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莲县许孟镇:产业振兴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2022-09-22 11:27:3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许宁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许宁 通讯员 费凡 日照报道

  金秋麟绛,硕果飘香。走进五莲县许孟镇,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整齐划一的温室大棚、青葱嫩绿的瓜果蔬菜……绘就了一幅美丽的乡村振兴新画卷。近年来,许孟镇围绕以西葫芦为主的设施蔬菜主导产业,探索创新“龙头企业+合作社+批发市场+基地+农户”融合发展模式,逐步实现产业兴镇、农业强镇,积极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西葫芦这一特色产业发展奏响了许孟乡村振兴新乐章。

  支部引领有方向

  “种那么多西葫芦有什么用,难不成拿去喂牛。”最初,很多村民对种植西葫芦并不理解。党员干部们便带头种,田间地头上,常有他们宣传的身影。大家伙儿的思想观念逐渐发生了转变:原来西葫芦不仅种起来简单,还很有市场,最关键的是,它和这片土地很是“合得来”。

  支部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1990年,当寿光蔬菜大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时,当时的院西乡就意识到这是一条带民致富的好路子。1992年,100多个西葫芦大棚和18个西葫芦种植示范棚落地,为群众们送走“冬闲”,迎来“冬忙”。如今,全镇有4000多个卷帘钢架大棚,西葫芦盛产期日产量可达30万斤,年产量达1200万斤。

  新瓜菜市场门前,驻车区停满了各地客商的车,往来的农户们脸上写满了喜悦。“有党委政府做咱主心骨,俺们的西葫芦是越种越好,日子是越过越好。”一个路过的老农笑着说。

  走进新的瓜菜市场,装车、卸车、分拣、细加工、恒温库贮存等有条不紊,许孟镇提出的“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思路,让新的瓜菜市场与院西农贸合作社合为一体,不仅集体的增收多了,产业的效率也大大提高了。有了合作社的保障,农户们的手脚放开了,产量上来了,效益提高了。

  技术发展鼓足“钱袋子”

  技术兴,产业旺,则农民富。特色产业结硕果,蔬菜大棚里“闹”丰收。秋日的院西,大棚里“装满”了累累硕果,群众忙着采摘,欢声笑语此起彼伏。

  “要让世界上最好的西葫芦品种在我们这儿落地。”说干就干,许孟镇西娄子村引进各国优质西葫芦品种,反复对比试验。从国产早青一代,到2004年的法国冬玉,到2018年的国产绿瓜,实现了西葫芦亩产2万斤到3万多斤的飞跃。

  回忆起在试验田里做西葫芦品种的对比试验的场景,当时的种子站站长穆洪海记忆犹新:“我们像侍弄自己的孩子一样上心,成天守在田间地头,认真观察,做好详细记录。”

  依托30年西葫芦种植经验和技术引进,今年夏初,在经历了无数次的试验和失败后,“绿玉121”品种的种植取得了成功,补齐了4-6月份西葫芦种植的短板,实现从三季种植到“错茬种植,全年有瓜”的新发展格局,预计村年收益将增加20余万元。

  “越夏种植条件极为苛刻,需在多年经验和强大技术的支撑下,进行反复试验。”见证了整个试验过程的西娄子村党支部书记王永,深知这一成果的非凡意义和来之不易。

  合作社带动增后劲

  “自从合作社成立后,村集体每年的收益增加了10万元。”王永说。从原来的简单务农,到现在的“不愁卖”“四季有钱赚”,西葫芦产业的发展切实做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020年通过招引资金对原瓜菜市场进行提档升级,“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思路让新的瓜菜市场与院西农贸合作社合为一体。

  西娄子村成立院西农贸市场合作社为农户打开销路,西葫芦已畅销北京、上海、天津等20多个大中城市,拥有固定客商40多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大幅提高,有了合作社的保障,农户们的手脚放开了,产量上来了,效益提高了。

  每天几十辆满载着西葫芦的车进出合作社,农户们采摘完西葫芦送到合作社,经分拣、装车统一销往各地。有了合作社帮忙售出,农户们种植起来更有底气。

  合作社还统一为社员提供生产材料。“有合作社给提供种子、化肥,我们省了很多功夫,如今只要守好自己的大棚就行,其他的都是合作社在帮我们操心。”段家庙村种棚户刘英杰说,合作社选购的种子和化肥品质有保障,还有合作公司给作指导。

  合作社还建立恒温库为农户贮藏蔬菜,引进新技术、新品种,聘请专家开展技术培训,依托8个先进集体示范棚,定时开办“农技课堂”。

  崛起一个产业,惠泽一方百姓。产业强力支撑,乡村振兴底气十足。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小作坊”到大产业,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许孟镇正沿着产业振兴的路子,一步步实现乡村振兴。下一步,许孟镇将在建好院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的基础上,着力挖掘西葫芦文化,成立电商工作室,丰富西葫芦的销售渠道,擦亮“中国西葫芦第一乡”这张名片。

初审编辑:张博文

责任编辑:张丽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