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邓丽伟
大众网记者 杨玉莹 邓丽伟 日照报道
临近春节,在山东日照莒国古城内的剪纸工作室内,各色五颜六色的过门笺透出浓浓的年味。
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莒县过门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于红从父辈手中接过接力棒,让这门以往只能在春节期间才能见到的古老艺术,拥有了新的制作工艺和表现形式,重新焕发了生机。
一进腊月门,她就忙碌起来,用一双巧手为群众带来喜庆、欢乐和祝福。
过门笺又称过门笺、门吊子,是一种节庆日挂在门楣上的民间剪纸艺术品。每到春节期间,山东省日照市莒县以及鲁东南一带,家家户户都在门楣上贴上五颜六色的“过门笺”,成为当地民间一种传统的民俗文化。微风吹拂,“过门笺”随风飘舞,是正月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这套龙年过门笺,是我们最新设计的。马上龙年就要来了,我们以龙为设计元素,制作出了祥龙献瑞、风调雨顺、福佑万家、龙凤呈祥、龙腾四海的过门笺。再加上红、绿、黄、玫红、蓝五种色彩的巧妙搭配,使这套过门笺既寓意吉祥,也表达了对人们幸福生活的美好祝福。”于红拿着手中新制作的过门笺作品介绍道,目前工作室已经定制出3000多套龙年过门笺,深受人们的喜欢。
最初的过门笺都是单色的,经过几代人不断发展,逐渐演变为红、黄、蓝、绿、紫等五种色彩。近些年来,于红在汲取老一辈艺人制作经验的基础上,大胆进行工艺革新,内容创新,将民俗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紧密结合,制作出了色彩艳丽、图案多样、构图美观、风格迥异的套色门笺。
“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的非遗传承人,我将继续带领工作室团队继续传承非遗文化,让更多人来古城感知过门笺的文化内涵,感受非遗过门笺的文化魅力。”于红说道。
“过门笺,过门笺,落到地上都是钱”。小小的过门笺既蕴藏着深厚的民俗文化,更承载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美好祝福。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邓丽伟
在外国友人眼里,中国乡村是什么样的?是小桥流水?还是白墙黛瓦?是浓浓的乡愁?还是向往的家园?1月18日(腊月初八),十名来华留学生探访2024春节山东乡村文化旅游节·日照启动仪式,寻找大集中的乡村年味。[详细]
腊八至,年味浓。腊月里年味最浓之处,当属大集。大集上人气最旺的,当属特色美食,美食中最为鲜香的,当属鱼、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