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县阎庄镇:精准扶贫要扶起“脱贫志”

2019-09-06 09:53:00 来源: 大众网·海报新闻 作者:

  脱贫攻坚以来,我镇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明显提高,精神面貌明显改善,贫困发生率明显下降。然而,仍然存在一些贫困户多年来一直受帮扶资助,却至今未摆脱贫困,让不少人心生质疑。究其根本,并非扶贫干部工作不扎实,政策未落实到位,而是一些贫困户缺乏内生动力,穷而不思进取、穷且志短。常言道“扶贫先要扶志”,而扶志就必须在转变思想、改进帮扶、树立典型三件事上苦下功夫。

  在转变思想上再加力。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扶贫先要扶志,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相比物质上的贫困,“思想贫困”“贫困意识”更为可怕。一些贫困户“等靠要”思想较为严重,生活中言必称贫,处处说贫,总是“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出门嫌远,干活怕累,只想顶着贫困户的“光环”躺在床上“享清福”,最终是扶而不起,帮而不富,助而不强。贫困户要实现脱贫摘帽,就必须在转变思想上再加力,要深刻领悟“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内涵,磨炼穷且志坚、穷则思变的品质,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立足自身,淡化“贫困意识”,摆脱思想贫困。

  在改变帮扶上下决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授人以渔,终身受用。简单的给钱给物只能解决贫困户眼前的困难,无法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不仅达不到“功在当下利在千秋”的效果,甚至还会让一些贫困户产生依赖心理,从而失去摆脱贫困的斗志。志不立,天上无可成之事。要帮助贫困对象立起“脱贫志”,就必须下定决心改进帮扶措施,少一些发钱发物,多一些以工代赈;少一些整体包办,多一些技能培训;既要杜绝“保姆式”扶贫,也要杜绝“养懒汉”,要通过改进帮扶措施,引导贫困户用双手创造未来。

  在树立典型上带好头。夜行之路,不可无明灯。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就是一盏明灯。贫困户在脱贫路上,也绝不可无脱贫先进典型。树立脱贫典型,让贫困户看到出路、看到希望,才能使其转变观念,鼓起干劲,奋勇向前。“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对于广大贫困群众而言,先进典型就是黑夜里的一盏明灯,有了先进典型的示范引路,就可以避免陷入“盲人摸象”的尴尬境遇,甚至可以搭上发家致富的快车。充分发挥脱贫模范的带头作用,从而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让贫困户产生“见贤思齐”的冲动,迸发脱贫致富的激情。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付翔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