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茶人 赤子心——探访日照老茶人薄子宝

2018-10-15 19:54:00 来源:  作者:

茶园距海不足百米

翠绿茂盛的茶叶

御海湾茶园

御海湾茶园

中国近海第一茶

  大众网日照10月15日讯(见习记者 贾小亿)春茶秋管,对茶叶来说,一年之计在于秋,茶园秋季管理直接关系到来年茶叶的产量和质量。日前,日照市林业局走进日照岚山区巨峰镇老母山,通过实地考察的形式了解野山茶种植情况。

  老母山坐落在日照市岚山区巨峰镇的西部,半山长满了枝干繁密的板栗树,在大片板栗树林下,一棵棵野山茶长势茂盛,绿叶满枝。尽管已是落叶满地的秋季,这些野山茶依然尽显苍绿,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老母山,像这样的野山茶共有200余亩,均生长在繁茂的林木下,林间的漫射光照和“冬不盖 夏不采”的管理模式让这些山茶树在最自然的环境下扎根长叶,历时六年长成繁茂之态。谈及与野山茶的渊源,日照市御海湾茶园的老茶人薄子宝讲述了一段长达五十年的探索与坚持。

  南茶北引与茶结缘 海岸绿茶始创者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茶树生于南方,自古不越秦淮,位于秦岭淮河以北的日照并非茶树土生土长的地方。1966年,山东省商务厅在日照启动“南茶北引”试种工作,薄子宝就是在那时与茶结缘,跟随国家茶叶研究员虞富莲先生研究茶叶种植,成长为日照本地第一批绿茶技术员。

  “南北茶引”最先试种成功是在日照安东卫北山和丝山双庙,以此为基点,三十七年间巨峰镇、五莲县、后村的茶叶种植由点到面逐步发展,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日照有茶了。

  茶叶种植在日照的蓬勃发展让薄子宝在欣慰之余萌生了在近海种茶的想法。薄子宝的这个设想并没有得到多少人的赞同,绿茶来到日照,越冬问题始终是茶叶种植上的一个难点,为了使客居他乡的茶度过北方的寒冬,离海靠山、背风向阳的种植地是最为稳妥的选择,日照近百公里“黄金海岸线”也因此成为了茶树生长的“禁区”。在谨慎考察和充足准备后,薄子宝带着八个有经验的老茶人和五个初离校园的大学生,在任家台北沟开始了试种实验。

  功夫不负有心人,任家台适宜茶树生长的微酸土质,春迟多雾的沿海气候,加上薄子宝“冬不盖、夏不采”的管理理念,在距海60米的黄金海岸线上,御海湾茶园像一块翠玉镶嵌其中。这片被茶界专家称作“中国近海第一茶”的临海茶园弥补了日照近海无茶的遗憾。

  生态建园,茶归自然,这是薄子宝始终坚持的理念。在日照其他绿茶企业采取盖大棚、加保温膜的方式进行茶叶越冬防护时,薄子宝另辟蹊径,冬不盖棚,依靠茶树周围大量种植的松柏树木防风故土,夏季不采茶,让茶在夏天休养生息积蓄力量。“防着、护着出不了上品,解决问题要求其本源,在尊重其属性的基础上让茶自己适应。”薄子宝说。

  十六年的探索与坚持,最能代表日照地域特色的一支商品好茶终于破土而出,茁壮生长,这为日照绿茶争得上位,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三大海岸绿茶之一。

  五十年间不忘初心 野山茶的践行者

  海岸绿茶初具规模是日照市“南茶北引”的一个重大突破,但与海相邻的300亩茶园仅是薄子宝的“试验田”。如何让客居他乡的绿茶真正在日照落户生根,真正成为日照的本土植物,这是薄子宝从未停止钻研的课题。

  “茶树是树,让其恢复天然属性,真正成为日照的本土植物;茶叶是茶,让其发挥自身功效,真正成为人们的健康饮料。”薄子宝将五十余年的茶树种植经验浓缩到精简的两句话中。在御海湾茶园的实验取得成功后,薄子宝将茶树的种子播种到了山上,开启新一轮的探索。

  茶叶生长环境自古便是“野者上,园者次”,生长在山林间的野生茶,经过人工种植才形成了大田茶园。被移栽至大田的茶树离开了与树为伴的生长环境,对水、肥、温度、光照的要求极高,茶叶的质量也大打折扣,尤其是在温度偏低的北方。让茶树回归山林,自然生长是薄子宝的目的,也是“南茶北引”圆满完成的标志。

  御海湾茶园茂盛的松柏林便为山上种茶这一可能进行了实验模拟。土壤中的氮素含量是决定土壤肥沃与否的重要条件,在大田茶园,人工固氮固然容易,但过多的化肥使用对茶树有弊无利,山林间依靠微生物固定空气中氮素,将空气中的氮转移到土壤中形成了富含氮素的沃土。由植物、微生物和土壤动物共生共长形成的小生态环境不仅造就了适合茶树生长的肥沃土壤,山林间充沛的雨水也会促进茶树的氮代谢,使鲜叶中的全氮量和氨基酸提高,保持了茶叶鲜嫩度,提高了茶叶的鲜爽味。

  如何存活,如何管理成了山上种茶的两大难点。薄子宝始终抓住顺应自然,最终自然规律的这条主线,选用御海湾茶园繁衍多年后结出的种子,择地而种,将茶播种在老母山的板栗树下。不打药,不施肥,不追产量,让茶树在林间沃土沐浴漫射光,自然生长。

  在保持茶树原生状态的基础上,在管理方面,薄子宝也总结出了几条经验。他结合茶树四季常绿的生物性、茶叶的经济性、茶树茶花的观赏性、不易燃等自然特点,深挖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将野山茶种植与荒山绿化、护林防火、原生植被、大田茶园、传统文化、科普文化、观光旅游、南茶北引相结合,让茶恢复天然属性,发挥自身功效,在日照的山林间落地入户。

  如今,老母山板栗树下的茶树已经显露蓬勃生长的态势,薄子宝却并不急着采摘。“让它扎再长几年,真正养足了劲了,那才是真正的日照本土好茶。”

  “南茶北引”五十二年,老茶人薄子宝怀着一颗赤子之心,让绿茶扎根海岸,重返山林。在林水会战的大势态下,种植野山茶,发展林下经济既拓展了茶园发展空间,又提高了茶叶品质,真正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付翔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