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遗址寻访④|甲子山战役纪念馆:且取长缨克顽敌 气贯长虹收关山

2021-12-07 14:21:31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贾小亿

  编者按:

  日照是山东建立中共地方组织较早的地区之一,漫长的峥嵘岁月在这片热土上留下多处革命遗址。即日起,日照市委党史研究院与大众网日照联合推出,庆祝建党100周年“寻访红色记忆 传承革命精神”——《日照市党史遗址系列寻访》,带着镜头走进日照市各处红色纪念馆重要革命遗址,学习场馆遗址背后承载的革命历史,重温中国共产党带领日照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贾小亿 日照报道

  从日照市中心驱车西行约40公里,连绵青山举目可见。其中,有大小山头数百个的,便是甲子山。在连亘不绝的甲子山下,坐落着甲子山战役纪念馆。

  甲子山海拔480米,山势险峻。山顶两峰,耸立如角,故名角子山。在日照方言中,“角”与“甲”近音,后演化为甲子山。幽深奇丽的甲子山,为世代与山为邻的村民提供着丰富的资源,在战争年代,祖祖辈辈居住于此的村民,手持武器,以血肉之躯,守护哺育他们的土地。

  走进甲子山战役纪念馆,我们跟随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件件历史遗物溯源而上,追寻那段血与火的慷慨悲歌。

  时间回到1942年,那是滨海战区对敌战争最为艰苦的一年。那年的8月3日,国民党军第五十七军第一一一师脱离国民党顽固派,接受共产党领导,2700余名官兵回归人民怀抱。然而,原该师第331旅旅长孙焕彩,在八路军部队换防尚未赶到时,纠集所属余部,抢占了甲子山区。他们在那里抢修工事,加固堡垒,妄图长期与抗日军民为敌。

  为了收复这片重要的战略重地,巩固滨海抗日根据地,发展抗日救国力量,中共山东分局和山东省军区领导驻滨海区八路军,连续发起了三次甲子山反顽战役。

  第一次甲子山战役,在8月14日夜里打响。山东纵队第2旅4团星夜出击,首先攻占了大小青山,第2旅6团和原第111师独立旅1团迅速抢占蒲汪、滩井,打开了攻打甲子山的缺口。第115师教导2旅6团从50公里外,冒着滂沱大雨赶到指定地点,一鼓作气,攻占了东上涧、草岭前两村庄,歼朱信斋部1个连。天将破晓,该团利用浓雾隐蔽接近敌军,又乘势突破了三皇山和陡山河一线高地。至此,讨顽部队形成了攻占甲子山的有利态势。

  17日夜,讨顽部队分别从西北、西南两面向甲子山之敌发起攻击。经一夜激战,攻占了甲子山主峰。顽军分路向北逃窜,孙焕彩部约2个营的兵力与讨顽部队于莒日公路边沿的高山头附近激战2小时,最终溃退,甲子山区被收复。战后,除山东省军区第2旅6团留在甲子山区开辟根据地外,其他部队分别返回原驻地。

  12月17日晚十时,罗荣桓、陈光亲自指挥,发动第三次甲子山反顽战役。第115师教导第5旅全部、教导第2旅第6团、第115师特务营、山东省军区第2旅5团和6团、滨海军分区独立团、抗大一分校、新111师全部,共计万余人参战,分四路向顽军进攻。至10月30日历经14天激战,共毙、伤顽军1000余人,孙焕彩余部逃跑,八路军伤亡600余人,甲子山区被八路军收复。

  且取长缨克顽敌,气贯长虹收关山。甲子山战役的胜利,从根本上扭转了滨海抗战的困难局面,为以后开辟滨北地区、打通滨海区与胶东区的联系创造了重要条件。

  悠悠八十载,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浸染烈士鲜血的土地上,如今已长出葳蕤松柏,经岁月淘洗的甲子山,也已成为风光秀丽的美好家园。但那段战争岁月并未远去,烈士的忠勇,仍回荡在巍巍山岭,浩浩山风之间。

  在甲子山脚下,占地1700平方米的甲子山战役纪念馆里,厚重的历史随着一件件藏品铺展开。近千幅文字图片,200余件抗战文物,十二处多媒体展示,让那段战争岁月重现于大众视野,让尘封已久的历史,变得可观、可听、可感。

  年复一年,不远万里来到这里的人们,从一幅幅蒙尘的老照片,一段段黑白的影像中,重温那段艰苦卓绝的战斗,在一封封泛黄的家书,一件件锈迹斑斑的土枪前,聆听那段烽火连天的悲壮岁月。

  如今的岚山黄墩镇,青山连绵起伏,河水蜿蜒流淌,平整的水泥路四通八达,公路两旁随处可见充满农家生活气息的“美丽庭院”。而关于这里的红色记忆,以甲子山战役纪念馆为锚点,在青山绿水间代代相传。

初审编辑:崔维成

责任编辑:张丽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