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日照3月12日讯( 通讯员 安佰明 赵青青)3月10日在日照港碧波茶业公司西土山茶园基地,经理贺成带着他的团队,穿梭在绿茶丛中,一边查看绿茶长势,一边商讨浇水、施肥、修剪等养护措施,为即将到来的春茶采摘上市做准备。
“这几天趁着天气转暖,我们已经把弓棚薄膜撤去,明天就可以组织人员施肥了。”茶园管理员刘宗宽一边介绍,一边手指着远处的一堆竹弓子。茶园地头上还有一卷卷白色的塑料薄膜堆在那里。
“茶园冬季养护的不错。”茶厂厂长李惠民弯下腰,折了一截茶枝,观察茶树的越冬防护情况。“去年零下十几度的严寒持续了10多天,幸亏我们提前做足了防护文章,再加上这10多年一直在加强防风林带建设,才保证了这片茶园的良好长势。”与碧波茶园一路之隔的茶园,许多茶树冻害严重,远远望去,枯黄一片,与这里的盎然生机形成鲜明对比。
“主要是个责任心的问题,多用心、多上心,才能把这片茶园管理好。”作为常驻茶园基地的刘宗宽,对这片茶园感情深厚,茶园里的一草一木了如指掌,成了一名活跃在田间地头的“老茶农”。
“趁着杂草还没长起来,抓紧组织人员除草。”“前几天的那场雨没有下透,还要抓紧时间浇一遍返青水。”“明天的肥料能运到吗?不能耽误了。”贺成不苟言笑,领着大家穿梭在田埂地头,时不时的下达指令。就在前几天,碧波服务公司给茶业公司下达了全年任务指标,而贺成把质量放在了首位。
“咱们去年荣获了山东省旅游产品‘一城一品’称号、中茶杯特等奖,这都是靠着过硬的质量争来的。能否完成全年任务指标,春茶生产至关重要。”对于今年的绿茶生产经营,贺成成竹在胸。
不知不觉间,走到了大棚旁边。刘宗宽敞开大棚门,贺成一行走了进去。一进门,一股暖烘烘的热气扑面而来。李惠民和刘宗宽赶紧摘下眼镜,把镜片上的雾气擦去。大棚里,一簇簇茶树绿油油的,让人找到了春光明媚的感觉。大棚里两只白色的蝴蝶飞舞着,一会儿就不见了踪影。“快看,这里有不少嫩芽,可以采摘了。”茶业公司副经理许加东惊喜的说道。“现在还不行,茶业太嫩,估计到三月底就能炒第一锅春茶了。”被人称为“茶博士”的茶厂厂长李惠民,从茶树丛中抬起头来说道。
“咱们再到茶厂看看。” 在茶园里转了一个多小时,顾不上喝一口水,贺成和他的队友们乘车赶往碧波山庄。
在巨峰镇朝元山下,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厂房坐落在这里。走进一车间,两名身穿绿色工作服的维修师傅,正在逐台检修炒茶机。“修好几台了?”见贺成询问,一名维修师傅抬起头,指着眼前的五六台机器,“已经修好了4台,还有一台马上就修。”
车间里,数十台炒茶机、杀青烘干机、揉捻机,静静地等着人们检修。
在车间东侧,一台杀青烘干机的外壳摆放在一边,烘干机的“内脏”—炉膛里的一排排电炉丝一目了然。贺成问,“怎么不修了?”一旁的维修工回答,“不锈钢焊条不够了。”
刘宗宽一听,二话不说,拉起旁边的驾驶员小林就往外走。“别急,我下边的办公室还有点存货。”
10多分钟后,老刘就提着自己的工具包返回来。除了七八根焊条,他的工具包里还装了不少钳子、锤子、螺丝刀、线手套等。老刘今年53岁,作为一名从业30多年的电焊技师,他把自己这门手艺用在了茶园、茶厂各类设备的维修、焊补上。用他的话说,“到茶园6年时间,修修补补的活干了不少,既然会这门手艺,咱就得多干点。”
刘宗宽拿起一个轴承一试,“里面的钢珠坏了,转不动了。”他又拿起另一个,“这个行,转得突突的。”“抓紧更换,不能留下安全隐患。”贺成转身嘱咐李惠民。
上午11点半,李惠民和刘宗宽继续留在茶厂,和维修师傅们一起修理设备,贺成和许加东坐车下山。“回去后,抓紧给北京办事处和济南分公司确定任务目标,也来一个招标认标,必须把每个人的担子压实了。另外,从下周开始,通知所有人,取消周末休息,全力备战春茶生产,4月份的茶园开园节也要及早下手策划!”坐在副驾驶座的贺成扭过头,给自己的副手许加东安排了一连串任务。
“春潮带雨晚来急,正是发展创业时”,对于今年的茶叶生产,贺成和他的团队,正在扬鞭策马,以“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奋进姿态,驰骋在创业发展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