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领头雁 脱贫攻坚火车头

2019-09-06 09:52:00 来源: 大众网·海报新闻 作者:

   ——“第一书记”杨淑青脱贫攻坚有妙招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长岭镇杜家洙流村,有这样一位第一书记,在他的带领下,一个百姓饮水难、出门行路难、村集体产业发展滞后的村,仅仅一年多的时间里,全部得到解决,这个后进村也一跃成了远近闻名的快进村,他就是长岭镇杜家洙流村的第一书记杨淑青。

  2018年8月份,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杨淑青,他从日照市公安局被选派到长岭镇杜家洙流村。虽早有预料,但村里的条件还是让杨淑青的感到意外。刚来这个村的时候,村里污水横流,垃圾到处都是,尤其到了办公场所之后,大队办公室里到处都是蜘蛛网,桌子上灰尘很厚都没有清扫。

  杨淑青说:“当时看到村里的状况,就感觉非常心酸,我就暗自下决心一定要改善办公条件和居民的生活条件,和村里的老百姓一块努力,提高他们的经济收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为了摸清老百姓的困难需求,刚上任的杨淑青就带领全村支部成员,利用一个半月的时间,对全村150余户进行了入户大走访。特别是村里的贫困户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摸排,一定要尽快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脱贫增收,提高经济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通过走访,杨淑青了解到村民面临的几个困难。一是吃水难,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他向派驻单位进行了汇报,争取他们的帮助,在驻村的第三个月,在莒县城发集团的帮助下投资近36万元,让全村的老百姓吃上了自来水,解决了吃水难问题。现在,村民打开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就汩汩流出,多年的吃水梦终于实现了。“俺现在有自来水,多么方便,想用拧开就是,多么好啊!”村民庄会秀说。

  走访中他还了解到村里还有一难是出门行路难,当时村东头有一条路,一到下雨、下雪天气,路上泥泞不堪,为了解决出行难的问题,在公路部门的协调下,给送去了三车近200方的沥青沙子,对街面进行了铺垫、整修,对村里的道路进行了拓宽、硬化;面对第三个难题,也是切实影响老百姓生产生活的难题,就是种地行路难和水利建设不规范问题,开春伊始,在杨淑清的带领下,组织支部成员对全村的农田水利建设进行了挖沟、整修,通过拓宽沟渠、拓宽农田道路,改善了种地行路难,解决了用水问题,村里老百姓面临的三大难题被一一攻破。

  同时,为了把党支部建成过硬的战斗堡垒,杨淑青实行周工作计划制度,有力的提升了支部班子的工作效率。为了密切党群关系,杨淑青在全村推行了党员巷长制度。

  通过采取党员巷长制,把全村分成四个网格,由支部成员带头,每一个成员负责一个网格。主要是负责网络内的卫生清理干净,杂草、乱堆乱放的物品全部收拾干净。

  基础条件好了,如何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产业成了杨淑青的心头大事。为了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杨淑青积极配合镇党委政府发展艾草产业,后来又创立了杜家洙流村艾草专业合作社,注册成立了山东莒州乡下知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新建了艾草加工车间、艾草产品展厅,聚力打造集艾草存储、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经营模式。

  “这样下来,一年可以给村集体增收约五万余元,我们把艾草这一块产品加工成艾条、艾柱、枕头、艾绒被、艾垫等一些系列产品。同时,与北京的旅游公司,还有我们市中医院、市中加康复中心等单位建立了帮扶对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杨淑青说。

  为了加快扶贫的进度,杨淑青采用“党支部+合作社”的扶贫模式,通过结对帮扶,切实提高贫困家庭的收入,为贫困户找到了一条自主增收,劳动致富的新途径。

  村民卞德吉说:“我们这个村子自从成立了艾草合作社之后,我连种植艾草、管理带平常在这边收购,加工我都干。因为家中老人身体不好,我也出不去门,在家里能够照顾家里老人。在这边一个月收入平均3000多元钱,给我解决了家庭的实际困难,也增加了我的收入。主要家中老人我能照顾,试着非常满意。”

  杜家洙流村从2017年集体经济“后进村”蜕变成2018年度全镇工作目标综合考核红旗单位、文化旅游先进单位、国土资源保护工作先进单位。所有这些,都离不开杨淑青的辛勤付出。村里的变化,村民们也是实实在在地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里。

  村民杜秀记说:“自从杨书记来到我们村后,我们村里变化相当大,村民吃水难、出行难、种地难得问题都得到了解决,村里也发展起了艾草产业,村里不出家门口就能打工赚钱,给我们村民带来了实惠。村里有了这样一个好书记,我们打心眼里感到高兴。”

?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付翔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