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创新看胶东丨④持续锻造“科创内核” 青岛聚力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标杆

2022-03-11 14:17:41 来源: 海报青岛 作者:

编者按:

  新年伊始,山东省召开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提出要重点抓好“十大创新”,奋力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各地随即“虎力全开”勇争先,立足各地发展特点,咬定目标,跃马扬鞭。为了展示山东省沿海地市积极创新、各项工作力争在前的决心与干劲,大众网·海报新闻推出《十大创新看胶东》系列报道,聚焦胶东五市“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奋进姿态,谱写各市聚力创新的新篇章。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王秀洁 青岛报道

  一座城市,经济体量再大,没有科技引领,也成不了一流城市。一座城市,发展速度再快,没有创新驱动,也快不持久。

  科技引领、创新驱动,正是城市青岛常新常青的最强引擎。

  在山东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召开后,青岛积极响应“创新引领走在前 聚力实现新突破”动员令:2月15日,总投资超过2100亿元的272个大项目集中开工,涵盖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和“七网”建设等重点领域,创新“集结号”再次吹响;

  在山东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上表彰的72位山东省杰出企业家、行业领军企业家和优秀企业家中,青岛有10位,位居榜首;科技部近日发布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1》显示,青岛蝉联78个创新型城市十强;

  面对近期疫情大考,以科技为魂的“青岛智造”再次出圈:由青岛本土企业海尔生物领衔打造的全流程核酸检测场景方案——核酸安全采样工作站在青岛各区市落地使用,安全高效又智能。同样由海尔生物研发的安全柜、试剂冷藏箱以及移动检测车等智能设备为香港、武汉、浙江等地疫情防控提供了重要助力。

  从一项项科技成果研发、转化、变现到一批批高新大项目密集落地,从企业家到整个城市……创新,已然成为一种发展基因,刻入今日青岛的“骨”里,随城市成长、生长。

  唯奋者进,唯进者强。立足新阶段,青岛在“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标杆”目标上有了新思索:努力营造创新创业优质生态圈,形成人才、资本、科技、孵化等全链条创新要素的耦合,全面激发创新活力与创造潜能,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贡献更多“青岛力量”。

世界首套!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在青岛下线

  强顶层设计 激发创新内生动力

  发展的巨大潜力,往往蕴藏在大胆的制度创新中。青岛敢为人先,在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上持续发力,锻造“创新内核”。

  从市委提出“学深圳、赶深圳”到一批批实训队进驻深圳、上海,青岛实打实学前沿、取真经、促发展。除取得项目引进、产业投资等可视化合作成果外,更凝聚起了全市上下对标先进谋发展的一股强劲儿。

  去年11月1日,青岛市以红头文件形式宣布设立“青岛企业家日”,以城市之名向全市企业家致敬;12月,青岛市举行科学技术奖励暨科技创新大会,重奖为科技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这样的高规格,是肯定和重视,更是鼓舞和凝聚

  而对科创企业的支持,青岛也从不吝啬:去年12月,青岛发布《青岛市实施“沃土计划”加快培育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决定实施“高企育苗工程”等8项扶持政策,力争到2024年,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高企数量、上市高企数量均实现翻番,分别超过10000家、8000家和6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研发机构全覆盖。

  密集有力的政策扶持,不断催生着创业者的内生动力。眼下,从上到下,青岛创新型城市的发展氛围已然凝聚。

  顶层设计也为青岛科技创新按下了“加速键”。“十四五”时期,青岛把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标杆作为核心定位,将开展“十大科技创新行动”,在海洋科技创新、关键技术突破、高新技术企业上市、未来产业培育等方面重点发力。力争到2025年,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0件,高新技术企业达80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65%。

  搭平台 诚邀“全球创新合伙人”

  开放和平台思维是青岛最大的优势。

  平台思维,即在更大的空间里整合资源,让资源要素通过平台发生互动和耦合,通过做发展的乘法实现价值倍增。深度融合“一带一路”、RCEP签署、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机遇叠加,为青岛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升城市能级提供了更多可能。

  机遇当前,青岛以产业创新为突破口,在产业集群、产业园区、产业城的建设上卯足了劲:十四五时期,将聚焦海洋医药和生物制品、海洋高端装备、海洋信息等重点领域,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海洋科学城;将聚焦海洋经济、智能家电、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装备等重点产业,及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造创新城;将聚焦前沿技术与生产、消费等应用场景融合发展,建设未来产业城;以青岛高新区“一区多园”为主要载体,促进“政产学研金服用”各类要素高效配置,建设湾区科创走廊……

  筑“巢”引“凤”,青岛敞开怀抱诚邀全球创新合伙人来青投资创业。截至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近200家选择青岛。

  产业要落地,首先要吸引。高端“大会”成为青岛发挥平台思维、集聚全球创新要素的又一法宝。

  近年来,三届全球创投风投大会、两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三届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大会等在青举办。全球顶流创新人才、头部企业在此集聚,掀起头脑风暴,谈合作话发展。青岛成为当之无愧的新经济聚集地和场景孵化地。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大会上发布的榜单显示,青岛有13家企业入选,排名全国第五、全球第七。与独角兽企业的鲜明特征相符,这一成绩再次印证了青岛的创新能力、创新活力和创新实力。

  纵观近年来科创能力强的城市,很大程度上需要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当地产业、企业融合互动,将基础科技创新转化成新兴产业集群,进而带动城市发展。

  青岛也加快高校、科研院所等集聚,激活城市创新活力。近百家高端研发机构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30多所高等教育机构先后与青岛开展合作共建。同时,青岛拥有省级以上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35家。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山东能源研究院等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正在加快推进。

  随着多层次多样化的平台搭建,青岛科技创新策源地城市的定位将进一步凸显。

  建生态 加速集聚创新要素

  让创新力转化为经济动力,迫切需要集聚全球创新资源和创新人才,打造优质科创生态圈,让更多基础研究成果在城市落地转化。

  青岛发布“青创十条”,加快推动创业城市建设。先后引进华夏基石、春光里等一批高端平台型科技服务机构,成立工业互联网等7个产学研合作联盟,促进学科专业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全市人才总量突破230万人。

  青岛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和“青岛菁英”人才工程,创新完善人才机制,加大招才引智力度,通过开展蓝色经济国际人才产学研合作洽谈会、“百所高校千名博士青岛行”等活动,精准招引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

  近日,青岛市又印发《外国人在青岛工作管理服务暂行办法》,“新政”放宽专业人才准入限制,取消年龄限制……旨在吸引更多优秀外国人才来青创新创业,营造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环境。青岛已十次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十强榜单。

  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随着诸多含金量更高、创新突破力度更大的人才新政发布,青岛努力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必将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各类精英人才在这片创业热土上挥洒智慧、创造价值。

  助力企业发展,推动人才集聚、科技创新,青岛提出建设全球创投风投中心,出台“青岛创投风投十条”扶持政策,成立总规模500亿元的科创母基金,通过科技信贷“白名单”“高企贷”等科技金融产品,累计助力5000余家科技型企业融资超过660亿元。

  截至2021年11月末,青岛市在中基协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439家,居全国第10位。中基协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为1643只,居全国第9位。中基协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规模1605.57亿元,居全国第15位,较去年末增加566.27亿元、增长54.49%。

  这些政策和基金无疑为在青高校、科研机构的成果转化提供了重要支持;另一方面,科创母基金设立也需要更多的优秀项目、更多优秀创业人才,在青高校、科研机构则又提供了最好的保障。

  这种良性互动,也是青岛打造优质科创生态思维的体现。

  做“样本” 担国之重任链起全球创新资源

  投资青岛,就是投资国家战略。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RCEP签署、上合示范区建设、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建设、经略海洋、乡村振兴……承接一项项国家战略,青岛找准奋进坐标,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以时不我待的态度和行动作答“国之重任”。

  2月1日,农历春节零时刚过,RCEP对韩国生效后,全国首份对韩国RCEP原产地证书在上合示范区签发;2月8日上午,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总投资446亿元的25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吹响2022年高质量发展集结号;2月25日,山东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青岛分会场所在的上合国际绿色农产品博览交易中心项目,总投资100亿元,集合产业高端化、开放发展、要素优化配置等特征,将以胶州特色辣椒产业为核心,打造千亿级规模绿色香辛料交易市场,并努力建设成为世界辣椒大会的永久会址……

  搭平台,拓渠道,扩影响。青岛正依托国家级平台的“金字招牌”,以开放的姿态加速链起全球创新资源。

  上合示范区围绕“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全力建设国际物流、现代贸易、双向投资合作、商旅文交流发展“4个中心”,示范区建设全面展开、加快推进,国际班列线路增至15条,累计集聚贸易主体1700余家,示范区与上合组织国家贸易额2021年实现约40亿元、比2019年增长近4倍。

  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青岛自贸片区围绕106项改革试点任务,实践形成176项创新案例。一个个首创性、可复制的“青岛模式”在此产生,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了“青岛力量”。2021年外贸进出口突破1800亿元,增幅超60%;实际利用外资突破7亿美元,增幅超35%;新引进世界500强投资项目21个,累计达到136个。

  一个个开放创新平台成为最佳载体,为青岛链接起了国际最前沿的创新资源、优质技术、人才、资本和创新生态,也为青岛扛牢“国之重任”创造了无限可能。

  发展不停,创新不止。眼下,以5G、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创新风口已来,青岛正在科技创新引领下,蹚出一条高水平开放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之路,向着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标杆有力迈进。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韩依晓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