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 大众网主站 | 广告服务 | 投稿|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日照新闻

《记住乡愁》连载|第五章:专业化是特色,更是发展速度

来源:大众网   作者:庄乾坤   2015-07-30 09:58:00

——建设城镇与发展产业要同步,发展产业与培育文化要匹配, 努力做到镇产文相互融合,相辅相成。

产业是小城镇发展的依托,缺乏产业支撑,小城镇建设就缺乏原动力。没有产业支撑,小城镇纵使楼房林立,也只能唱“空城计”。

为了加快发展小城镇经济,几乎全国的小城镇都在招商引资,试图把城市的工业复制到小城镇里来,确实也有一些小城镇成功地复制了某些粗放的城市工业,(当然,也不乏有大量的污染项目下乡,严重地污染了小城镇,发展了,富裕了,环境也毁掉了),但是,依然有大批小城镇复制不来城市工业,尽管当地政府做出了种种努力,也只能是“望工兴叹”。即使零零星星招来几个工业项目,也不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小城镇的产业格局,不能够广泛地吸引劳动力,不能够有效地拉动小城镇的发展,不能够从整体上改变小城镇的落后状况,有些小城镇几十年如一日,依旧落后。这种现象说明了一个问题:农村的发展模式和城市的发展模式就是不一样,农村的工业化和城市的工业化有着不同的道路,农村和城市应当区别化发展、错位化发展。小城镇就是要立足自己的实际,突出自己的特点,选择符合自身的发展道路。

一、小城镇的发展模式——走“专业化小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专业化,就是特色。有特色,就有竞争力。小城镇要实现经济快速发展、跨越发展,必须走“专业化小区域经济”发展之路。

专业化小区域经济,是指发生在一个小区域之内的具有专业化生产特征的经济。一个小城镇就是一个小区域,将小区域内分散在各个产业上的生产要素集中配置到一个优势产业上,培育专业化生产之镇,就是专业化小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这是小城镇实现快速发展的捷径。

生产力的发展,需要打破生产要素分散或者均衡布局的状态,通过“非均衡布局”,集中投入到优势产业上,得以实现优化组合。然而,一些小城镇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一直抱守“小而全”、“小而杂”的小农经济观念,致力于多业并举,全面发展,提出的发展思路“小而全”、“小而杂”,如“六大支柱”,或“八大骨干”,或“九大重点”等,严重地违背了生产要素布局的规律,使本来就很有限、稀薄的生产要素更加分散,像撒“芝麻盐”一样,形不成聚合优势,生产力水平低下,哪一个产业也形不成规模,成了黑瞎子掰玉米,什么也没捞到。

在没有外来大资本投入的情况下,小城镇应当树立专业化发展理念,忍痛割爱,从多业俱全的小农经济格局中走出来,吸引千家万户,集中生产要素,投入到某一个优势产业中,走专业化发展之路,最终将这个优势产业培育成规模大、带动力强大的主导性产业。如有些小城镇专门生产二胡,有的小城镇专门生产小提琴,有的小城镇专门生产烧鸡,有的小城镇专门生产茶叶,有的小城镇专门生产中药材,有的小城镇专门生产皮包,有的小城镇专门生产木雕,有的小城镇专门生产石雕,有的小城镇专门生产铁艺产品,等等。专业化小区域经济,对于凝聚生产要素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大量的生产要素会找上门来,不需要政府千辛万苦、千山万水地跑出去搞所谓的“招商引资”,如温州“打火机之乡”、“拉链之乡”、“纽扣之乡”、河北省白沟镇“箱包之乡”、胶州蓝村镇“皮鞋之乡”、寿光市“蔬菜之乡”等,这些地方无须出门招商,商自登门,越聚越多,对生产要素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形成良性循环。这种模式都带来了当地经济的高速发展,使绝大多数居民在同一个产业上实现了集群化致富,同时,也为小城镇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撑。

二、小城镇的产业选择——面对资金技术高度密集的城市现代化大工业,小城镇应当扬长避短,错位发展。

立足实际,注重打造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小字号”产业、“艺字号”产业、“农字号”产业、手工版产业、“自然型”产业,是小城镇的产业选择方向。

对于大多数小城镇来说,招引大型的现代工业项目难度较大,应当另辟蹊径,与城市错位发展,培育那些城市工业干不着、干不了的项目,特别是小项目、小产品,走“小而专、专而精”的发展路子,把小产品做成精品,创造出高效益。本书在第二章里讲过,在国外,许多手工版产品扬名世界,价值不菲,比如瑞士军刀、法国包、意大利皮具、威尼斯工艺玻璃以及部分瑞士手表等,这些手工、半手工产品不仅价值不菲,而且还代表了身份、时尚、荣耀。

小城镇的产业发展,既可以立足当地实际,发展利用当地资源的产业,如自然资源、文化遗产、林果、奇石、盆景、根雕、园艺、花卉、中医药、传统体育、编织、服饰、美术、饮食等,又要解放思想,突破时空局限,大胆想象,大胆创新,大胆实行拿来主义,敢于无中生有,借鸡生蛋,借水行舟,嫁接资源,移植资源,营造资源。如永嘉县桥头镇过去并不生产纽扣,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个弹花郎从外地贩来一袋扣子,才开始了生产纽扣的历史,终成为全国闻名的“纽扣之都”。诸暨县大塘镇没有畜牧养殖业的优势,却成了“中国皮都”。深圳大芬村过去并没有画油画的,却成了全国最大的油画加工基地。

资源,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既存在于自然界之中,又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之中,头脑僵化者,遍地黄金也看不见;头脑灵活者,沙土草木皆黄金。只要头脑灵活,思想解放,什么都是资源,都可以发展成为小城镇的特色产业,都可以培育出小城镇的特色文化。日照市东港区西湖镇的“花仙子婚纱摄影基地”原本是韩国人经营的花种子繁育基地,占地近千亩,因经营不善,转让出去。接手者思路一换,利用大片盛开的鲜花,搞起婚纱摄影,变成了婚纱摄影基地,到20135月份,已经与全国200多家影楼签订了加盟合同,仅加盟费一项,就收入800多万元。每到花开季节,拍婚纱照的人络绎不绝。只因为思路一变,换一个角度看资源,那片花,就成了发展文化产业的资源,亏损的第一产业就变成了财源滚滚的第三产业。

由此可见,小城镇产业选择的空间是一个广阔天地,可以大有作为。小城镇的产业选择,大约有以下几种可供参考的类型——

第一种类型:传统文化遗产类。

有些文化遗产只具有审美、教育价值,仅作保留、展示,市场开发价值不大,而有些则具有广阔的市场价值,如本书在第三章中所讲的“民俗文化大全”里面,一些传统的建筑艺术、生活习俗、生产方式、生产工艺、生产工具、生产技术和产品,在全球化、现代化的背景下,反倒显得更具有市场开发潜力。如,潍坊杨家埠村的年画,每年销售上亿张。

插图:杨家埠木版年画

1

2

3

4

插图:工艺美术大师杨洛书老人的年画作品集

5

6

7

插图: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

8

插图:几近消失了的虎头帽,勾起了童年的回忆。

生产香包,成为甘肃省庆城县农民重要的致富手段。

临沂市红花镇生产中国结,到2012年,全镇已形成中国结生产专业村15个,3000个专业户,共有大型中国结工艺品公司4家,从业人员达6000余人。 

第二种类型:自然景观资源类

拥有山水自然景观的小城镇,应当充分发挥天然优势,努力打造旅游度假观光小镇。下面以日照市的几处自然资源为例,构想几个不同产业类型的小城镇。

(一)在沿海一带,可建成若干个度假小镇。

1、利用海岸湿洼地带,建设水城。通过开挖水道、水氹,形成湾渠相连、水绕氹转、摇橹驾舟的水城布局,在岸边建设具有明清滨海民居风格的茶楼、酒肆、鱼馆、商铺、客栈、码头,展现滨海商埠、码头风情,丰富夜游日照的文化内涵,打造桨声舟影、灯红波绿的水城景象。

2、在两城镇一带,围绕两城遗址开发和两城河开发、滨海开发,建设融远古文化旅游、黑陶文化旅游、渔业文化旅游和滨海风光旅游为一体的小镇,或者建设若干个独立的小镇。城镇建筑风格可借鉴龙山文化时期的一些文化要素,同时充分展现渔家文化特色,城镇布局可呈散落的带状,沿两城河向海岸发展,建成河海相连、幽静休闲、淳朴散淡的特色小镇。立足于高端旅游接待功能和审美功能,设计有特色的农家、渔家宅院,力争吸引高端游客,特别是艺术家、作家来此生活居住、休闲度假、创作,发展高端旅游度假产业。

3、在傅疃河口一带统筹规划建设文化与生态相结合的松散型、组团型小城镇,在涛雒镇驻地通过集中布局的方式,恢复建设三丁(著名科学家丁肇中、同盟会元老丁惟芬、近代火箭专家丁守存)庄园。在恢复夹仓古镇的同时,突破旧有格局,规划新镇,利用湿洼地建设新的夹仓水城,通过开挖水道、水氹,形成湾渠相连、水绕氹转、摇橹驾舟的水城布局,在岸边建设具有明清滨海民居风格的茶楼、酒肆、鱼馆、商铺、客栈、码头,展现滨海商埠、码头风情。在水城里,要尽显渔家生产、生活的方式、场景和传统习俗,培育水产品品牌,促进水产品加工、销售产业。

在河海交汇的傅疃河口湿地,可以学习杭州西溪湿地生态旅游区的做法,几个毗邻乡镇联合打造河口湿地保护区,建设鸟类栖息公园,同时,围绕湿地保护区,规划建设湿地生态型城镇,打造湿地生态摄影基地、婚纱摄影基地、美术写生基地和旅游度假基地。

(二)莒县沭河沿河开发可参考绍兴鉴湖的做法,在两岸搞几处有特色的沭河小镇

11

12

许多拥有河流的内陆城市都在搞沿河开发,都在河两岸建设了密如丛林的高楼大厦,几乎都是一个模式,可谓千城一面。难道,从沿河路上看到的一定是现代高楼大厦吗?如果从河堤上看见两岸烟柳中有几处若隐若现的青砖青瓦或者粉墙黛瓦,是否更有韵味?

莒县是书画之乡,如果在沭河岸边规划具有传统风格的画家村,让那些达到一定水平的书画家们入住,同时也要吸引外地书画家入住,是否对推动书画文化繁荣和文化产业化更有意义?“画家村”可以提供一些样式让书画家们自选,或者让他们自我创意,经审查后自建或委托开发公司建设,达到一宅一景,一街一景,成为沭河岸边的亮丽风景。有些宅子,既让书画家居住,又可以接待游客,让游客和书画家住在一起,学习书画文化,感受书画文化的熏染。比如,在假期里组织少年儿童“书画夏令营”,到莒县看书画家创作,跟书画家学书画,组织少年儿童开展书画创作比赛,评选书画新星等活动,使之为独具特色的书画旅游项目。同时,配套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商业设施,如展览馆、会议室、交易中心等,供书画家、收藏家、书画商开展作品展览、学术交流、拍卖交易等活动。

第三种类型:特色农业类

土地瘠薄且人均山场面积多的山区乡镇,可立足山场资源,搞特色农业,发展以种植养殖业为主的庄园式(或园林式)小镇,使特色产业与旅游观光业共同发展。这样的小镇不一定是集中居住的传统意义上的小镇,可以是散落在山野之上的小镇,每户人家都是一个专业化农场主,或是种植大户,或是林果大户,或是养殖大户。当然,这些种养大户要区别于普通的种养大户,按照旅游、度假、体验、观光、接待的功能要求和园林化、生态化、趣味化的标准,精心设计居住院落、生产场地、生产方式、生产流程,使之有特色、有文化、有趣味、可观赏,提高景观价值,增强游客的参与性、互动性,成为点缀在山野之中的精美景观和体验农家生活的乐园,从而使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连成一体,提高附加值。

规划设计部门可设计一批农家院落,供农民选择,搞一批梨花人家樱桃人家、“蜜桃人家”、 “蓝莓谷”、“麋鹿苑”等。五莲县松柏乡的“百果庄园”已经有了很好的探索,下一步发展的关键在于设计出农家院落的建筑特色,以鲜明的建筑风格吸引人。

插图:松柏乡百果园

山地景观设计要突出山野风光的特色,突出山民质朴的生活方式,展现纯自然的景观要素,让人们充分体验在城里无法体验的感受。

13

14

 磨盘、柴篱、农舍、老农、高高的柿子树,几个要素构成了纯朴的山野农家风光。可将这样的农家改造一下,或者按照这样的风格重新设计、建设,适宜居住,适宜体验农家生活,采摘瓜果观赏山野风光,聆听鸡鸣犬吠牛哞驴嚎。

一些面貌陈旧的山村,可保留和改造一部分上个世纪留下来的石屋、草屋,与影视公司合作,建设拍摄基地。如沂南县的竹泉村、马牧池村,就是在原来旧村落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形成了影视基地和旅游景点。

15

▲莒县桑园镇的百年老村——柏庄村。

第四种类型:特色加工业类

一些已经拥有专业化生产特征的村镇,应当进一步提高专业化生产水平,使专业化生产不断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把专业化生产做出名堂,提高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增加文化含量,使之向特色文化村镇发展。

怎样才能增加专业化村镇的文化特色?下面借用几个实例加以策划,供参考。

莒县长岭镇小岭村,以肉冻为主的肉类熟食加工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到现在已初具规模,生产的肉冻产品占领了辽东半岛,打入俄罗斯远东地区,初步形成了影响。国内外有许多小城镇在肉类产品上做出了名堂,如符离集烧鸡、金华火腿、周庄“万三蹄膀”等,这些都为小岭村的肉冻产品提供了榜样,也使我们看到了这个产业的发展前景。当地政府可考虑推进肉类生产的标准化,引导居民进一步研究、探索、开发特色产品、特色生产工艺,提高工艺水平,提高质量档次,强化特色,打造品牌,建设以肉类熟食生产为主的小镇,同时,举办肉冻文化节肉冻加工工艺大赛一类的文化活动和技术比武活动,不断扩大影响,使之既成为生产基地,又成为特色饮食文化传承基地。

莒县刘官庄镇可借助晨曦红木园的优势,在沭河边打造融红木雕刻、收藏、展览、交易、观光于一体,宜居、宜业、宜游的红木小镇。

五莲县街头镇在生产普通建筑石材的同时,应当调整石材业的产品结构,引进石材雕刻的能工巧匠,发展工艺石刻业,提高石材的技术含量、艺术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城镇规划设计也应当随着艺术石刻业的发展进行调整,设计与艺术石刻产业相适应的城镇建筑风貌。

三、小城镇的产业文化——要引进、培育先进的产业文化理念,以先进的产业文化引领特色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特色产业,能够孕育出具有特色的产业文化;

产业文化,又能够更好地促进特色产业发展。

二者如同一枚硬币的两个面,相辅相成。                       

世界上凡是拥有特色产业、打造出名牌产品的小城镇,无不拥有先进的产业文化。产业文化来自于产业的长期实践、长期探索,经过长期发育、成长,得以成熟,而成熟的产业文化,反过来又成为产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产业文化一方面不断地积淀,像一坛坛弥足珍贵的陈年老酒,一个个老酒窖,一层层老窖泥,延续着产业文脉,使产业文脉的香气绵延不绝,熏染子孙,世代分享,另一方面又不断地扬弃、吸收、创新、发展,保持充足的活力,蓬勃的青春。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残存着小农意识、封建意识的灰尘,阻碍着产业文化的发展,如,有些独门绝技、祖传秘方,传授理念落后,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技艺传授面十分狭窄;传授方式落后,师傅带徒弟,靠徒弟在长期的实践中慢慢体会、感悟,师傅对实践经验缺乏总结概括,不能上升为系统的理论和教程,缺乏现代教学传授方式,传授效率低下,耗时费力,学习成本高,有些甚至失传,断脉绝弦。这种落后的观念和方式,对产业发展极其不利,必须果断抛弃,大胆创新,引入现代产业发展理念和知识传播理念,以保持传统产业和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莒县夏庄镇的尹家湖村,祖祖辈辈打铁,“尹家湖,铁匠炉”在莒县、莒南、沂南三县交界处享有盛名。悠久的打铁历史,必有铁艺文化积淀(包括打铁的规矩习俗、打铁的技巧、铁匠的故事等等),应当加以挖掘、提炼、展示、发扬,同时引进、嫁接先进的现代文化,先用文化包装、灌溉打铁专业村,然后引导打铁专业村培育具有特色的铁艺文化。首先要把先进的产业文化理念灌注到铁艺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去。先进的文化理念应当包括求才若渴的心境、容才用才的气度、营销天下的韬略、大胆创新的思维、明瞭舍得的智慧以及对诚信的坚守、对科技的追求、对未来的眼光等等,以潜耐细致、精益求精、创新求异的精神锻造出一个市场流行、百年不朽的名品、名牌,使之成为一个既生产铁艺产品,又生产铁艺文化的小镇。德国人打铁,打出了“双立人”刀、锅等驰名世界的厨具,中国人也打铁,也打出了国内著名的品牌,如王麻子剪刀(但是,与“双立人”相比,差距尚远,还需继续努力),尹家湖的铁匠们也应当树立雄心壮志,打出一个响当当的品牌。“一招鲜吃遍天”,威尼斯玻璃商能把烧红的玻璃拧成精致艳丽的花儿,尹家湖人也要练就一手绝活儿,把烧红的铁块儿拧成活灵活现的花儿。而苦心孤诣打造这朵“铁花儿”的过程,就是产业文化建设的过程。这朵“铁花儿”打活了,盛开了,产业文化也就建成了。“铁花儿”里面凝结着打铁人的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不断创新、追求卓越的价值观,这就是核心文化,也是核心竞争力。这种核心竞争力,是独有独享的,别人无法复制。其次,要打造关于铁艺的表象文化。提炼打铁文化理念、打铁行业规则和打铁人的价值观、人生观,把这些理念变成墙上的口号,变成书法、绘画作品,变成为与打铁人朝夕相处的座右铭。设计、建设打铁村的文化标志、特色建筑,如,建设打铁博物馆、产品展览室、打铁人的塑像等。打铁村的住宅建设、作坊建设都要讲究艺术性,把打铁文化理念融入所有建筑中去。

我们在挖掘、整理、开发传统文化时,要理性对待,辩证思考,要站在现代化、信息化、全球化大背景下审视我们的传统文化,既不能盲目迷信,又不能全盘否定,要以扬弃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同时,还要积极借鉴、吸收外来先进文化,特别是精准化生产理念、全球化营销理念、现代化技艺传授理念。众所周知,肯德基、麦当劳,作为一种大众化快餐食品,其生产技术和生产过程相当简单,里面没有高深的技术和学问,也没有深厚的饮食文化内涵,但是,它们却因为一套标准化生产方式和连锁经营模式而网络全球。披萨饼,相传是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中国学的葱油馅儿饼,但是他把馅儿撒到面片儿上之后,忘记了另一半是怎样覆盖起来的,也就是说他的馅饼技术只学会了一半儿,于是就出现了一面是面片儿,一面是馅儿的披萨饼。然而,由于西方人执着认真、潜心钻研、精益求精的文化在起作用,几百年来许多人不断钻研、改进、提升披萨饼的烙制技术,使披萨饼广为流行,成为一种风靡世界的饮食文化。烙制披萨饼也成了一门复杂的学问,同时,这门学问通过现代教育方式进行传授,在西方各国得到迅速传播,在丹麦一家披萨饼店里,专门培养烙制披萨饼的硕士研究生。而现代传授方式,又促进了技艺的深化、提高和发展,相得益彰。我们要虚心学习西方培育产业文化的经验做法,把我们的产业做出文化。

总之,要在小城镇里培育诚实守信、包容开放、创新向上、严谨细致、潜耐深入、心明志远的文化氛围,培育居民的世界眼光、全球意识,引导居民树立敢于以小产品覆盖大世界,以小城镇影响大世界的雄心壮志;培育现代行业经营理念、行业规则、行业作风,形成独具特色的行业文化,打造百年老店、百年产业。要对小城镇的居民进行产业文化教育,把产业文化变成居民的知识、品格、信念、理想,进而把小城镇的文脉注入每一件产品之中,无论一把刀、一口锅、一块布、一块木头、一块皮子、一块石头,做就做出精湛的技术,做出高超的艺术,做出传播久远的精品,进而做出民族的自豪、世界的时尚。

相关链接:

庄乾坤作品《记住乡愁》将在“山东24小时”连载

《记住乡愁》连载︱中国会不会上演“逃离曼哈顿”?

《记住乡愁》连载|第二章:没有乡愁的小城镇

《记住乡愁》连载|第三章:文化特色也是生产力

《记住乡愁》连载|第四章:乡土的就是有特色的

初审编辑:张丽
责任编辑:时欣
分享: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