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韩依晓
旭日冉冉,清风拂面。7月25日早上6点,莒县城阳街道岳家村老年幸福公寓前的广场上音乐声响起,一队队老人舞了起来,欢声笑语,好不热闹。
74岁的王瑞平和他71岁的老伴刁桂英走出幸福公寓来到广场上。他们要去沭河公园散步,记者随他们一同前往。问他日子过得咋样,还有啥愁事,他兴奋地一拍手:“日子好得很,三室一厅的公寓是村里免费给的,拎包入住,水电暖也免费;一日三餐免费吃,四菜一汤,天天吃得好;春夏秋冬,村里发衣服、被褥;还有戏班子、康复治疗中心……”
来到沭河公园,这里一河清水、两岸绿色、花香鸟鸣。望着河水,王瑞平说,过去岳家村脏、乱、穷,“三丢人”,当时有句顺口溜说:“进了岳家村,花篓(用柳条编织的筐)不离身,晴天飞沙土,雨天泥一身;土屋茅草房,巷子窄又长,夏天满街泥,冬天如冰场。”
王瑞平话锋一转:“咱们村能有今天的好日子,还得从36年前许书记上任说起。”
王瑞平所说的许书记,是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岳家村社区党委书记许传江。1984年,许传江刚上任时,乡亲们对他提出了“三个要求”:有活干,有饭吃,一碗水端平。为满足乡亲们的要求,实现乡亲们的愿望,36年来,许传江带领乡亲们迈出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三大步”。
想要“有活干、有饭吃”,就得琢磨如何致富。许传江带头,拿出自己做生意赚的钱,带领村民翻土压沙、改良土壤,盖了十几个大棚,在技术员的指导下种上苗,免费送给村里最困难的户。随后又发动党员带头建大棚,一年后,村里家家户户都有了大棚,那时一个棚年收入1000多元,岳家村迈出了脱贫第一步。
第二步是办企业,让村民“有活干”。大棚的建设让全村人有饭吃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是村里想发展、村民想致富,光靠种地还不行,还得上项目,让村民家门口实现就业的同时扩大村集体经济收入。
经过考察,村支部发觉油漆市场很有潜力,便带领全体村民横下一条心,集资上项目。在大棚种植中尝到甜头的村民,纷纷响应。为女儿买嫁妆的钱拿出来了,为儿子盖房的钱拿出来了,卖鸡蛋的钱也凑起来了,七拼八凑,最后凑了25万元办起了油漆厂。可油漆质量老是不过关,许传江担心丢了老少爷们的血汗钱,心里火急火燎。
经过多方打听,村支部得知青岛有一位赵姓工程师掌握油漆生产技术,立刻将其请回岳家村,攻克了技术难关。油漆厂当年盈利7万元,全村人的精气神一下子起来了。
后来,村里又引进了银河制衣、诚凯制衣、东旺食品等企业,老百姓的钱袋子鼓了,集体经济也一步步发展起来。再后来,村里盖写字楼、商场对外出租,村集体收入达到3000多万元。最让全村人高兴的是,岳家村原是沭河边上城郊村,县里修银杏大道、跨河大桥,建沭河湿地公园,这里一下子变成了城市的中心,做生意的机会越来越多,人均年收入达到了32000元,日子越过越红火。
“仅红火不行,还要滋润。滋润就是村里人的综合幸福指数。”许传江说,村支部的第三步融入了“一碗水端平”的公心理念。“百善孝为先”,早在2007年,村里投资3150万元,建起了老年幸福公寓,对60岁以上老人实行免费集中供养,既让村民充分享受村集体发展的成果,又解除了子女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创业。到2009年,村里有线电视、网络入户率达100%;学校、医院、超市、健身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眼下的岳家村人,日子越过越实在,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韩依晓
受今年第4号台风“黑格比”外围环流影响,今天下午至明天,我市东南风转偏北风,陆上4级、阵风7级,海上7级、阵风9~10级,请注意防范。[详细]
7月28日下午,在大队指挥中心的配合下发现该车辆正沿313省道由西向东行驶,中队值班民警立即带队进行拦截,当日下午18时许,在222省道将违法车辆查获,并在其车中找到该违法车辆所套用的鲁Q583**号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