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郭鑫煜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郭馨煜 见习记者 陈璐 通讯员 张金亮 日照报道
这个时代,非遗文化应有什么样的面孔走进更多人的视野?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让浸润着匠人匠心的古老技艺、民俗艺术寻找新的呈现方式,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
前不久,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闭幕式·二月二舞龙大会暨日照市第五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莒国古城举办。高兴打花棍、岚山号子、周姑戏等特色非遗节目接二连三地上演,还有日照黑陶、小木船、鲁班凳、成家廒头鱼灯等上百种非遗产品纷纷亮相非遗展示区,市民游客可以跟非遗传承人互动交流、现场体验非遗项目……文化遗产变得更加触手可及。
作为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必须传承好保护好。近些年来,传统文化热潮不断,人们希望在传统中找到文化之根。活动当天,锣鼓喧闹,龙腾虎跃,百米长龙穿梭古城,再加上岚山号子、腰鼓、水族舞等沉浸式民俗文化演出以踩街的形式让市民游客瞬间穿越千年和优秀传统文化撞了个满怀。
而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传承,就要创新形式,让他们重新进入生活的语境,在日常中绽放光华,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传承。比如,在博览会上汇集了可玩、可赏、可尝的非遗项目,让市民不仅可以近距离欣赏传统非遗的魅力,还可以动手体验。
传承千年,有着厚重历史的非遗文化,转身变为一件件看得到、摸得着的手造产品。传统非遗的魅力在琳琅满目的各色展位、种类繁多的非遗产品、极具参与感的互动体验中熠熠生辉。
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涉及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内容。 一个个“非遗+文创”“非遗+文旅”创新项目,让传统文化火起来……如今在日照,不论是城市还是乡村,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人们生活中精彩亮相,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
近年来,日照市各级各方面高度重视非遗系统性保护传承工作,在非遗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上“想办法、下功夫”,在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带动经济发展上“出实招、谋实效”,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区)四级名录保护体系,编辑出版了《遗韵采撷》《日照非遗寻访录》《凝固的日照史》《日照历史文化名人》等书籍,全力打造非遗节会品牌。
日照关于“非遗”传承、保护的一系列做法,不仅让传统非遗成为文旅消费的“新秀”、群众欢迎的“潮流”,而且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让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焕发出强大生命力,为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支撑。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郭鑫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