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两城黑陶(一):用泥土诉说故事 用泥土塑造梦想

2021-03-25 18:10:24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李泊翰 程裕涵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李泊翰 程裕涵 日照报道
  两城黑陶,是日照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色如墨、亮如镜、硬如瓷、声如磬,被专家学者称之为“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黑陶之所以是非遗文化,不仅是独特的外形样貌,更在于一种匠心情怀。
  泥土为舟,巧手为桨。每一件黑陶制品都是泥土在千锤百炼下的“浴火重生”,都倾注了制陶者的心血和热情。
  选土、晒土、浸泡、沉淀、养泥、拉坯、雕刻、烧窑……从地上的一抔泥土到案间的一件臻至完美的艺术品,黑陶的制作需要历经十几道手工工序。春去秋来时事变迁,寒来暑往年复一年。日照山海天两城黑陶非遗传承人刘加东自1991年开始,便潜心研究黑陶艺术及龙山陶器,作品先后获得十几项国内、省内大奖。从开始的喜欢、好奇,到后来的痴迷,他把自己的半辈子都奉献给了黑陶。

  等一阵春风来,候一场春雨归。一场春雨后,万物皆有灵,记者跟随刘加东来到两城遗址附近的村落寻找最适宜制作黑陶的泥土。“选好料是用心做好黑陶的第一步。制作黑陶时,为了使黑色在陶的表面分布均匀,对泥士的要求非常严格,泥土必须细腻,颗粒大小和密度均匀,所以选择上好的泥土是首要的,而且必须是纯净、没有掺杂其他土粒的。”对于黑陶原料的品质选择,刘加东展现着自己的匠心与执着。
  汽车在坑坑洼洼的乡间小路上颠簸前行着,天空中透着一丝格外的蓝,春雨淅淅沥沥地下着,远处碧绿的麦苗在微风中轻轻点头,几只轻巧的燕子在忽远忽近地跳跃着觅食,我们随着燕子亲喃的叫声,去寻找它是在哪衔来了筑巢的泥。
  衔泥燕,声喽喽,尾涎涎。秋去何所归,春来复相见。在一口寂静的水塘边,刘加东告诉记者,这里的泥就是最适合制陶的泥土。下车奔去,春雨簌簌地落在衣袂间,调皮可爱。这一片泥土,携带着沧桑,汇聚着风云,从苍茫的时空,自地平线上下,排闼而来。

  在水塘边,刘加东兴奋地把散发着清香的泥土捧起,深棕色的泥土中略带着一点灰。“这里的泥土土质特别细腻、无沙、且粘性大,富含多种矿物元素,在烧制中能产生纯黑由均匀的质感,特别适合用于黑陶制做。”刘加东捧起一抔抔土,小心地把它们放在容器里。选土不靠仪器,不靠检测,完全是眼看手捏等直观感觉。无论是制陶还是传授技艺,黑陶的生命都在他身上生长。
  这一路的风尘仆仆,记者深切地体会到找寻最好的泥土不仅靠眼观舌尝的经验,更得依靠耐心和辛勤。

  四千年前,这里是一座城。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经历过浮世芳华的历练,这里的每一寸泥土都拥有历经沧桑岁月的大气,这里是两城。
  泥土不言,却让每一粒种子极尽蓬勃,绽放生机。我们只是踏着滚滚风尘匆匆而来的过客,却甘愿沉浸在这样一场宿醉之中,捧起一抔泥土,醉在这最美的春天里。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程裕涵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