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之道】城市的营销﹒影视
来源:大众网 2016-07-21 17:14:00
编者按
对于日照来说,2016年将是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年份。“创城”,从“全国第一名”的巅峰再出发;“旅游富市”,一张全新的蓝图刚动笔;“林水会战”,山青水秀的未来在破土……在“因港立市”----日照港开港开放三十年之际,这座年轻的城市正面临着“方向+”的选择。
为此,我们推出“城之道”专栏,以冀在“未来”与“现实”这一城市发展的两个基本维度,通过理性的“旁观”、“后顾”与“比照”,思考、绘制可能的“前瞻”。
古人说:“道可道,非常道。”愿这组报道能抛砖引玉……
田文阁
在全市旅游发展大会上,刘星泰市长指出:“《非诚勿扰》一部电影,让杭州西溪湿地‘横空出世’;《爸爸去哪儿》一个电视栏目,让威海鸡鸣岛‘一鸣惊人’。”
网媒时代,因一部影视瞬间蹿红一个村、一档栏目半夜炒红一座岛的比比皆是。近在眼前,一部《闯关东》让朱家峪人头攒动,一部《红高梁》让高密红透中国,一部《沂蒙》让临沂既“讲讲治”也“讲经济”。
对此,我市这些年也做了不少尝试,可对城市形象暨旅游的“影响力”并不明显,缴了“赞助费”后,留下几处“可有可无”的临时拍摄外景,或“一目十行”式镜头,专业术语叫“植入式广告”。
水过,地皮也未湿。
这并不是经济实力问题,中国影视市场不缺投资,缺“本子”——电视剧剧本。一个好本子,多是尚未封笔投资者就疯抢。编剧也很牛,如十几年前,《大染房》虽是陈杰先生的处女作,可他自信这部剧的市场,着人带着剧本到山东影视集团,限定多少小时看完,现场确定是否投资。否则,拎包走人。实际上,周村当年也未为该剧投一分钱,可照样带起一方文化旅游,因为那是陈杰老家,剧中“陈六子”——陈寿亭就是他爷爷。
《我爱我家》这样的室内剧,多是侃准选题后,“工厂化”流水创作,几个人分工写,“枪手”是影视专业在校生,最后“插”起来,拍摄成本很低。
直白地说,地方政府对“影视”产业的发力,不应是傻傻地对某一部偶尔“路过”的剧、栏目“赞助”,或是“建”几处所谓的“影视基地”。相当一部分“影视基地”不过是“借壳圈地”,钻文化产业地价优惠的空子做地产。
方向,比速度更重要!在“旅游”与“影视”水乳交融、风生水起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可攥指成拳,更多的“精力”、“财力”使在剧本选题和创作上。至于拍摄资金和频道营销,那是“出品”的事。
可备选方案:一是地方政府委托知名编剧创作,甚至直接投资,如《青岛往事》。这种方式,“上星”没问题,收回成本是肯定的,可要价非常高,仅编剧的稿酬就很难承受;二是扶持乡土文化学者先创作小说,再或自主或委托改编成影视剧本;三是“歪招”,业内有换地名之法,如《闯关东》是把“朱家峪”放在章丘,可放安丘也一样,只需找一个小山村。反之,亦然。这种情况,编剧往往待价而沽。
需把握两点:选题要精准;财力要集中。
对于三四线城市而言,财力本身有限,年度用于文化产业的基金屈指可数,可往往“撒了芝麻盐”,什么都照顾到了,什么也成不了事,谁也没错,皆大欢喜,年复一年。
一己陋见,杞人忧天!
2016年3月19日于江苏周庄
相关链接:
责任编辑:张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