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东港区:深耕蓝色经济 全链条打造“渔”产业

2023-03-29 14:49:3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张婕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张婕 日照报道
  国家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省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县、省级特色农产品示范区(中国对虾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一个个“捧”回来的荣誉,展现了东港区近年来深耕细作、产业多“育”、全链条打造、由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型升级的坚定步伐。
  育好苗:产学研深度融合赋能优质渔业育种
  走进东港区涛雒镇的日照海辰水产有限公司,养殖大棚整齐划一,养殖池内中国对虾“黄海4号”虾体修长透亮,长度近成年人手掌大小。头批已经预定出3000多万尾,不少外地客商慕名前来采购。
  水产育苗是海洋渔业发展的“种子”。日照海辰水产有限公司深耕水产育苗多年,已实现四虾(中国对虾、日本对虾、南美白对虾、脊尾白虾)、一鱼(牙鲆鱼)、一蟹(三疣梭子蟹)多品种综合繁育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对虾“黄海4号”因其抗病性强、生长速度快,在全国沿海地区得到推广,日照海辰水产有限公司也获评成为日照市唯一国家级中国对虾良场。
  “得益于院企产学研深度融合,我们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合作,成功选育中国对虾‘黄海3号’、‘黄海4号’新品种、脊尾白虾‘黄育1号’新品种,除了国内第一家中国对虾国家级良种场外,同时也创建成为省内唯一一家脊尾白虾省级良种场。”日照海辰水产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培春告诉记者。
  不仅日照海辰水产有限公司,科研为渔业产业升级注入的源源不断动力也让日照市海洋水产资源增殖有限公司尝到了“甜头”。

  作为日照沿海地区最早进行膨腹海马规模化苗种繁育的企业,日照市海洋水产资源增殖有限公司通过与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加强科研合作,进行繁育试验,苗种成活率已达90%以上。如今在全省带动发展50万尾以上的养殖户30多家,演变成一个新兴的海洋产业发展带。
  育新智:“互联网+渔业”开启水产养殖新模式
  东星斑、真鲷、黄姑鱼……这些原先生活在南方的鱼种在日照生活“安家”,在东港区红旗现代渔业产业园再次验证了“南鱼北育、南鱼北养”技术的可靠性。

  数千尾石斑鱼在水池中密不见底,但它们生活的温度、PH、水质等却都在掌控之中,总控室内大屏与每个池塘实时互联,还可通过视频观察各个养殖池中鱼类生长情况,一目了然。
  南方的鱼种如何在北方生长繁育?这也得益于园区的循环水养殖模式。“按照传统养殖模式,养殖池一天更换6遍水,用掉240立方米水。采用循环水养殖技术,每天只需要添加5—10%的新水。”红旗现代渔业产业园经理赵奎峰介绍道。并且,养殖池中的水经过过滤、消毒杀菌、生物净化、调温、增氧等环节后循环使用,极大降低了水产养殖过程中的水体面源污染,实现清洁生产、高效节约水资源。

  由于不依赖自然环境温度、天气、季节的限制,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车间能够承载的鱼量大约为每立方米50公斤,是传统养殖模式的3到5倍。目前,该产业园的石斑鱼、鲈鱼等优质海水鱼年产量可达400吨,预计今年产能提高60%。
  前不久,日照市禹海红旗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与中国水科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协同攻关的“海水鱼循环水育苗系统构建与应用”项目通过专家组阶段性验收评定,这也标志着东港区开启海水鱼苗种培育新模式。
  育新态:利用海洋优势 做足“海”味产业链
  东港区的海域得天独厚,海洋产品加工行业也是历史悠久,形成了养殖、捕捞、仓储、生产加工、包装标识、销售出口一、二、三产融合,养殖捕捞——初加工——精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也为东港区发展海洋食品预制菜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山东美佳集团便是一家发展海洋水产预制菜的企业。
  在山东美佳集团展厅,麻辣小章鱼、

  模拟蟹柳、各类海鲜礼盒已成为各大电商平台消费者喜爱的“爆款”产品,走上了全国各地无数家庭的餐桌。
  海洋产品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本地海鲜养殖的发展、渔民的增收致富,据资料显示,山东美佳集团水产品加工出口总值连续多年位居全国榜首,为壮大海洋渔业、发展海洋经济起到了推动作用,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凸显。
  “接下来,我们将聚力研发新菜品,打造一批具有本地地域性标志的预制菜产品,进一步拉动本地水产企业加入预制菜发展快车道,打造海洋食品预制菜新高地。”对于未来,山东美佳集团董事、副总裁李有钢信心满满。
  瞄准蓝色经济,近年来,东港区打造出不少高价值海洋产业链条。智慧渔业、休闲渔业、海洋进出口贸易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2022年全区水产品总产量9.33万吨,同比增长5.6%;渔业总产值34.62亿元,同比增长3.3%。
  依海而生,向海而兴。东港区将继续用心耕耘好这片海,将海洋资源优势转化为海洋产业优势,做大做强“海”文章。

初审编辑:张婕

责任编辑:张丽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