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日照 | ?日照农民画:咫尺千里的春耕图景

2025-03-29 20:08:30 来源: 海报新闻 作者: 贾小亿

  编者按:

  拥山观岚,揽海听涛。五千年前,人们将最古老的陶文刻在用泥土烧制而成的大口陶尊上;四千年前,人们在这片土地建起亚洲最早的城市;夏商时期,东夷文明的火种在这里燃起;从周至今,莒文化在这里生生不息。日照这片热土,滋养了浩如繁星的历史故事。

  2023年9月,《山东文化体验廊道故事丛书》由山东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作为《山东文化体验廊道故事丛书》的日照卷,系统梳理日照区域文化,以故事形式呈现日照历史文化发展轨迹,讲述日照故事。这座年轻的城市,正从历史的根脉中,生发出新的繁茂枝叶。读懂历史,方能更好书写未来,即日起,大众网日照推出“读懂日照”系列,陆续刊发日照历史文化故事,助力日照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春和景明,正宜春耕。

  握锄在沃野千里,是繁忙的春耕图景。这些辽阔且充满希望的场景,也活跃在咫尺画布上。

  浓郁的色彩,简练的线条,不求形象逼真,构图不受透视原理约束,随意奔放、拙中藏巧。这样生机勃勃的画作,便是农民画。

  握锄的手何以执笔?咫尺之间又如何绘出壮美河山?

  农民画到底是什么样的绘画艺术?廖开明先生是这样描述的:“在百花争妍的我国画坛,有一种绘画似朴实无华的山花,它不以娇艳媚宠,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泥土芬芳;它不靠怪诞哗众,而以妙趣横生的率真质朴、雄强粗犷的活力气质感人;它以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民族艺术特色创造出新颖优美的绘画形式,令专业美术家们折服,它就是蜚声中外的中国农民画。”

  朴实无华、质朴率真、雄强粗犷、土生土长的原生态天籁气质是农民画的艺术特点;中国元素、民族特色、地域特征是农民画的艺术标签;以中国民间传统美术为创作根基,充分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在表现新生活题材的绘画艺术中创造性地融入中国传统民间美术元素,是中国农民画的文化定位。中国农民画是来自乡土、生长于民间、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民间绘画艺术,是具有深厚的民间普及基础的群众艺术。

  日照农民画是日照地区重要的民间艺术。日照作为中国农民画最早的起源地之一,与上海金山、陕西户县并称为中国“三大农民画之乡”。

  农民画的作画者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可没有经过系统学习的农民如何作画?日照农民画并非师承专业人士,而是由民间摹画发展而来。他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去表现生活中的场景,下笔大胆奔放,自由度高,朴拙的画风在众多美术作品中成为一朵“奇葩”。在此基础上,日照农民画以民间抹画为底色,在文化馆的帮助下不断吸收民间剪纸、年画等民间作品的特色,逐步形成了色彩艳丽、线条粗壮、构图饱满的日照“气质”。

  农民画所展现的日照“气质”,不鸣则已,一鸣惊人。1987年,日照农民画登上中国艺术的最高点,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专题展览;1988年,国家文化部授予日照“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的称号;2014年,国家文化部再次命名日照东港区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农民画”。21世纪以来,日照农民画走出日照、走出国门。究竟是怎样的奇异,才让农民绘制的画作得此殊荣?

  时代发展过程中,思想得到解放,农民画涉及的题材越来越丰富,日照本地的民风民俗、生活场景、生产过程和幸福瞬间都被加入其中,以个人独特的风格表现出来,沉淀出强烈的日照“气质”。

  他们没有受到千百年来形成的“官方审美”的影响,摆脱了条条框框的束缚,根据自己的意愿绘制内容、搭配色彩。正因为如此,日照农民画拥有自己极其强烈的艺术风格,代表着每一位传承人的思想情感,混合着群众的风俗习惯和集体意识,带着日照地区的根。

  归根结底,艺术是人之创造,根深于一蔬一茶一饭的日常生活中。日照的农民画,便是诞生于乡土,扎根于一蔬一饭之间的艺术。随着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日照农民画在继承中发展创新。如今,农民画作为日照市的文化品牌走向世界。农民画绣作为日照农民画的衍生品,走进大众视野,这一根植并传承于日照地区传统的农民画绘画艺术形式,正在春风里焕发出新的生机。

  资料来源:《山东文化体验廊道故事丛书·下编 日照历史文化故事》

  编辑:贾小亿

初审编辑:侯彦平

责任编辑:张丽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