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2020 全面小康看日照|“金叶叶”富了钱袋子 揭秘甲子山野山茶传奇

2020-09-23 16:30: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贾小亿 万嵩 潘俊宇 汪正 日照报道

  走进日照市岚山区,连绵青山举目可见。其中,有大小山头数百个的,便是岚山峻岫甲子山。9月23日下午,“决胜2020 全面小康看日照”中央级、知名商业媒体、省级重点网络媒体采访团走进甲子山,了解野山茶的传奇,探秘甲子山上埋藏着的乡村振兴“绿色密码”。

  连亘不绝的甲子山下,坐落着依山而建、面水而居的赵家村。与山为邻,赵家村人也将致富的希望寄托在了甲子山里。山上瓜果飘香,龙潭湾、槐花林远眺可见;林下野花遍地,野生灵芝、珍贵药材点缀其间。甲子山为村民们带来了丰富的资源。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话一点都不假。背靠甲子山的好山好水,要发展经济,要长效致富,就要有特色产业的有力支撑。

  茶叶,是赵家村的优势。南茶北引五十多年间,“日照绿茶”已经成为鲁茶的代名词。而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种茶、炒茶的赵家村,所产茶叶入口清香、回味甘甜,品质极佳,是“日照绿茶”中的佼佼者。但受限于劳动力和土地资源,赵家村的茶叶产量有限。

  如何让优势产业更具优势?赵家村试图从甲子山中寻找答案。

  在甲子山的奇石秀林间,生长着一棵五十余年的北方野茶树。这棵野山茶,是“南茶北引”时无意间落下的茶种自然生长而成,这株“沧海遗珠”成为赵家村茶业转型的起点。2004年,赵家村的村民尝试为老茶树“开枝散叶”,在甲子山的松林下播下了第一批野山茶的种子。

  赵炳冯是首批种植野山茶的人之一。让茶叶上山,这听上去难度极大,但在赵家村人的眼里,这却是有据可循的致富新路。甲子山上的板栗、柞树为野山茶的生长提供了遮阳挡风的天然屏障,茶苗完全“放养”,且种植成本低,无须整地也不占新地,十分便利。

  经过十余年的摸索,这些见缝插针撒下的茶种,已长成葳蕤之态。最先尝试“上山种茶”的赵炳冯也成了甲子山茶业创富带头人。“我们第一批试种的茶叶,现在已经有三米多高了。这些野山茶在松下长大,比普通茶叶味道更香、更醇。”赵炳冯揉捻着野山茶的叶子,笑着向媒体记者介绍,“这都是我们的金叶子。”

  与赵炳冯比邻而居的赵明华也是野山茶的行家,种植野山茶六年,赵明华一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以前我们的茶叶卖不上好价钱,现在这些野山茶几千元一斤,供不应求,这都是村里的集体财产。”看着林木下的野山茶丛,赵明华满脸欣喜。

  在赵家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带动下,村民们陆续加入种植野山茶的行列。如今,沿着盘山公路上行,道旁树荫下,随处可见葱绿的茶树在光影间摇曳,在甲子山的茂密林木下,已有5000亩野山茶在生根长叶。

  道路通达,产业繁荣。这荒草丛里生出的一捧捧“金叶叶”,富了老百姓的钱袋子,也为村民脱贫致富提供了永久支撑,但赵家村仍在乡村振兴之路上不断奋力前行。

  “以前没见过树下种茶,现在倡导绿水青山,各地都大量恢复山上绿植,但上山种植经济作物的少见。野山茶不仅填补了这一空缺,也为生态旅游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看着漫山遍野的野山茶,澎湃新闻时事新闻中心主任张家然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随着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越来越多的乡村失去了曾经的“模样”,村民们相继从祖辈久居的村子走出去,昔日人群熙攘的乡村也逐渐变成了一张“空心”的老照片。要想真正实现乡村振兴,关键还是得留得住乡愁。

  幽深奇丽的甲子山,兼具自然风光和人文底蕴。春来槐花铺径,夏季草木阴阴,入秋栗香果熟,冬日霜雪挂枝,日出山花似火,夕照林影千重。在保留山村风貌的基础上,甲子山打出“乡村旅游”“林下康养”两张新牌,红火的“槐花节”“采摘游”“山茶香”让远近游客流连忘返,也让离乡游子记起乡愁。

  一方厚土,一山灵气。漫山苍翠中,一拢拢“绿金子”焕发生机,成了乡村振兴的“绿色密码”。这段“密码”也随着茶香在日照市的山岭间传递。自甲子山起,五莲县户部乡黄巷子村、邱家店子也在山上撒下野山茶种,长出脱贫叶,开出致富花。而傍山而居的村民,靠着这“绿色密码”,一步一个脚印,向着乡村的美好明天加速前行。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韩依晓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