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皮影的新传承:光影摇曳中的年轻“匠心”

2019-06-21 09:16:00 来源: 大众网·海报新闻 作者: 贾小亿 牟怡晓

皮影戏表演现场

  

表情帝小朋友

  

表演后台

 

活动互动环节

  

获得奖品的小朋友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小朋友争着回答问题

   

演员在后台表演

 

演员在展示皮影戏里的武松

  大众网·海报新闻日照6月20日(记者 贾小亿 见习记者 牟怡晓)张灯作戏调翻新,顾囊徘徊知逼真。6月19日晚,一场别开生面的皮影戏在安泰国际的小宇宙剧场上演,活灵活现的皮影为三百余名观众带来了一场与经典的近距离对话。

  三两声锣鼓的开场过后,剧场的灯光暗下来,在白绢屏后,五位皮影表演者或蹲或站,随着音乐的起承转合,全神贯注的操纵着手中的木杆,在他们的牵引下,皮影“活”了起来,倏忽间是仙鹤展翅,转眼后是猛虎出山,雪白灯光的映衬下,色彩明艳的剪影跃然于方寸白屏之上,演绎出一幕幕动人的故事。

  这几位年轻的表演者都是龙在天皮影艺术团的成员,最年轻的只有十七岁,是幼师专业的学生,却已经是技艺娴熟,舞台经验丰富的“老手”了。在龙在天皮影艺术团的演员大部分是80、90后,除了这些少年人,剧团占比最大的成员是平均身高1.26米的“袖珍人”,这些“袖珍人”有着儿童一样的面貌、声音,“袖珍人”是剧团的主力军,也让皮影这一古老的艺术焕发出新生,以灵动活泼的形式,走向了全国各地。

  团长王熙与皮影戏的结缘是在幼年时期,“家里的老人们从前闲暇时会做一些手艺活,木工、柳编、皮影都会做一些。”从小的耳濡目染让王熙对这一古老的艺术有了特殊的感情,2007年,同样喜爱皮影戏的丈夫林中华提出想创业的想法,二人一拍即合,萌生了组建皮影戏剧团的想法,将这门拥有两千余年历史的非遗艺术传承下去。

  起初的招募工作并不顺利,王熙夫妇多方打听,从内蒙、河北请来了几位老艺人,但这批“守艺人”大多已是古稀之年,很难适应朝九晚五的坐班制度,于是王熙夫妇走进学校,招募了一批大学生,希望为古老的皮影戏注入新鲜的血液。然而,这些大学生总是因为要考虑养家糊口而中断学习,二人又尝试从老家招些没有什么学历的青年,但也很少有能坚持下来的。困境之下,林中华想起自己之前做记者时接触采访过的“袖珍人”,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进行了招募。正是这次招募,让四十多名“袖珍人”与皮影戏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十年,皮影戏的传承,多亏了这批‘袖珍人’。”王熙说。皮影戏涵盖皮影制作、操纵表演、唱念曲词,击打乐器等多种技艺,学习起来需要极大的耐性和悟性。老一辈的皮影艺人在表演时大多有具体分工,而这批筛选出来的“袖珍人”耐得住枯燥和寂寞,日复一日的揣摩、练习、排演,每个人都将老艺人的技艺继承了下来,画稿、雕刻、上色、装订、唱腔、操作、配音,甚至讲解部和教学都熟练掌握。

  十年间,剧团在全国各地演出,进过七八百家学校,先后吸引,吸纳了一批90后的年轻成员,这批平均年龄在22岁的年轻人们,用他们的匠心和巧思,让这门濒临消亡窘境的古老艺术重新焕发魅力。

  “帝王将相”和“才子佳人”是皮影戏传唱不衰的题材,在这些传统故事之外,剧团融合新时代元素,创作了不少传承红色经典、普及安全环保知识的原创皮影戏,并针对儿童、亲子创造题材活泼的童话、寓言皮影戏和形式新颖的皮影舞台剧,并采取与观众互动的形式让皮影戏更加亲切、接地气,从久远的历史中走出来,走入新时代的年轻人、少年人的视野。

  对于今后的发展,王熙更多的是憧憬,“从08年到18年的十年,我们走进了七、八百家学校,演出、教学、成立皮影戏社团,下一个十年,我们想把国内的每一个学校都走遍,让每一个学生都看到皮影戏,让皮影戏走进每一个年轻人的视野。”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付翔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