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贾斌
责任编辑:张丽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杨丹 王旭东 牟小龙 实习记者 司心如 日照报道
近日,青岛大学附属日照医院/日照心脏病医院心内科团队在一周内,先后为两名心衰患者成功完成左束支区域起搏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埋藏式心脏自动除颤器植入术(LOT-CRTD)和心脏收缩力调节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CCM+ICD)一站式手术,这也是国内领先的起搏器植入技术。手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日照心脏病医院起搏与电生理团队在介入诊疗技术上的全新突破,也为慢性心衰患者带来“心”的希望。
据了解,两例手术的起搏术式均为省内首次开展,也是日照心脏病医院独立完成的手术。两类手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日照心脏病医院起搏与电生理团队在科室主任、医学博士、青岛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解新星的带领下,已逐渐掌握缓慢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快速心律失常的器械植入和介入治疗的全部先进技术。
起搏器植入技术新突破带来“心”希望
50岁的李先生自五年前开始出现反复活动时胸闷,并伴有心慌症状,曾于外院诊断为“扩心病、持续性房颤”。近期李先生更是出现喘憋、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心衰急性加重,便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日照心脏病医院就诊,被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
入院检查后,心脏彩超提示:全心扩大,心肌病改变,射血分数(EF)25%,心电图提示房颤缓慢心室率。经过优化药物治疗后,仍不能控制病情,且伴随很高的心源性猝死风险,患者及家属都痛苦不堪。
日照心脏病医院心内科医学博士高婷雯在对李先生的病情进行综合研判后认为,李先生符合植入CRT-D的指征。患者心电图提示非特异性室内阻滞,QRS波时限约190ms,综合考虑李先生的长期获益,结合目前最新研究进展,高婷雯与李先生及家属充分沟通后决定,如果传统的BiV CRT-D手术效果不佳,术中将增加植入左束支电极进行左束支区域、左室侧壁、右室心尖三位点起搏,以实现更好的左室内及双室间同步起搏。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起搏与电生理团队为患者顺利实施LOT-CRTD手术,术中分别植入了左室电极、左束支起搏电极以及右室除颤电极,并测试起搏参数良好,手术圆满结束。
术后通过反复程控调整左束支——左室、左室——右室起搏间期寻找最优起搏模式,复查心电图示QRS波明显变窄(由术前190ms减少至120ms),逐渐让衰竭的心脏重获生机,目前李先生已经顺利出院。
“养护”+“急救” 一站式解决心衰难题
同样被诊断为“扩张性心肌病”的王女士,心脏射血分数(EF值)仅为26%,活动严重受限,在既往规范化抗心衰药物治疗下,心衰症状仍继续加重。
心内科第二主诊组起搏与电生理团队在对王女士的临床资料进行全面评估后,认为王阿姨的心衰反复发作,症状明显,优化药物治疗后效果不佳,且心脏射血分数(EF值)较低,有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的风险,需要植入ICD以进行心源性猝死的一级预防。但ICD的植入只能对恶性心律失常进行诊治,不能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但与李先生不同的是,王女士的心电图的属于窄QRS波,不具备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植入指征,但可获益于心脏收缩调节器(CCM)治疗,在不增加心脏负担的情况下,增强心肌收缩力,缓解心衰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经过充分沟通后,在患者及家属对病情和诊疗方案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为减少患者手术费用及住院次数,起搏与电生理团队决定为王女士行一站式植入心脏收缩力调节器(CCM)+植入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联合治疗。在对ICD进行猝死预防保障的基础上,CCM可以通过在心跳绝对不应期施加电刺激的方式,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衰症状,提升生活质量。
“两个装置,一个负责急救,一个负责心功能养护,手术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精准放置两个装置的导线。”高婷雯介绍,CCM联合ICD一站式手术较传统的主动电极植入来说对电极植入位置的选择要求更精准,手术需要在患者右心室内同时植入三根电极,并且要在CCM两根电极间距大于2厘米的同时,CCM和ICD电极彼此间距不小于3厘米,且要考虑上位CCM电极尽量远离三尖瓣环以免导致三尖瓣反流,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确保ICD和CCM正常感知与起搏,避免相互信号干扰。
在心尖上放置电极犹如在刀尖上起舞,手术难度可想而知,高婷雯凭借着丰富的操作经验,首先完成心尖部除颤电极的植入,随后在右室间隔先后植入两根主动起搏电极。为了确保CCM信号发送时不会与除颤电极互相干扰,连接Optimizer Smart CCM后,在术中进行了交叉感知测试。经过参数调整后,CCM与ICD均可正常工作。山东省首例CCM+ICD一站式手术顺利完成。
术后复查心脏彩超显示,患者射血分数已经提升了4%,左室缩小5mm,心衰症状明显改善。今后,心脏收缩力调节器将长期、持续改善心功能,患者的心功能还将继续恢复,生活质量也将明显提高。
心脏收缩力调节器(CCM)是一种先进的心力衰竭治疗装置,2021年末才获得中国的上市应用批准,通过微创手术将刺激电极植入到患者心室,在心脏搏动的绝对不应期释放电刺激,这种电刺激不会改变患者心律,但是可以通过一系列信号通路改善心肌的生理状态,加强心脏收缩能力,从而改善心衰患者的心功能。
较常规心脏起搏器的优势,CCM不仅可以在体外进行多次充电,减少因起搏器电池耗竭带来的更换手术费用及并发症的发生,随着临床应用的进一步推广,定能让更多心衰患者获益。
敢于创新,主攻“心”问题
据了解,日照心脏病医院拥有一支具有丰富电生理及起搏经验的团队,在新技术开拓和应用方面先试先行,屡创首例。在生理性起搏、三维精准标测下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等多个领域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团队擅长复杂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起搏器植入、ICD植入、CRTD植入、CCM植入、左心耳封堵等心脏介入手术。
下一步,起搏与电生理团队将始终践行“敬畏生命 用心看病”的行医理念,致力于帮助更多心血管病患者,真正成为患者放心托付的地方。
心衰科普小贴士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进展恶化的最终阶段,预后差、死亡率高,治疗棘手,是心血管领域最终的战场。针对心衰的药物治疗随着科技进展由原来的“金三角”到“新四联”到目前的“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ACEI/ARBs、ARNI、SGLT2抑制剂、sGC刺激剂”综合治疗方案,明显改善了心衰的治疗效果,但药物治疗的进展仍无法阻断心衰进行性恶化的必然趋势。在此基础上,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于上世纪90年代应运而生,适用于存在心室收缩失同步(QRS增宽)的心衰患者,通过左、右心室协调起搏改善心脏收缩的同步性。
对于QRS增宽呈典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左束支起搏替代传统左室冠状静脉电极效果更佳,而对于QRS增宽呈非特异性室内传导阻滞者则更适于传统左室冠状静脉电极,但如果合并房颤则由于自身节律不规整使得左室电极起搏无法与自身束支下传电活动进行融合,导致再同步化效果大打折扣。
LOT-CRTD,在传统CRT-D的基础上融合了生理性起搏技术,增加植入左束支电极进行左束支区域、左室侧壁、右室心尖三位点起搏,以实现更好的左室内及双室间同步起搏,是为非特异性室内传导阻滞合并房颤的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心脏再同步的全新技术。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心衰患者都存在电不同步,对于QRS时限正常的患者,是不适合应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而心脏收缩力调节器(CCM)为这部分病人带来了希望。
心脏收缩力调节器(CCM)是一种先进的心力衰竭治疗装置,2021年末才获得中国的上市应用批准,通过微创手术将刺激电极植入到患者心室,在心脏搏动的绝对不应期释放电刺激,几秒钟内与钙离子调节相关的关键蛋白活性正常化,几小时内,逆转胚胎基因程序,几个月内逆转心肌重构,从而改善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并进一步逆转重构。
初审编辑:贾斌
责任编辑:张丽
5月17日,日照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2023年高中段学校招生工作新闻发布会。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海峰,党组成员、总督学潘明福分别介绍了2023年全市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政策,并回答记者提问。[详细]
5月17日,日照市域产教联合体成立大会在日照职业技术学院举行。产教联合体由山东钢铁行业协会、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牵头,56家政府部门,本科、中高职院校,企业和行业协会联合成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