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力量】既扶贫又解困,日照女支书趟出互助养老扶贫新模式

2017-12-07 10:28: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张丽 侯彦平 于浩杰 邹慧

编者按:

有坚强,有温柔,也有紧握的拳头。

这是新时代女性的力量。

这种力量并不尖锐,亦不沉重,却在长久的坚持下充满韧性,也因为这种韧性,更加温暖。即日起,大众网日照频道推出专题策划《她·力量》,关注那些在各行各业做出成绩的女性,听他们讲述在兼顾事业和家庭过程中的酸甜苦辣。

张守英所在的红泥崖社区服务中心

红泥崖村的“幸福大院”

为了弘扬孝老爱亲的风尚,幸福大院还张贴了“孝心榜” 

张守英到村里贫困户胡兆兰家里走访看望 

张守英给村里修的路 

张守英接受大众网记者采访 

张守英介绍互助养老“幸福大院”的一些情况

【她·力量】系列报道:既扶贫又解困,日照女支书趟出互助养老扶贫新模式

大众网日照1127日讯记者 张丽 侯彦平 于浩杰 见习记者 邹慧48岁的张守英是五莲县洪凝街道红泥崖村党支部书记,也是2017年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她探索实施的“互助养老扶贫模式”,实现了脱贫不离家、岗位送上门、养老不离家、服务送上门,既扶贫又解困。近日,大众网记者专访了这位女支书,听她讲述带领村民脱贫致富路上的酸甜苦辣。

一穷二白之际,村里来了个“女企业家”支书

2006年以前,张守英所在的五莲洪凝街道红泥崖村并不算贫困村。因为背靠着矿山,仅“靠山吃山”这一项收入,村民们的日子过得还算富裕。但是,随着国家对矿山、环境的保护力度加大,“靠山吃山”的模式难以为继。到了2008年、2009年,村里连正常的日常开支都变得困难,并逐渐成为市定贫困村。

就在这个时候,张守英“临危受命”担任了村支书的职务。在此之前,她是远近闻名的女企业家,当时她带领300多名农村贫困妇女开办的家纺加工车间,每年产值达160万元,利润更是达到70多万。

从自己红红火火的事业中抽身而出,去掌管一个“一穷二白、满目疮痍”的村集体,尽管很多人都不理解她当时的选择,但是张守英心里明镜似的:“自己富了不算富!村里的乡亲父老致富无门还在受苦,自己应该贡献点力量,带着大伙一起富起来!”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上任之初,两大难题摆在张守英面前。一是村里“家底”太薄,“那时候全村只剩下2万元钱,什么也做不了”;二是历史遗留问题导致村里公益事项基本停滞,村民不信任村两委,干群关系紧张。“那时候,村里打架的、闹事的、喝醉酒骂村干部的,比比皆是。我这时候接手干村支书,很多人都在等着看笑话。”

顶住层层压力,她用修路打开局面

但是,张守英偏偏是个不向困难低头的“倔人”。“我想干的事,不管多难,都要坚持下去,而且一定要干好!”

在全面摸清“家底”之后,张守英不等不靠,第一时间召开了党员小组长会议。在这个会议上,她开诚布公集思广益,真诚地向大家伙征求意见。“当时会上一个党员很坦诚地说了一句‘你们两委如果能把咱村那条拉石头的路修好了,这三年你们啥也不干,我们都支持!’”

这看似是一句发牢骚的话,但是张守英却装到了心里。她多次来到村里那条颠簸坑洼的路前勘察,还专门到路边两户地势低洼的村民家里体验。“拉石材的大车经过,不仅噪音大,还地动山摇的,真的是提心吊胆!”

张守英知道,上几届村“两委”也曾想将石材运输路线挪到村外,却一直未能解决。这次不管花多少力气下多大功夫,她必须要把这个“老大难”解决掉。“你不给老百姓干点实事,怎么能取得他们的信任?”

她每天早上4、5点钟便与“两委”干部一起勘察路线,白天入户做群众工作,调出了15亩地。为了筹钱,张守英挨着采矿点一个一个争取老板们出资支持,最终通过矿山企业出资、施工方垫资的方式筹集70余万元,在村西建成了一条运输石料的专用路,这条路成了群众脱贫致富的黄金路。之后她趁热打铁,抓住上级“一事一议”项目机遇,投资43万元硬化了宽12米、长360米的村内道路,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她用行动赢得了村民们的一致信任和尊重。

提升村民幸福感,她连着三年自创“村晚”

红泥崖村有个传统,每年过年的时候,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都能领到60元钱的过节费。修路那年,就在村民都以为钱都花光不会再发钱的时候,却听到村里大喇叭传来的领过节费的通知,很多老人甚至激动的落泪了。

“这种好传统不能在我手里断了,再苦再穷,也得坚持下去!”张守英不仅没断这个传统,第二年还把过节费提到了100元,除此之外,除了老人,村里每人都领到了面条、大米等福利。“村民们都说,别的村里都没有就咱们村有,他们觉得特别幸福!他们的幸福感就是我的动力!”

为了这种幸福感,张守英还创新性地在村里举办“春晚”。村民们表演自编的节目之余,还当场颁发“好媳妇”“好婆婆”等奖状和礼品,鼓励孝老爱亲的好风尚。今年,张守英还将组织村里的春晚,还准备给远在五湖四海的红泥崖村民发邀请函,让他们回来一起感受村里的幸福感。

开创互助养老新模式,扶贫又解困

 张守英结婚25年以来,一直跟公婆住在一起,对二老的照顾非常细致周到,她是村里出名的好媳妇,“我一直不叫公公婆婆,一直就是叫娘、叫大大。他们也一直把我当亲闺女一样疼!”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生活中的张守英格外关心村里的孤寡老人。通过大量走访,她发现村里有大量老弱病残、失能半失能“老困孤”群体,因为亲人不在身边,生活基本不能自理。而给米给面、给钱给物根本解决不了实际困难,他们更缺的是关爱、陪伴和照料。

村里83岁的贫困户郭公正就是如此,他和智障的儿子相依为命,爷俩基本失去自理能力,吃饭是他们最大的难题。2016年,县爱心企业家牟宗莉经县妇联牵线搭桥,个人捐款2400元帮扶郭公正爷俩。张守英考虑到,单独捐助一户,不如将善款“转个弯”。于是她出面聘请贫困妇女陈淑芳与郭公正结成对子,担任养老护理员,帮助日常照料郭公正一家,提供生活照料、卫生清理、代购物品等服务,送钱送物变为送服务,一份钱解决了两家难题。

如此一来,贫困妇女陈淑芳有了固定收入,郭公正老人日常养老照料也有了保障。受此启发,张守英决定扩大帮扶范围,拓展延伸服务对象和内容。一方面让一个贫困妇女同时帮助几个贫困老年人,另一方面不断丰富完善服务内容,从简单的做饭、洗衣服,延伸到卫生清扫、拆洗衣被、陪护就医、代购代办等一系列日常护理照料。这样做的效果也很明显,老人们实现了养老不离家,服务送上门,护理员实现岗位送上门,脱贫不离家,脱贫和解困两大难题同步得到了解决。

随着养老扶贫模式推进,张守英发现,护理员一家一户照料贫困失能老人,户户点火、家家冒烟,浪费人力物力。为解决这个难题,她跟村两委商议,以村级幸福院为依托,统一配备厨具、洗衣机、床铺、电视、棋牌等设施,既方便老人日常照料和交流娱乐,也便于社会组织、慈善机构等集中探望关爱活动。分散服务变为了集中服务,实现了小院子供养、大集体关爱。目前,该村投资四万余元将150平米的村级幸福院改建成为互助养老服务站,配套液化气灶、厨具、洗衣机等生活设施以及棋牌、电视等娱乐设施。4名贫困护理员每天都为18名贫困失能老人统一制作油饼、包子、馒头等主食,老人们饮食更有保障有营养,生活更有质量。

围绕“山”字做文章,她要带富全村人

“想法很多,构思很多,但最主要的是没钱!” 对于村里未来的构想,张守英告诉记者,她现在最迫切的就是要壮大集体经济,带领村民们尽快富起来。

“我们守着大青山,这是最大的恩赐!”谈到如何富起来,张守英告诉记者,她准备借助村子紧邻3A级景区大青山的优势,引导村民发展现代农业和采摘游、乡村游、农家乐等配套产业,她还邀请北京的设计院对该村野虎山片区进行规划设计,打造精品林果采摘片区。由于村里的年轻劳动力多数在外打工,张守英准备联合村里的留守妇女们,带领她们一起把这些产业做大做强。

记者发现,生活中,张守英是个“不笑不说话”的人,为人热情开朗,充满着正能量。她最大的爱好是看书,“我是什么类型的书都看,有什么看什么,最喜欢看正能量的书!”也许正是这种爱学习的好习惯和乐天派的好性格,让张守英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挫折,都能乐观面对。而她始终站在老百姓的角度想问题办事情的处事方法,使她在父老乡亲的心中成为一个可靠、可信的“当家人”,2014年换届时,红泥崖村55名党员参与投票,张守英以53票高票再次当选。接下来,她将带着乡亲们,在脱贫致富过上新生活的路上越走越远。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付翔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