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范县希望中学校长高宝莲:滴滴心血育新苗 缕缕霜迹染双鬓

2018-05-03 15:15:00 来源: 中国网 作者:
 文/任科 通讯员 付静宜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教育事业作出全面部署,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这为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不断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大力提高国民素质指明了方向。

  一腔热血铸造“希望之春”

  2018年4月25日,笔者走进河南省濮阳市范县希望中学,见到这位钟情教育事业半世纪的教坛女杰——范县希望中学校长高宝莲女士。初见高宝莲,不禁感叹于她的质朴和亲和,虽已年过古稀,却神采奕奕,尤其谈到她的教育事业,眼睛里总是闪烁着耀眼又坚定的光芒。1963年,毕业后的她返回家乡成为一名乡村教师,自那时起,她就用执着的信念与大爱开启了长达五十年之久的教育生涯,编织了从教师到校长、从躬耕偏僻乡村到名扬中原教坛的奇迹。

  2000年,为解决范县学生高中就读难题,她义无返顾地创办了范县首家民办公助完全中学——希望中学。建校伊始,面对建校资金的惊人数目、教师匮乏等诸多难题,一个年轻的女教师独自东奔西走跑手续、批规划、找赞助,县委县政府得知此事后及时伸出援助之手,靠着人民的支持和自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信念,高宝莲咬牙坚持了下来。建校第一年就招收学生1400多人,在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学生接受教育的那一刻,她落泪了。校长高宝莲带领笔者和贫困生及家长参观了希望中学的校园,正逢学生上课,占地200亩的校园学习氛围十分浓厚,笔者看到临近操场的空地上有许多木桩和施工工具,校长兴奋得介绍了学校之后的建设规划,“这片空地要搭建一个戏台给同学们,在学习之余我希望他们能有更全面的发展,那边正在安装空调,夏天马上就要到了,再苦不能苦孩子。”笔者之后了解到,因建校最初的借款资金数额较大,使这位70岁的高校长现在还身负外债,可提及此事,高校长却笑着说道,“为了孩子的教育和未来,我始终如一,只要我还在这里,就不会停止。”

  不忘初心  以爱育人

  高宝莲始终坚持“博学济世,厚德树人”的办学宗旨,坚守慈善教育的校魂。她常说,“我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成人、成才、成功!这才是我要的‘希望中学’”采访当天,一位来自范县高码头镇周唐村的村民丁连启先生特意赶来感谢高校长,“我的儿子丁国芮初中时就在希望中学就读,当时孩子的母亲因肺心病每年都要花费四五万的医疗费用,家中已是十分贫瘠,2017年6月,孩子的母亲因病去世,对孩子的打击很大,适逢高考,孩子成绩并不理想。我和高校长之前并不熟悉,也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向高校长求助。没想到,高校长得知情况后十分爽快地给孩子免了学费,始终热心地关照孩子的学习。”

  笔者见到正在读高一的学生丁国芮,是一个内敛懂事的少年,始终依偎着高校长,拉着高校长的手,少年虽然不怎么言语,但是早已看得出少年对高校长的感激与爱。高校长看自己的学生时眼中也充满了慈爱,“你放心读书,有任何困难一定来找我,我把你当自己的孩子,不求回报,上大学我也管你到底。”据不完全统计,全校类似这样的贫困生有100多个,每个年级就有30多人。高宝莲自幼无父无母,身为孤儿的她,靠一位好心老师的资助,才勉强上完了学。求学的艰苦经历,在她内心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痕,更对好心老师的资助充满感激。从此她立下誓言:将来一定要全力资助那些家境贫寒、上不起学的孩子完成学业。每每想到自己的求学时代,高校长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党和祖国把爱给了我,我要把全部爱献给党和祖国。当时她提笔写下了“党是阳光我是花,阳光照耀我长大,誓为祖国育人才,报答党恩热血洒”这样的诗句。

  一代教坛女杰  桃李荣耀天下

  笔者来到学校的荣誉室,两间16、7平米房子的四面墙壁,挂满了荣誉证书和奖章,高校长自豪地向笔者一一介绍,“比起这些荣誉,我更欣慰的是孩子们能够成才,以后回报社会。”一位已毕业的学生李忠扩,在2018年顺利考上上海复旦大学临床医学研究生,随后立即向高校长写信表达自己的感激,分享自己的喜悦,同样身为高校长曾经资助过的贫困生,他以傲人的成绩感恩了老师,回报了社会。

  伴随着自己的教育事业,高宝莲校长走过了半世纪之久,还在继续前行的她始终仍不忘初心、坚守办学,她的慈行善举帮助孩子们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乐章。“对于从事教育事业,我从来没有后悔过。当我看到渴望求知的孩子,浑身是劲,总想把他们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旺最关键的就是教育,再苦再累也值得。”这是一代教坛女杰——高宝莲最由衷的话,最赤诚的心。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蒋云燚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