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煎饼西施”把煎饼变成“文房四宝”

2018-05-04 14:39: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陈平平 张鑫

别具创意的“文房四宝”煎饼 

 黄金卷沙拉 

融合东西方饮食文化的冰淇淋煎饼 

蘸上面酱的毛笔酥格外诱人 

刘枚(左一)正和工人们一起包装 

工厂生产的煎饼全部都是手工制作 

工人们把刚刚制作好的煎饼分开 

工人们在分装“黄金卷” 

偌大的生产车间,每天可产出3吨煎饼 

工人们在分装“黄金卷”

大众网日照5月4日讯记者 陈平平 实习生 张鑫)黄金棒、黄金卷、“文房四宝”、冰淇淋煎饼……原本平淡无奇的煎饼,在日照人刘枚手里却成了一桌“煎饼宴”。这也是一名“北漂”日照人心里装着的“煎饼情怀”。如今,刘枚回乡建起扶贫车间,誓要把日照煎饼做成一种特色、一个品牌。

“这是莒县本地小米做的‘文房四宝’煎饼,还可以蘸着酱写字呢。”刘枚把煎饼做成毛笔酥、研磨棒、煎饼纸,沾上酱汁不仅味道鲜美,还具有笔纸砚墨的神韵,色香味俱全。此外,煎饼沙拉、煎饼冰激凌、煎饼摇钱树等新菜品也是煎饼宴上不可或缺的精品菜。

对于煎饼的改进和研发,刘枚也花了一番心思。原来,山东煎饼由于劲道耐嚼,外地人吃不惯,所以有着“摇头饼”的外号。刘枚注意到了这一点,她在面糊中加入鸡蛋和多种粗粮,用做糕点的标准摊每一张煎饼,让煎饼在保留香味和口感的同时更加方便使用,做到了“连8个月的婴儿都可以吃。”

此外,她还创制了墨鱼、小米、胡萝卜、芹菜等多种口味的煎饼,改变了煎饼的形状、色泽也增加了营养价值。

有着“北漂”经历的刘枚坦言,自己像很多日照人一样,“从小就是吃着煎饼长大的”,对煎饼有一种特别的情怀,代表着淳朴、厚道的家乡味道。

为了帮助家乡发展,刘枚建起扶贫车间,现在每天产出3吨手工煎饼,这些煎饼都需要人工分装、封口、装箱,工作量不小。雇佣的30余名女人是附近村庄的待业妇女,让她们有事可做、有钱可挣,又能照顾到家庭和孩子。

下一步,她还打算在农村和乡镇建起“煎饼合作社”,把煎饼做成一种产业、一种特色、一个品牌。“我就是想让全国各地的人都知道,煎饼也可以这么好吃,这么‘高大上’。”刘枚拿起一张墨鱼汁煎饼,笑着对记者说。

一个北漂“姑娘”的煎饼情怀 

我是一个农家女儿,可是我的名字不土,刘枚。

我是一个农家女儿,可是我的行动不土,外出打工创业十几年,经历坎坷风雨,却也得到砥砺人生。我是一个农家女儿,可是我的意识不土,追寻初心,返乡创业,把价值带给家乡带给情怀所在的地方。

因为煎饼的特点,生产煎饼的原料可以是多样化的,小米的、高粱的、地瓜的、南瓜的、麦子的、水果的、蔬菜的等等,只要是农业的可食用产品,都可以用作煎饼生产的原料。

这样,就解决了,某年苹果烂了,某年山楂烂了,某年南瓜烂了等等产能过剩的问题。把农村和农业各种原种植产能,转化到我们的品牌煎饼,这应该就是新旧动能转换的一个模式吧。

我是一个农家女儿,可是我们做品牌绝不含糊。我们的煎饼,有个高大上的名字,山东印象。是的,我们的产品一直是跟不上市场的需求,所以,我们煎饼有能力有空间来承担“新旧动能转换”的一个模板,有担当有作为来参与“乡村振兴战略。”

我是一个农家女儿,可是日照女孩的正能量形象,山东煎饼的情怀,精准扶贫的大战役,我们这品牌煎饼怎么能缺失呢?于是,由我们联合日照一作家编剧的院线电影《日照妮儿》将要开拍了。影片内容就是“小大正”啊。一个乡村的小女孩,一份山东煎饼的大情怀,一个返乡参与精准扶贫的正能力故事。

······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付翔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