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胶东之绿色青岛:守护“青岛蓝” 让发展更高质人民更幸福

2021-08-20 11:18:39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编者按:
  协同振翅飞,五色绘胶东。自胶东经济圈成立一年多以来,胶东五市取长补短、协同发展、城市竞争力进一步跃升。站在“十四五”的新起点上,五市携手阔步新征程,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跑出“加速度”。大众网·海报新闻应时启动“五色胶东”系列采访,以“红、金、蓝、绿、橙”五色为底色,聚焦胶东五市红色革命历史、金色农业农村提档升级、蓝色海洋高质量发展、绿色生态环保、橙色温暖民生五个领域,书写五市担负新使命、合力打造高质量城市圈的新篇章。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王秀洁 青岛报道
  今夏的青岛,一波又一波的“青岛蓝”高频呈现,火爆网络、惊艳四方。海天相接处,蓝天白云肆意缠绵交织的画面,透彻、敞亮!生活在青岛的人们悄然发现,近两年来,这样的好天气越来越多了!
  的确,作为联合国和国家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人居环境奖获得城市,作为“中欧低碳生态城市合作项目”试点城市、全国首个“绿色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良好的生态环境向来是这座文明城市最耀眼的底色。
  生态文明,标注着一个城市的精神高度,衡量着一个城市的综合魅力。多年来,青岛市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坚持生态兴市、绿色惠民,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环境改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节点,青岛圆满完成了“三年(2018-2020)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任务,“十三五”期间生态环境9项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在有力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

  由“制造”到“绿色智造”
  生态效益成产业转型升级首要指标
  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董家口循环经济区的海湾化学有限公司,抓住企业搬迁机遇,在行业内率先淘汰落后产能,引进国内外顶级工艺技术和设备,注重资源回收再利用,走出了一条搬迁与产业转型完美融合的新路,成为国内外高端绿色化工的样板企业。
  海湾化学的蜕变正是青岛市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加速传统制造业向绿色高质量转型升级的缩影。作为工业门类齐全的制造业城市,在青岛市的传统产业中,化工类占到近60%,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优化、企业降耗减排等,成为青岛改善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

  绿色高端化工企业样板——海湾化学有限公司厂区实景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最有力支撑。而从长远看,生态效益却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需考量。近年来,青岛坚持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将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聚焦新旧动能转换、煤炭消费压减、交通多式联运、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等关键领域,全面打响蓝天、碧水、净土污染防治攻坚战,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额完成国家和省目标;加快智能化数字化改造,积极推广绿色生产,获批全国首个“绿色城市”建设试点;强化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控制,能耗强度下降21.5%,超额完成省上下达的16%的目标任务:在全国率先印发适应气候变化城市规划,降碳工作全省领先……
  产业与生态文明共建,本质上是发展方式的转变。现有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而新落地项目的筛选,则体现了青岛市重发展更重环保的决心和魄力。今年前7个月,全市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进度中,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占据投资完成量、新开工数量的第二、三位,分别完成投资156.23亿元、120.62亿元。
  而青岛正在全力打造的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本质上也是广大企业转型升级,实现资源集聚、能耗下降、效能提高的重要抓手。作为青岛工业互联网的核心平台,卡奥斯目前已经链接了80万家企业,不仅为青岛,更为赋能全国企业转型升级、降本增效,贡献了守护绿水青山的青岛力量,绿色发展正在悄悄改变着青岛的城市面貌。

  李村河中游风景
  既要绿水青山 也要金山银山
  美丽河湖建设释放“绿色发展红利”
  漫步位于青岛市李沧区的李村河畔,水清岸绿,流水潺潺,让人不禁驻足流连。然而,几年前,这里还是沿线管网建设严重滞后、入海口断面水质严重超标的“问题”河。
  为落实山东省及青岛市总河长令精神,推动河长制湖长制从“有名”到“有实”,2020年,李沧区全面启动李村河美丽河湖建设工作。通过河道实施清淤、海绵化改造、提升河道绿化及沿岸景观、新建翻建截污管线、对河道清淤疏浚后进行景观蓄水、增种水生植物等项目改造提升,打造生态型景观河道,形成了辖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河湖环境。以省级美丽示范河湖创建为契机,李沧区建立起了全域统筹、整体施策、多措并举的水环境综合治理体系,实现了区域水环境质量根本性好转,为人民群众打造了更加生态宜居的生活环境。
  无独有偶,在即墨区,大沽河、莲阴河、龙泉河等改造提升过后,碧波荡漾、鸟语花香,成为居民休闲娱乐的热门“打卡地”。即墨辖区内有大小河道150条,中小型水库40座。在美丽河湖建设中,即墨区将河道整治与水质提升、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多元素深度融合,将生态环境改善与发展协同推进,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共赢。
  即墨区将河道整治纳入乡村振兴总体布局,建设宜居宜游宜业宜商的现代生态区。大任河通过实施河道景观工程,因地制宜开发集户外健身、垂钓、采摘、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活动,有力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头活水”。龙泉街道依托莲花山、莲阴河优美的自然风光带,打造的“莲花田园乡村振兴示范区”,成为青岛乡村旅游的网红“打卡地”,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实现了“美丽宜居乡村”与“美丽河湖”建设的双赢。

  祥茂河实景

  大沽河
  作为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一环,美丽河湖建设历来出现在青岛市的重点工作清单中。今年7月份,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市总河长赵豪志签发《青岛市总河长令》(第6号),强调全面落实“一河(湖)一策”方案修编、全方位立体化管护、推进河湖数字化监管等任务,加快美丽幸福河湖建设进程,努力让河更畅、水更清、岸更绿、人水更和谐。截至目前,青岛市已完成了市级和各区(市)“一河(湖)一策”方案修编评审工作,全市各级共组织“一河(湖)一策”编制440条河流方案,编制了515座湖泊(水库、塘坝)方案。
  第6号总河长令要求,全力开展美丽幸福河湖建设,持续推进全市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科学合理地规划三年美丽幸福河湖建设任务,坚持水污染源头防控、坚持系统治理,分批分级推进实施。年内完成不少于10条省级美丽示范河湖建设任务;全市25%的河湖达到《山东省美丽幸福河湖达标基准》的目标。同时,根据相关工作要求,全市对具有河湖资源的乡村,在乡村振兴、综合整治,推动农村美丽幸福河湖创建,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全市河湖全部建成美丽幸福河湖建设,切实增强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青岛顶格推进的美丽河湖建设,在改善生态环境水平的同时,有力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
  守护“青岛蓝”
  绘就人民幸福生活底色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意义所在。
  回顾“十三五”,青岛市生态环境9项约束性指标全部完成,三年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显著,多项指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尤其去年以来,青岛市统筹疫情防控、生态环境保护和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做好“生态惠民、生态便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四篇文章,去年空气质量全面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多项指标创近年最优水平,空气质量优良率同比提升近9个百分点;PM2.5浓度、PM10浓度改善幅度均在20%以上,全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青岛气质更加凸显,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海滨风景线
  天更蓝了。青岛市将改善空气质量作为重中之重,建立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新机制,聚焦抑尘、控车、压煤、减排重点领域,打出蓝天保卫“1+14”“组合拳”。2020年,环境空气质量历史性地全面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为2012年国家实施新标准以来最优水平。
  水更清了。深入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推动实施胶州湾及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实施一批截污治污重点工程,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十三五”期间,共对6174个入海排污口进行溯源,实现94个市控以上河流监测断面全覆盖,奖优罚劣。2020年,全市35条重点河流、33个重点水库的94个市控以上监控断面中Ⅲ类以上优良水体达到54个,“好Ⅲ”比例达60%,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11个国省控断面全面达标,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8.8%。
  土更净了。坚持源头减量、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相结合,土壤环境保持稳定。严格建设用地准入,坚决杜绝不达标地块再开发。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超过国家、省确定的“双90%”目标指标。
  “环境就是民生,蓝天白云就是幸福。”数据、指标记录着青岛的变化,对广大市民而言,亲眼所见、亲身所感则更为直观。几年来,“青岛蓝”越来越成为常态,成为这座城市最靓丽的背景。近岸海域优良水质占比持续提升,越来越多的珍稀鸟类、鱼类在胶州湾等海域区域栖息聚集,天蓝、水清、山绿、岛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越来越多。

  西海岸新区景观道路
  进入“十四五”,青岛将继续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把让人民群众更满意更幸福作为检验生态环保工作成效的落脚点,奋力建设人人都有成就感、参与感、归属感的生态之城,让绿色这抹城市底色更加靓丽动人。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韩依晓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