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付三义
编者按:
人勤春早农事忙。如今的日照大地上,一幅幅忙碌喜悦的春耕画卷次第展开。为展现日照不负春光、不误农时的忙碌与耕耘,大众网日照开启《争春·万象耕新》系列报道专题,子栏目“争鲜·好品名录”系列,聚焦日照乡村振兴新作为,记者走向田间地头,感受现代农业的魅力和彩色田园的艺术。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邹慧 见习记者 丁怡欣 日照报道
阳春三月,正值西葫芦上市旺季。走进五莲县许孟镇西楼子村种植户刘金柱的蔬菜大棚,大片大片的西葫芦叶密集油亮,如“绿浪”般奔腾翻涌,掩映其中的金黄色花朵上结出鲜嫩翠绿的西葫芦,满园春色。
“以前种地费时费力,产量也不高只能干着急。”刘金柱说道,作为当地的传统特色产业,院西片区家家户户几乎都种植西葫芦。由于过去种植户“单打独斗”的运作模式,不仅土地产出效益低,流通难、销售难等因素频频掣肘产业发展。
西楼子村种植户刘金柱的蔬菜大棚
为了创新发展模式,拓宽增收渠道,2021年,西楼子村采取“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思路,成立了院西农贸市场专业合作社,通过整合资金、资产、技术等资源,着力做强、做优西葫芦产业。
“统一由合作社购买种子、化肥等材料,建立恒温库为农户贮藏蔬菜,并统一销售,为种植户提供销售保障。”西楼子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王永介绍道,“不仅如此,合作社会定期聘请专家开展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每月定时开办两次‘农技课堂’,实现产供销‘一条龙’式服务。”
随着合作社规模不断扩大,新的问题和烦恼随之而来。针对种植户反映西葫芦扎根难、越夏难等受限因素,借助“外力扶持法”,五莲县引进省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等11家农科院所助力村庄发展。“在山东农业大学的指导帮助下,西葫芦越夏种植实验成功,现在不仅种植西葫芦,不少村民还错茬种植芸豆,实现‘错茬种植、四季有瓜’,年收益增加近600万元。”王永喜滋滋地说道。
在合作社的带动下,片区内大棚种植户达到3000余户,并以此为依托成立了覆盖10个村的院西西葫芦产业合作社联盟,真正实现生产要素共享、抱团取暖、共同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力量。“目前农产品畅销北京、上海、天津等20多个大中城市,拥有固定客商40多个。”王永说道,“固定的销售渠道为再生产增加了保障。”
由于品质好、销路好,农户生产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也收获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刘金柱难掩喜悦,掰着手指算起账来说:“有了合作社之后,现在一年四季都有活干。今天从6点开始采摘,到早上8点骑上三轮车就拉着西葫芦到附近的农贸市场售卖,2个小时不到300多斤西葫芦就卖完了,当天采摘当天售卖,收入越来越高。”
从刘金柱的蔬菜大棚出发,步行不到5分钟就到了院西农贸市场。载满农产品的大货车进进出出,刚采摘下来的西葫芦堆积如山……农户们穿梭其间,忙着分拣称重、打包装箱,脸上露出丰收的喜悦。
小市场,大民生。王永告诉记者,依靠西葫芦种植,越来越多的人吃上了“产业饭”。如今,以西葫芦为主的院西农贸市场专业合作社蔬菜交易市场附近拥有菜农1500余户,蔬菜4000亩,年交易西葫芦3000余万斤,交易额6000余万元,日交易量最高可达20余万斤。
以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有效带动了村民持续增收,推动村民沿着红红火火的致富路行稳致远。提起下一步打算,王永说道:“我们将加大文化建设力度,依托院西乡村振兴文化中心和西葫芦展厅,带动村民从注重数量向数量品质并重转变,不断擦亮‘中国西葫芦第一乡’这张名片!”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付三义
3月3日上午,记者来到山东纪华家禽育种股份有限公司鸡场的现代化鸡舍时,数以万计的良种鸡正争相啄食,公鸡的啼叫声洪亮而起伏。仔细查看可以发现,每只鸡的翅膀下都有个小小的金属片,上面带着这只鸡的“身份证”,甚至每只蛋宝宝上都标注着其父母的身份证编号。[详细]
寒风料峭,五莲县叩官镇南岭村韭菜种植基地的日光温室大棚里,却是温暖如春,一畦畦翠绿的韭菜显得特别鲜嫩,空气中弥散着新鲜的“韭香”。[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