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 红瓯翠蕊!探访丹土红陶中的日照味道

2025-01-16 20:44:30 来源: 海报新闻 作者: 贾小亿

  编者按: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新征程上,我们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决心和信心更加坚定。

  时间长河奔涌向前,奋斗脚步永不停歇。即日起,大众网日照开设“新春走基层”专栏,行走日照大地,见证崭新动能,感受万家灯火,真实记录奋进日照人的印迹,感受欢乐祥和的日照年。

  海报新闻记者 付三义 贾小亿 日照报道

  腊月十六,孙临军的非遗工坊里茶香浓郁。

  色泽丹红,细腻圆润的红陶“汉瓦壶”中,沸水冲泡间,日照绿茶的茶叶沉浮舒展。热气氤氲,红瓯翠蕊,茶香升腾。

  “用日照陶,泡日照茶,这才是最本真的日照味道。”孙临军用来泡茶的茶壶,是丹土红陶,取材自日照本地陶土,是日照绿茶的最佳伴侣。

  丹土红陶在茶具上的探索应用已有二十余年,而红陶的烧制历史,则要追溯到五千年前。红陶是龙山文化时期除黑陶、灰陶、黄陶、白陶以外的五大陶之一,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多为泥质或夹砂红陶,质地较粗糙,陶胎呈砖红色,因其耐热性能常被用作炊具。

  淳朴浑圆的外形,脱胎于泥土的气韵,平实耐用的特性让红陶一度在人们的生活中扎根。漫长的岁月洗礼,赋予红陶厚重底蕴,也催生了新的生命力。

  “现在的丹土红陶采用的是日照天然丹土,历经自然氧化、淘洗筛选、手工制坯、高温烧造等科学加工程序,是在传统加沙粗陶的基础上创新而来的产品,经过近二十年的不断研发改进,已经摆脱了粗陶原有的状态。”作为日照丹土红陶制壶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孙临军的工坊里,除了传统的陶罐器型,红陶茶壶是主要门类。

  老茶人说,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想要泡好一杯茶,使用什么水冲泡,使用什么器皿冲泡,都十分重要。在孙临军看来,日照有好茶,有好水,也应当有产自本土的好的茶器,让日照绿茶发挥出最本真的味道。

  但红陶茶具并非大众茶具,由于红陶在烧制过程中收缩率大,成品率低,红陶一度并非制作茶具的首选,可孙临军并不“信邪”。“日照有这么好的绿茶,也有这么好的丹土,却没有能泡本土茶的本土陶器,这不行。”孙临军下定决心,要研究制作出日照本土的陶制茶具。

  从拜师学艺,到渐入佳境,再到创新突破,孙临军的工坊小院里,堆成小山的丹土红陶碎片见证着一路探索的坎坷不易。匠人,是需要磨的,在泥土间,在转盘上,在一窑一窑的烧制过程中。十余年的研发投入,2021年,丹土红陶制成的茶具终于面世,实现了器型与功能的兼美。

  丹土的分子结构疏松,透气性和吸附性强,其烧制形成的丹土红陶器具透气而不透水,被内行人称之为“会呼吸的陶”,适宜用作粮食储存,也适宜用来沏泡绿茶。作为江北名茶,日照绿茶的茶叶鲜嫩,冲泡不宜用沸水,不能焖茶,常用的瓷壶、玻璃壶极为考验泡茶人的泡茶技艺,而丹土红陶制成的茶具,凭借良好的透气性,弥补了这个“难点”,最大限度地保留住日照绿茶的鲜活口感,甘醇滋味,更得色、声、香、味之神韵。

  这份在继承古法的基础上不断打磨、创新而出的非遗实用品,博得了众多饮茶爱好者的关注,使用过丹土红陶茶具后的人们纷纷为这套古老而又新生的茶具感到惊喜和震撼。

  品类繁多的壶型中,孙临军最喜欢的一把,是名为“日月山”的小圆壶。这把茶壶的造型整体浑圆,顶部略窄,底部敦厚,取形自莒州博物馆的陶文“日月山”,壶形优美,底蕴厚重。“我们也在摸索,做一些创新,增加日照特色。”在孙临军看来,非遗传承的意义,不仅在于留存传统,更要寻求与当下生活的连接,与地方特色的融合。

  如今,孙临军的非遗工坊约有二十多人在参与丹土红陶茶器的研发、制作和推广,作为纯手工制作的非遗类产品,丹土红陶茶器能够吸纳一部分的人口就业,他也期待着,通过持续不断的创新和实践,能在日照市也能够形成一个以丹土红陶为中心的新的产业。

  临近年关,孙临军正在筹备设计新的产品。“我们和日照绿茶集团合作推出了一种礼盒,里面有丹土红陶和日照绿茶,希望能够成为日照的特色文创,让更多人用日照陶,喝日照茶,感受日照味道。”

初审编辑:侯彦平

责任编辑:张丽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