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好家风:祖孙三代都信一个理 63年传递一根接力棒

2019-08-29 15:30:00 来源: 大众网·海报新闻 作者: 陈平平 牟怡晓

敬老孝亲,一股家风传承了63年 

 忙完工作张永英小跑回家为为小叔公准备午餐 

 下一锅小叔公最爱吃的饺子 

 张永英给小叔公整理床铺,邻居正好过来串门儿 

乐观开朗的张永英 

庭院里也要保持干净整洁

  大众网·海报新闻日照8月28日讯(记者 陈平平 见习记者 牟怡晓)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挑,就是日子不能挑。他叫刘培运,今年78岁,从15岁起就瘫痪在床,后又双目失明,全身只有双手可以灵活弯曲。照顾刘老汉的接力棒,从父母传到兄弟手里,如今接棒的是侄子刘义贤、侄媳妇张永英。“一家人,谁都不能少。”侄媳妇张永英说,“小叔就是我们家的宝,我们都信这个理儿。”

  63年浩浩荡荡奔腾不息,一大家子三代人接力照顾,把生命的韧性刻在每一个平静的日子里。这是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奎山街道东长河村一个平凡普通的家庭,也是全市唯一获评的2019年“全国最美家庭”。

  37年里,哥嫂总把第一碗饭留给他吃

  那年,刘培运才3岁,没了娘。父亲拉扯着兄弟四个,他最小也最受宠。可就在他15岁的时候,厄运再次降临,活蹦乱跳的少年突然一病不起、缠绵病榻。命运总是如此不期,在他30岁时,父亲也撒手人寰。

  可命运并没有打垮他,也不能击碎这个家庭,因为他们心中有爱。在此后的37年里,哥嫂总把第一碗饭留给他吃,数十年如一日精心照料。他的三哥刘培连、三嫂滕怀森就是张永英的公婆。

  张永英的娘家也在东长河村,自小她就知道村里有一个腿上有病、常年瘫在床上的男人。没想到1986年,张永英也嫁到这个大家庭里,那个男人就是她的小叔公。

  在照顾刘培运这件事上,张永英的婆婆异常用心。那时,家里养了5只鸡,婆婆总是把鸡蛋攒着,隔三差五给刘培运改善下伙食。寒冬腊月,婆婆也是第一个起床,起来蒸馒头、熬粥、煮鸡蛋。每次都是把做好的第一碗饭先给刘培运送去。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谁家都不宽裕,婆婆偶尔买条鲅鱼改善伙食。炖好后,她总是翻来覆去先把鱼刺挑出来,再给刘培运送去。“那会儿,逢年过节吃点肉,我婆婆都捞进小叔碗里,骨头全给挑干净。”这些琐碎的点点滴滴,张永英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11年来,她为小叔公手洗700余次被褥

  刘培运爱吃饺子,张永英有空就包,十几年下来她亲手为老人包了5000多个饺子。从张永英家到刘培运家,只有一街之隔,前后院不到70步的距离。夕阳西下,余晖照在张永英身上,她端着一盘热腾腾的饺子走去。

  张永英总说,她是接过婆婆的班,这是她应该做的。可在刘培运眼里,她这个侄媳妇比儿媳妇伺候得还妥帖。

  张永英是村里的两委成员和妇联主席,今年5月她去市里参加家庭教育专家培训,下午没回家就去了小叔公屋里。没想到小叔公有点拉肚子,屋里零星泛出阵阵腥臭,床单被褥也弄脏了。张永英立马掏出手机,把村里的医生请来给他看病、开药。说话间,她麻利地把小叔公的铺盖换下来。

  在照顾刘培运的这11年里,她累计手洗被褥700余次,一双朴实的大手黝黑、有力。每次清洗,前后五道程序,用小苏打、洗衣粉手洗最后放洗衣机里漂洗甩干。

  久病床前无孝子,张永英就是个例外,洗衣做饭、嘘寒问暖,甚至端屎倒尿。期初,小叔公害羞难为情,张永英也忍不住躲在墙角作呕。可张永英安慰他:“谁都是父母生的,我不给你端便盆,难道让你侄子天天不上班,在家给你端便盆?我把你伺候好了,你侄子才能安心上班。”

  63年,三代接力孝亲,传承一盏不灭的灯

  “想明白了,还是活着好,好好活。”刘培运的笑声浑厚深沉,道不尽一生坎坷。这位78岁的老人,已经在床上躺了63年。照顾老人的接力棒,从他的父母、兄弟手里传到侄子辈。

  2008年到2011年,张永英的公婆相继去世,家里的基石塌了,刘培运心中的生命之光奄奄一息。“67了,大半辈子都在床上过的,眼睛又瞎了,活着真没劲头了。你看看我这胳膊腿还不能打弯,想死都没法死呀……”那会刘培运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经常在夜里自己偷偷哭。

  张永英一遍遍告诉小叔公,一家人谁都不能少,只要活着就还有奔头。“小叔,你可千万别这样想,你就是咱家的宝。俺婆婆不在了,还有我呢!我们继续孝敬你老人家,让你吃好喝好不受屈。”多年来,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就让时光不说话,往事开成花。

  令张永英欣慰的是,妯娌们相互帮衬,一起照顾老人从没红过脸。丈夫刘义贤定期给老人理理发,剪剪指甲,擦擦身子。家族的第四代人大多在城里工作,张永英的儿子儿媳一到周末就回来,小两口带着小女儿先去看望小爷爷,让他也享受天伦之乐。儿媳还从城里买了台最新款的收音机,让老人足不出户也能听到天下事。

  ……

  老人是全家人的牵挂,在没有光亮的世界里,这份孝道和亲情代代相传,犹如温暖的小桔灯,陪伴刘培运走过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付翔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