元/人/年的基础上,探索实施了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政策衔接、制度融合工作机制,对其中穷尽一切手段都无法脱贫的贫困群众实行低保兜底政策,实现了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农村低保、五保对象统筹使用农村扶贫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两线合一”政策以“应保尽保、应扶尽扶”为目标,实行政策、对象、标准“三个融合”,强化医疗、教育、住房、低保、福利、临时救助“六个保障”,建立信息共享、定期研判、动态管理“三个机制”。
全市新增财政支出7770万元,将未脱贫人口中5439名患大病、长期慢性病、残疾和70岁以上高龄独居贫困人口,一次性按程序纳入低保范围,让贫困群众享受到农村低保医疗保障、住房保障、社会福利、临时救助等政策,形成特殊贫困人口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亮点五:金融扶贫成为我市脱贫攻坚重要支撑力量
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超过80%为老弱病残无劳动能力贫困人口,正常情况下难以享受到金融扶贫政策。为让更多贫困群众享受金融扶贫政策红利,我市将国家政策与当地实际相结合,积极创新扶贫小额信贷产品和服务,探索建立了扶贫小额信贷“委托经营、保底收益、分贷统还”模式,通过签订“三个协议”、强化“四个监督”,有效满足了金融部门风控要求,较好解决了无劳动能力贫困人口贷款难、经营难、增收难问题。
全市扶贫小额信贷累计实现投放额10.16亿元,位列全省第3位;贷款涉及23477户43537人,贫困户获贷率达93%;贫困群众全年增收5559.6万元,户均增收2500余元。
为进一步挖掘金融扶贫政策潜力,支持贫困人口长久受益,各区县全力做好信贷资金支持扶贫产业发展,完善产业收益分配机制,试点探索建立“扶贫救助基金”,将扶贫小额信贷支持发展的产业项目收益上缴政府部分逐年归集到基金,实行统一管理,主要用于后期无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差异化分配。东港区将3.06亿元贷款委托新东港控股集团代为经营,重点发展光伏产业,已建成34兆瓦光伏电站,预计年纯利润2000万元以上,可以保障全区贫困人口未来20年脱贫增收需求。
亮点六:“互助养老”扶贫模式实现“一岗解两困”
贫困失能老人大多瘫痪、失明、残疾、精神疾病、孤寡独居等,对他们来讲,仅仅给钱给物解决不了所处的困境,做饭、家务等日间照料才是他们最迫切、最现实的需求。
针对无子女或子女无赡养能力的失能贫困老人,日照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益扶贫岗位支持、扶贫项目收益投入和社会爱心捐赠等方式,聘请有劳动能力的居家贫困妇女与老人结对帮扶,实现养老不离家、服务送上门,脱贫不离村、岗位送上门,同步解决贫困妇女“脱贫”与失能老人“解困”两个难题。
“互助养老”模式由洪凝街道红泥崖村率先自发探索形成,先后在全县、全市推广,为加快推广这一创新扶贫模式,我市组织实施“互助扶贫千岗计划”,聘请有劳动能力的居家贫困妇女,与“老困孤”贫困人口结对帮扶。全市互助养老公益扶贫岗位已安置497人,受聘贫困妇女每人每月可享受700元岗位补贴,年增收8400元。
目前,全市已在556个村开展扶贫互助养老,聘请不同形式护理员916名,照料建档立卡贫困老人3234名。“互助养老”扶贫模式受到省和国扶办领导充分肯定,在全省大力推广。
亮点七:“三专一免”健康扶贫让贫困群众就医零负担
贫困群众就医时,往往因个人自负部分拿不出钱或不愿花钱治疗,造成了小病拖成大病、慢病拖成重病,最终导致因病致贫返贫。针对这一普遍现象,日照在全面落实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商业补充保险、医疗救助和医疗机构减免等医疗救助政策,将贫困人口个人自负医疗费降到8%以内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构建起专档管理、专区治疗、专人指导、乡镇卫生院免费住院治疗“三专一免”健康扶贫模式,实现了让贫困群众看病少花钱、在乡镇卫生院住院全免费。
实行专档管理。以家庭为单位,对全市1.6万户贫困户建立起专门健康档案,实现因病致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实行专人指导。推行由 1名乡村医生、1名乡镇卫生院医生、1名区县医疗机构医生组成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分片负责贫困人口健康指导咨询,全面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全市已组建起医疗服务团队595个,已为2.8万名贫困人口提供专人指导服务。实行专区治疗。在乡镇卫生院设立患病贫困人口住院专门病区和床位,安排专人负责治疗。在各定点医疗机构设立健康扶贫门诊,为患病贫困人口开辟“绿色通道”,实行优先就诊、优先治疗。实行免费住院治疗。对建档立卡患病贫困人口看病个人自负部分,由财政统筹解决,全市已有11959例贫困病人实现在乡镇卫生院住院治疗全免费,全市免除患者个人自负医疗费518万元。
亮点八:“一档四全”教育帮扶机制圆贫困学子求学梦
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为让贫困家庭学生不辍学、接受良好教育、获得一技之长、实现稳定就业,日照市探索建立了“一档四全”全程化教育帮扶机制,对贫困家庭学生从学前到就业、从课内到课外、从学业到身心健康,实行无缝隙全过程帮扶。
“一档”,即建立贫困学生成长档案,实现贫困学生信息详尽入档、人生规划有方向、成长追踪可监测的精准化、动态化管理。“四全”,即全过程帮扶,实行接力跟踪、定期分析、分类救助。实行全学段资助,在全面落实省以上教育扶贫政策的基础上,市财政设立专项教育扶贫资金,从学前到高等教育补助生活费3000—6000元,高等教育阶段全额补助学费。
两年来市县两级共投入专项教育扶贫资金6356万元,资助贫困学生15124人次。实行全方位关爱,依托“小草学堂”、“四点半学校”、留守儿童活动站等载体,积极开展贫困学生情感沟通、心理疏导等工作。目前,全市基层关爱活动场所已建成301个,招募志愿者2210名,亲情关爱贫困学生2711人,覆盖全市70%的行政村。实行全覆盖就业,对建档立卡贫困学生,面临毕业需要就业的,由人社部门负责落实就业岗位,做到贫困家庭、贫困学生不落一人。
截至目前,通过机关事业单位招考、转移就业、企业就业、公益岗位安置等方式,全市1290名贫困家庭学生完成就业,实现了贫困家庭“就业一人、脱贫一家”,彻底阻断贫困向下一代传递。
亮点九:“扶贫助弱一键解困”将城市服务延伸到农村
为适应扶贫开发由主要解决农村贫困向统筹解决城乡贫困转变需要,全市在东港区先行试点,依托城市社区12349家政服务中心,建设“扶贫助弱一键解困”综合服务平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企业运作+社会志愿参与”的方式,整合农村养老护理员、结对帮扶干部、责任医生、爱心加盟店、社会志愿者等5支队伍,同时将340家社会服务机构、2200余名志愿人员纳入平台系统,同时服务城市社区弱势群体和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贫困老人,大多身体孱弱,自理能力差,没有子女或子女无能力照顾。
政府为2273户城乡失能半失能贫困老人配置一部带有红色按键的手机,如有需求只需按一下“红色键”,即可自动转接服务热线,服务平台根据求需求,通知相应人员15分钟内上门服务。如果贫困老人需要购买米面粮油等生活用品,服务平台就会通知就近爱心超市送货上门或通知护理员、帮扶干部代购;如果老人突然感到身体不适,服务平台就会立刻通知家庭责任医生上门进行健康探视、风险评估;如果老人需要维修家电、需要拆洗被褥、打扫卫生、理发等,则会通知社会志愿者上门服务。
该平台有效解决了贫困老人“有钱没法花、需求无人知”问题,实现城乡贫困弱势群体“一键解困”。
亮点十:“互联网+志愿扶贫”引领社会志愿扶贫跨越发展
社会志愿扶贫是推动脱贫攻坚的一股持久力量。志愿扶贫在开始阶段是一种分散、自发活动,往往因信息不对称出现重复帮扶、“旱涝不均”问题。
2017年以来,全市利用“互联网+”信息化技术,搭建“日照志愿扶贫信息平台”,实现了志愿者和贫困群众需求的“供需”精准对接,引领社会志愿扶贫向有序化、精准化、纵深化方向发展。开发“日照志愿扶贫信息平台”电脑客户端和手机客户端两个版本,设立脱贫需求、爱心展示和活动通报三个栏目,发布的需求信息分为助学扶贫、疾病救治、助残扶贫、就业扶贫、技能培训、产业扶贫、基本救助、“微心愿”等8类,驻村“第一书记”和帮扶责任人是脱贫需求的“收集员”,通过入户走访摸底, 弄清每一个贫困户最急需的是什么,实事求是在平台填报脱贫需求。
自去年8月份平台启用以来,已发布需求信息2368条,社会爱心力量认领963条。目前,全市志愿服务组织、爱心企业、爱心商会、巾帼文明岗、青年文明号以及学校、医疗卫生单位的志愿服务队等各行各业1780余个单位、3.4万名志愿者参与扶贫,累计帮扶资金1273.5万元、物资12.1万余件,帮扶贫困群众1.36万户。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韩依晓
近日,有网友在网络上传了一段视频,视频中是一个单手骑摩托车,另一只手拿手机进行直播的小伙子,小伙在直播中不断翘起摩托车车头耍帅,还单轮骑行玩起“特技”。[详细]
22日上午8点30分,由日照市交通发展集团建设公司承建的昭阳路跨线桥主体工程完工,实现迎宾路三期跨线桥工程开门红。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