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 大众网主站 | 广告服务 | 投稿|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日照新闻

【城之道】城市的卖点·芦苇

来源:大众网   作者:田文阁   2016-05-11 14:07:00

编者按

对于日照来说,2016年将是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年份。“创城”,从“全国第一名”的巅峰再出发;“旅游富市”,一张全新的蓝图刚动笔;“林水会战”,山青水秀的未来在破土……在“因港立市”----日照港开港开放三十年之际,这座年轻的城市正面临着“方向+”的选择。

 为此,我们推出“城之道”专栏,以冀在“未来”与“现实”这一城市发展的两个基本维度,通过理性的“旁观”、“后顾”与“比照”,思考、绘制可能的“前瞻”。

古人说:“道可道,非常道。”愿这组报道能抛砖引玉……

 

田文阁

 

“春光降临,芦芽竞出,满淀碧翠;每至盛夏,蒲绿荷红,岸柳如烟;时逢金秋,芦花飞絮,稻谷飘香;隆冬时节,坚冰似玉,坦荡无垠……”这篇笔底烟花的游记,叫《白洋淀的记忆》。

芦苇,白洋淀的商标;

白洋淀,芦苇的海洋。

我市“林水会战”,能否在日照的水库周边造出一个“白洋淀”?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前,日照沿海芦苇望不到边,笔者村西南的水洼叫大蒲洼,盛夏苇蒲摇曳、野趣横生,金秋芦花如雪、鱼欢蟹肥……夹仓、灶子、厫头等村四面环水,更被苇、蒲包得密不透风。

后读《诗经》才知道,“蒹葭”就是没长穗的芦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一个梦!

日照沿海为什么遍地芦花?原因有二

一是“盐”的需要。日照村名中的“灶”、“坨”、“厫”、“滩”等都源于“盐”。西汉元狩三年(前120年),全国设35处盐官,山东有海曲等11处,涛雒为产盐重地。盐分监盐、末盐,监盐是海水晒出来的,末盐是煎制得之,即“煮海为盐”,就是把海水倒进锅里,下面烧火,水蒸发后得盐,叫熬盐、煎盐、煮盐,这做法一直持续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煎盐锅底烧的就是芦苇!怎么不烧别的?芦苇耐烧,长时间存放不腐烂,所以海边叫“芦柴”。这更在于煎盐的工序:煎海盐要先收集盐料,就是在海滩铺一寸厚左右的芦苇灰,以吸收盐分,次日中午扫取灰盐,再淋卤和煎炼。

二是“渔”的需要。出海捕鱼得用缆,草制的用不几天就烂了,芦苇纺的缆在海水里耐泡。同时,晒虾米得用芦苇编的席,装海货得用蒲织的包。于是,苇与蒲伴生。旧时,虎山镇结庄一带家家织蒲包,留下一句歇后语:“一溜结庄起了火——烧包。”

芦苇又名芦竹、苇子、芋子,多年水生或湿生高大禾草,对水分适应幅度很宽,从土壤湿润到长年积水,从水深几厘米至1米以上,都能形成芦苇群落。在水深20—50厘米,流速缓慢的河、湖,可形成高大的禾草群落,有“禾草森林”之称。同时,由于芦苇叶、叶鞘、茎、根状茎和不定根都具有通气组织,它对降解污染物、净化污水有重要作用。

芦叶、芦花、芦茎、芦根、芦笋均可入药。芦苇茎秆坚韧,纤维含量高,是造纸工业不可多得的原材料。

每年五月是芦苇的栽培季节,分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即播种或移芦根,都是快生速繁。芦苇品种很多,白洋淀常见的有白皮、黄瓤、大红缨、连叶草等。

又是一年春来到,多么盼望在日照水库《江村晚眺》“江头落日照平沙,潮退渔船搁岸斜。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

 

201632 

相关链接:

【城之道】·城市的气度

【城之道】城市的卖点·毛竹

初审编辑:张丽
责任编辑:李雪
分享: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