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疾新规引热议 解读新规“新”在哪儿

2021-02-04 14:43:35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李晓燕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李晓燕 日照报道

  最近,许多网友发现微信朋友圈被各大保险公司刷屏,话题是:重疾新规出台,原有保险即将停售,一定要赶上政策变化前的末班车。

  “不知道新规、旧规有什么不同,保险业务员说的让人很恐慌,好像不及时买上保险,就要吃大亏的感觉。”“保险公司的噱头吧,反正没有买,难道错过了一个亿?”……这段时间,身边的朋友也是议论纷纷。

  说起新规落地,其实在很早之前,行业小范围内就在谈论这个话题,直到2020年11月5日正式官宣,各家保险公司才一起发力推动这个话题,重疾险也有点火出圈。

  何为重疾新规?

  重疾新规,全名叫《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2020年修订版)》,是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医师协会联合发布的,2020年11月5日挂网官宣,过渡期到2021年1月31日,2021年2月1日正式执行。

  既然是新规,与之对应的当然是旧规了,那是2007年发布的《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重大疾病的框架和定义就是那时定义下来的,定义了25种重大疾病,其中6种核心病种。而新规的发布,只是在旧规基础上做了增添和完善,并没有推倒重来的意思。

  新规到底新在哪里?

  众多周知,这些年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很多原来以为很重的病现在没那么重了,原来动不动就要大尺度开胸的手术现在微创也能救治,还有就是一些大病也分轻、重,再有就是完善了一些以前没考虑到的病种。

  另外,就是定义的更新,旧规很多病种是对状态的描述,容易发生歧义,真正理赔的时候给了保险公司很大的主观判断的空间,也引发一些理赔纠纷,现在的新定义更多是用指标数据来衡量,数据是客观的,对于理赔会更加规范。

  新规的新细节有哪些?

  一、病种增加了

  旧规只规定了25种重疾定义,新规一口气把重疾增加了3款,然后又新增了3款轻症。

  二、轻重分级了,重度的才是重疾

  这个条目是目前保险行业火热销售的主要原因。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死、脑中风后遗症,这3种原来都算重疾,现在分了轻重,最典型的恶性肿瘤里的甲状腺癌,目前理赔的大部分案例,按照新规都要分到轻症那边去,同理赔付比例就会降低。

  三、疾病定义更准确

  定义内有有些变宽松,有些变严格。变宽松的,比如造血干细胞移植术,以前要异体移植,现在可以自体移植,用自己的东西也算移植。变严格主要是因为以前一些描述性的疾病,现在必须有数据说明。

  重疾新规是好是坏?

  新规的改动对于消费者来说,有利也有弊。因为重疾新规的定义调整宗旨就是更加符合临床主流的治疗手段,让理赔标准尽量清楚,减少理赔纠纷,这对于整个行业重疾险产品的品质,会有一个提升。而对于消费者来说,限制了一些高发轻症的理赔条件优势,高发轻症的理赔比例、甲状腺癌和癌症多次赔付等相关优势产品的保障,这可能是相对失利的一点。

  保险用户如何应对?

  保险产品总是在升级换代的,如果之前已经买了不少重疾险,那可以期待一下新规之后的新形态,就像等大牌服装品牌出新款一样,说不定有惊喜呢?

  另外,保险作为对冲风险的金融工具,就是让老百姓用小钱撬动大保障,利用杠杆作用转嫁风险。尤其是重疾险的提前赔付功能,更多的解决了客户的康复费用、疗养费用,甚至收入损失,正是因为重疾险提供的这些补充,可以让老百姓放心的康复,疗养,疾病得以更好的康复。所以,重疾险不是医疗险,不是用来解决医疗费的,不应该以住院需要花费多少钱来衡量重疾险额度,重疾险真正额度应该涵盖3—5年的收入损失、康复费、疗养费,以及房贷、车贷的负债。

  当然,不管怎么选,对生活的主动规划,未雨绸缪才是风险管理的精髓所在。本次重疾新规的发布也预示着未来重疾险理赔会越来越规范,越来越与国际接轨。

  有所期待,才能触及更多美好。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晓燕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