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奋斗者|齐鲁工匠夏波德:29年匠心淬炼的蜕变之路

2025-05-03 20:35:3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许宁

  编者按:

  在日照这座向海而兴的城市里,奋斗者的脚步从未停歇。他们以“匠心如炬”照亮产业升级之路,用“劳模担当”诠释新时代劳动者精神。值此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大众网日照联合日照市总工会特别推出“致敬奋斗者”专题报道,向所有用双手创造未来的劳动者致敬!

  大众网记者 孙国梁 许宁 日照报道

  走进山东康洋电源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公司总工程师夏波德,正俯身仔细观察着蓄电池极板的固化工艺实验,查看极板固化设备的实时数据,手中的笔记本密密麻麻记录着参数波动,眼神中满是专注与执着。这位荣获“日照市首席技师”“齐鲁工匠”等多项荣誉的行业专家,29年来始终保持着一线工人的质朴与钻研精神,用无数次技术突破诠释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

  在公司荣誉室内,“技术成果创新奖”特等奖证书与12项国家专利证书整齐陈列,无声诉说着夏波德的奋斗历程。“这些成果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他指着墙上的工艺流程图说道,眼神中透露出对技术创新的执着。

  时间回溯到1996年,刚踏入工厂的夏波德被160多道复杂工序“绊住了脚”。但他凭着一股“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劲头,白天跟着师傅实操,晚上熬夜研究工艺文件,将每一次设备故障、每一个技术难点都详细记录在泛黄的笔记本上。

  “那时候满脑子都是怎么把活儿干得更漂亮,把每一个参数做到最佳、每一道流程做到最优。”夏波德回忆道。正是这份踏实和钻研,让他在工作中不断成长。随着对生产流程的深入了解,他开始思考如何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光会干活还不够,得琢磨怎么干得更好。”带着这样的想法,他踏上了从工人到研发者的转型之路。

  近年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经营压力增大。夏波德深知,只有通过技术革新才能在困境中突围。为了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夏波德一方面不断在实践中摸索总结,从一次次的生产操作中悟出改进的方法;另一方面,他主动前往全国各地学习先进技术和经验。“走出去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才知道自己还有很多要学的。”他先后走访了数十家行业领先企业,参加各类技术研讨会,把学到的知识和理念带回公司,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2006年,公司产品因桩头腐蚀遭遇批量退货,夏波德主动请缨。他解剖不同厂家电池,发现模具错位、密封缺陷等问题,不仅改良接线柱模具、调整公差配合,还设计出专用安装工具,彻底解决质量隐患并斩获国家专利。此后,他更将目光投向行业“卡脖子”难题:极板固化工艺的一致性。

  2021年,面对市场对蓄电池寿命的更高要求,夏波德带领团队向极板固化工艺发起挑战。在60℃高温的固化室里,他一待就是数小时,反复观察极板脱水转换过程,衣服被汗水浸透也浑然不觉。通过调整固化温度曲线、优化补氧循环系统,团队将固化时间从72小时压缩至52小时,极板寿命提升20%,每年为企业节省能耗成本超200万元。“每缩短1小时,都是对效率与质量的双重突破。”夏波德翻开布满标注的试验记录本,上面的修改痕迹见证着上千次的尝试。

  除了固化工艺革新,夏波德在多个关键领域实现“从0到1”的突破。针对板栅重量优化,他带领团队耗时数月,将参数排列组合成上百种方案,最终让电动车电池板栅减重1克、新能源电池板栅减重3克,每年节约原材料280吨;面对行业内电池低温性能差的难题,他创新性地在电解液中添加纳米胶体,使电池在-20℃环境下仍保持高效充放电,相关技术已应用于低温储能项目。

  “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团队的智慧才能攻克难关。”夏波德不仅是技术攻坚的“排头兵”,更化身“点灯人”。他累计培训职工600余人,培养100多名岗位管理骨干与90多名中级技工,带领团队年均完成“五小创新”100余项、技术革新20余项,为企业节省超千万元。如今,他的徒弟们已成长为车间技术中坚,延续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如今,作为总工程师的夏波德,依然坚守在研发一线。他常常带着年轻的技术人员深入车间,手把手地传授经验,将自己的匠心和技术传承下去。“看到年轻人成长起来,我就觉得特别有成就感。”夏波德笑着说。

  从扎根一线的“学徒”到行业专家,从“跟跑者”到“领跑者”,夏波德用29年诠释了“干一行、精一行”的深刻内涵。30余项荣誉、12项国家专利、参编3项国家标准……这些成就的背后,是他日复一日对细节的苛求、对创新的坚守。正如他所说:“蓄电池生产没有捷径,唯有把每一个工艺做到极致,才能点亮行业的未来。”在这片充满挑战的领域,夏波德仍在以匠心为笔,书写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奋斗传奇。

初审编辑:张博文

责任编辑:张丽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