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邱翔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邱翔 日照报道
6月23日上午,日照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新闻发布会在文博中心召开,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夏平出席发布会并介绍日照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创建工作情况及《日照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有关情况。
新闻发布会现场
2018年11月,市委、市政府召开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动员大会,作出举全市之力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重大决定。创建以来,日照市锚定高水平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目标,理顺创建工作机制体制,坚持产学研合作核心路径,聚力推进创新体系构建、创新平台搭建、创新产业提升、创新主体培育、创新人才集聚五大工程,全面提升全市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引领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明显提升。
主要指标进位赶超。日照市全社会研发(R&D)投入由2017年的33.66亿元增加至62.01亿元,占GDP的比重从1.68%提高到3.09%,研发投入强度位列全省前三;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提高到492家,年均增长50%,增幅位居全省前列;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692家,年均增长68.4%。
平台建设日益壮大。日照市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270余家,建设特钢材料与装备省级共同体,创建了3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有效期内院士工作站20家。东港区农业科技园获科技部批复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岚山区农业科技园经省政府批复建设省级农高区,均实现零的突破;日照大学科技园、日照山东省大学科技园两个省级大学科技园获批建设;成立山东黄海科技创新研究院,构建起“1+7+N”技术转移体系;建成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研究院8家,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技术转移中心8家,技术策源能力持续提升。
创新生态不断优化。围绕十大重点产业链,构建协同、开放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体系,提升供应链产业链创新链现代化水平。组织和政策体系方面,成立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出台《日照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日照市深化科技改革攻坚若干政策(试行)》等系列文件,形成了全方位支持科技创新的“1+N”政策体系。
计划体系初步建立。改革科技计划由单一后补助方式为前端引导主方式,集中财力加大对事关日照市产业发展的科技项目立项支持;探索推行科技攻关“揭榜制”、首席专家“组阁制”、项目经费“包干制”;建立了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地和人才专项五大计划体系。
创新人才不断集聚。11人获国家、省、市“友谊奖”;积极培育国家和省重点人才工程人选,22个项目入选省级以上人才工程;科技特派员队伍不断壮大,全市共注册农业科技特派员358名、企业科技特派员28名;建立科技专员驻点服务企业制度,分两批次派出科技专员50余人。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今年1月6日,科技部发布支持新一批25家城市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名单,日照市成功入列;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公布了《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1年)》,日照市跻身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榜,实现历史性突破。
根据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程序,三年后科技部专家组将对日照市创建工作进行实地验收。为深入实施“创新兴市”发展战略,高水平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市科技局在前期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牵头起草了《日照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对三年建设期进行总体规划,明确目标责任,分解工作任务,确保各项创新能力监测指标大幅提升。
方案中提出,到2024年,创新体系日趋完善,创新平台加快搭建,创新环境明显优化,科技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能力显著增强,社会创新活力充分释放。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1%;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2%;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0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8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0%;单位GDP综合能耗较2020年下降20%。国家级创新平台、双创载体分别达到40、30家;累计孵化企业1000家;PM2.5年平均浓度完成省定任务。
为保障方案顺利实施,支持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市科技局在深入分析原有政策和当前工作实际的基础上,配套出台平台发展专项政策。政策从搭建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促进孵化载体扩容增效、支持“城市+大学”深度融合、开拓产学研合作核心路径四个方面,出台7条措施,对争引国家级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在日照市设立分支机构,新建、改扩建科技企业孵化器、专业孵化器,建设高校研究院、产业技术研究院、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等给予具体资金支持。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