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韩帮富:让一个贫困山村美丽蜕变

2018-06-27 15:46: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孙瑜泽 邹慧 张守军

栽种树木 

荒地也被开垦 

如今的村庄 

村庄道路进行修整

大众网日照6月27日讯记者 孙瑜泽 邹慧 通讯员 张守军)仲夏时节,记者走进岚山区中楼镇柳黄沟村,放眼望去,发现该村在脱贫攻坚政策的帮扶下,悄然发生了巨大变化。道路干净整洁,笔直的水泥路向村里延伸,两旁是整齐的绿化环绕,绿色的水里倒映出百叶红多姿的身影,显得格外靓丽多姿。不远处,正三五成群的村民围坐在一起,聊聊家常,不时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场面其乐融融,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人居和谐的现代农村新景象。“现在村里不仅变漂亮了,而且我们还能到合作社打工挣钱,生活真的是越过越好了!”该村年近70岁的卢大爷笑着说。

初见韩帮富,他中等个子、健壮的身材、黑里透红的皮肤,既有庄稼汉勤劳朴实的特点,又不失一个创业能人的精明能干气质。他腼腆地笑笑:“我觉得,作为一名党员、派驻‘第一书记’,我有责任带领群众致富,让村里人都能过上好日子。”朴实的话语中透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

两年多来,在“第一书记”韩帮富的帮扶下,柳黄沟村结出了村美、民富、强基的新貌硕果。  

入户走访了解实情

2016年2月,根据岚山区委组织部安排,岚山公路局第一时间选派韩帮富到中楼镇柳黄沟村担任“第一书记”。

柳黄沟村是一个有着262户、760口人的市级贫困村,低保户18户,贫困户3户、9口人。房屋破旧、土质院墙,大部分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街道坑坑洼洼,连基本的排水沟渠都没有,村民生活和生产出行很不方便……村集体无任何经济来源。

面对这一切,韩帮富心里不停地打嘀咕,怎么还有这样的村庄?和他想象着的情景有天壤之别。驻村开展工作之初,在与百姓打招呼中,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冷眼围观”,村民眼中的冷漠让韩帮富茫然,村民的淳朴到那里去了,通过挨家挨户拜访拉呱,才明白村民的冷漠为何?村民认为他的到来不过只是一场秀,不会给村民带来任何利益,不会给村里带来多大变化。当时,韩帮富心中很委屈,憋着一股劲,不做出一番成绩,绝不会放弃,组织的信任决不能辜负,不能让精准扶贫工作挡在了柳黄沟村外。

只有把群众的事“上心”,群众才能将我放在“心上”,通过找准措施目标,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这是韩帮富在两年多的驻村生活中,同群众朝夕相处中获得的感悟。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脱贫攻坚,基础先行。自实施帮扶以来,韩帮富依据“抓党建促发展、富民强村”的总体要求,以“基础设施带动产业发展,产业发展提升农民收入”为工作思路,努力消除发展制约瓶颈,全面改善村民出行条件,努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切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开启幸福新生活。

一人驻村、全局帮扶。两年多来,岚山公路局先后帮扶资金39万余元,对村居主要干道拓宽、硬化3069平方米;修建村前便民桥一座,解决了多年来村民进出村不方便的瓶颈;对河道进行清淤治理,修建明渠排水沟200余米,解决了雨季排水难的问题;修筑花坛300米、填土322方,栽植各类苗木樱花、百叶红等220余棵,绿化街道400余米,彻底解决了村内街道坑洼不平、排水不畅等问题,进一步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全村面貌焕然一新,也得到了全体村民的普遍认可。

同时,岚山公路局还积极开展“1+1”贫困户走访、“温暖过冬、欢乐过年”送温暖慰问等活动,多次为贫困家庭送去慰问品,以实际行动确保不让一名群众在小康路上掉队。

既要输血更需造血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帮扶不仅要“输血 ”,更要增强贫困群众“自我造血”的信心和能力,有了产业的支撑,农民的收入才能有保障,才能让脱贫后的农民具备持续发展的活力与后续动力。

发展产业项目是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只有让基础设施跟着产业走,成为农村产业发展的硬支撑,才能强产业、富农民、美乡村。

韩帮富利用“第一书记”扶贫资金15万元, 2016年底流转回收村集体山岭地120亩,种核桃苗4000余株,同时依托“合作社+村集体+贫困户”,成立岚山区柳黄沟农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2017年3月,在核桃园内套种经济作物黄烟70亩,当年10月份收获黄烟干叶1.3万斤,收入15万元,使得该村贫困人员增收400多元,联合其他收入使该村3户、9口人人均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当年底实现全部脱贫。

工作干得好不好,帮扶成效实不实,群众最有发言权。韩帮富在村里做的每一件事情,大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60岁的村民卢立元竖起大拇指:“韩书记来了以后,给我们村里解决了许多困难,也特别关心我们这些贫困户,每次过节的时候给我们送面、米、油,忙得连一碗水都喝不上,有这样的好干部在村里,我感觉很欣慰。”

贴近群众,一步一个脚印,走的坚定,走的稳健,这,就是“第一书记”韩帮。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付翔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