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李婷
责任编辑:孙昊
编者按:
在日照这座向海而兴的城市里,奋斗者的脚步从未停歇。他们以"匠心如炬"照亮产业升级之路,用"劳模担当"诠释新时代劳动者精神。值此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大众网日照联合日照市总工会特别推出“致敬奋斗者”专题报道,向所有用双手创造未来的劳动者致敬!
海报新闻记者 李婷 徐诺 日照报道
4月30日上午,山东港口日照港自动化码头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数十米高的巨型桥吊精准抓取集装箱,无人驾驶集卡在码头间有序穿梭,智能理货系统自动识别着每一个箱号。
在这片充满科技感的现代化港口中,科技大楼智慧控制中心犹如整个码头的“智慧大脑”,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着各项作业数据。此刻,山东省"齐鲁工匠"获得者胡继龙正专注地盯着液晶屏上轨道吊的运行轨迹,时而俯身核对设备参数,时而与年轻技术员探讨系统优化方案。这位用近三十年光阴带领团队将传统码头改写成"智慧港口"的奋斗者,正在用他的专业与执着,续写着新时代港口工人的创新故事。
1997年,21岁的胡继龙第一次爬上30米高的桥吊驾驶室时,双手紧攥操纵杆,汗水浸透了工装。因为在处理机械故障面前快稳准,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胡一刀”。
2016年,胡继龙在接触到集装箱自动化码头概念后,心中便种下了创新的种子。面对日照港在传统码头上改造自动化码头的诸多挑战,他没有丝毫退缩,带领团队跑遍国内外的集装箱自动化堆场,反复研究自动化码头视频,最终创新性提出双悬臂自动化轨道吊设计建议。这背后,是他整理的3大本“设备声音图谱”和2000余次维修记录。当他将30万字的技术规格书递交给团队时,那句“精度是港口的尊严”让所有人动容。
作为港口史无前例的大项目,从方案论证、设备选型、基建施工、工艺研究、技术优化、项目综合管理,到5G技术、无人集卡、远控岸桥的首次应用,可谓是“步步挑战、步步艰难”,但胡继龙带领团队一步一个脚印,成功解决了网络路由、无人集卡与有人外集卡作业交叉等难题。有了想法,说干就干。胡继龙带领团队自己动手设计自动化堆场布置及工艺设置,经过10个月的艰苦奋战,成功建成规模化、平行岸线布置的双悬臂自动化堆场。
从复杂的网络路由架构到棘手的内外集卡作业交叉问题,胡继龙在全自动化码头建设过程中碰到了不少难啃的 “硬骨头”。“想都是问题,干了才知道问题在哪儿,就算有难度也不怕。”胡继龙说。他一头“扎”进了项目里,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带领团队反复研究、精心设计、不断试验,解决600余项问题,仅用14个月实现了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在日照港的顺利落地。
在港口自动化发展的征程中,胡继龙用实干与创新书写着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奋斗篇章。作为集装箱技术领域的开拓者,他带领团队完成的《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荣获山东港口科技创新最高奖"连钢创新奖"特等奖,自动化堆场项目先后获得日照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和中国港口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多年来,他累计获得4项国家专利,发表4篇专业论文,用扎实的科研成果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五一前夕,胡继龙正带着两名徒弟在泊位上认真巡检设备。远处,无人集卡沿着预定轨迹平稳运行,智能理货系统自动识别箱号,这些凝聚着他和团队心血的智能化成果已成为港口日常作业的重要支撑。从孜孜不倦的"追光者"到薪火相传的“点灯人”。胡继龙用三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着真正的工匠精神,恰如那永不疲倦的桥吊,以“钻”字为锚,扎根大地;以“创”字为帆,驶向深蓝。在这片向海而兴的热土上,正是无数个像胡继龙这样的奋斗者,用智慧和汗水谱写着新时代的劳动者赞歌。
初审编辑:李婷
责任编辑:孙昊
种植户们在大棚里忙碌着,仔细查看葡萄的长势。他们轻轻拨开叶子,观察葡萄的大小、色泽,眼神里满是对丰收的期待。再过不久,娄家湖村的大棚葡萄即将迎来收获,它们将带着村民们的辛勤付出,为村庄带来甜蜜与希望。[详细]
跨越万里!喀什管乐天团闪现日照万平口。当西域风情撞上海浪节奏!这一刻,海边的浪漫具象化了!5月4日,日照万平口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邂逅——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喀什市第四中学金胡杨交响管乐团带来的管乐快闪活动惊艳上演![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