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党史遗址寻访②|尹景伊:百年前的日照少年

2021-09-07 11:48:35 来源: 大众网·海报新闻 作者: 贾小亿

  编者按:

  日照是山东建立中共地方组织较早的地区之一,漫长的峥嵘岁月在这片热土上留下多处革命遗址。即日起,日照市委党史研究院与大众网日照联合推出,庆祝建党100周年“寻访红色记忆 传承革命精神”——《日照市党史遗址系列寻访》,带着镜头走进日照市各处红色纪念馆重要革命遗址,学习场馆遗址背后承载的革命历史,重温中国共产党带领日照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贾小亿 潘俊宇 付三义 邱翔 日照报道

  如今的上海市南京路,人流熙攘,景致繁华,在琳琅满目的商厦间,一块“五卅惨案纪念”不锈钢碑临街竖立。这处纪念碑的所在地,正是96年前,那场波澜壮阔的反帝怒潮的爆发地。

  1925年5月30日,五卅运动爆发,在这场席卷全国、震惊中外的反帝爱国运动中,有一名二十岁的日照少年,奋战在游行队伍的最前线,以年轻的生命点燃了斗争的火种。

  他是五卅运动中杰出的学生代表——尹景伊。

  尹景伊,字希农,日照县(现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张家廒头村人。1905年,尹景伊出生于上海,尹景伊的幼年,是在辛亥革命的战火中度过的。辛亥革命结束后,尹景伊随父亲回到日照,在这片土地上,他度过了自己的童年时代。

  在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有一所破而后立的学校——景伊幼儿园。这所以烈士名字所命名的幼儿园,“脱胎”于尹景伊祖居。青松掩映的校舍间,有一座尹景伊陈列馆,200余件文物资料,记录了烈士尹景伊短暂但辉煌的一生。

尹景伊纪念馆

  走进尹景伊纪念馆,我们尚能从模糊的照片、泛黄的书信里窥见百年前那位少年的风采。

  “弟正在求学时期,断不许有家室之累。且国势阽危,大难将至,救死起衰,责在青年,何便早图唱随之乐?弟已打破乡土家族观念,此身无累,将来能为社会做一点事业,亦正不负此生,岂可遂议婚娶?”这封言辞恳切的信件,写于尹景伊求学于上海同济医工专门学校期间。对于家中为他订下的婚事,尹景伊婉言谢绝。在这位少年人心中,国在家前,青年当慷慨从戎,赤诚之心已予国,再难予儿女情长。

  “兄视此次考试分数,当觉稍逊从前。不知此学期弟多做课外事,故不能不稍废所学。弟以国是日非,良用尤伤,勤读亦为国耳,国亡则读何益!不如即于读时,早留意国事,旦夕可用也……”

尹景伊纪念馆内景

  这封尹景伊写给兄长的家书中所言的“课外事”,便是与革命相关的社会活动。1924年,尹景伊由邓中夏、恽代英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他和袁文彬等人一起恢复建立了同济大学学生会,成为主要负责人之一。同年,王尽美、邓恩铭在四方机厂从事革命宣传发动,组建党团,工人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尹景伊利用暑假来到四方机车厂投入工人运动。整个暑假,他“逐日往与工人操作,晨出暮归,虽酷热不辍。”四方机车厂的实践,使尹景伊与工人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1925年春,党组织决定让即将毕业的尹景伊提前离开学校,回到山东开展工作,担任共青团青岛地委书记。

  在尹景伊动身前往青岛前夕,上海发生了日本内外棉七厂资本家枪杀中国工人、共产党员顾正红并打伤十多名工人的流血事件。为抗议帝国主义和军阀镇压中国工人运动的暴行,中共中央决定发动群众于30日在上海租界举行反帝大示威,将工人反对日本资本家的经济斗争发展成为全民族反对帝国主义的政治斗争。同济大学学生会根据恽代英的指示,组织请愿游行队伍,尹景伊被推选为游行副大队长。

五卅惨案爆发后

  5月30日,当反帝游行队伍来到永安公司门前,尹景伊率先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讲。他用高亢的山东乡音,愤怒声讨帝国主义暴行,并散发传单,张贴标语、漫画,揭露帝国主义种种罪行。

  96年前的上海南京路,人头攒动,口号声此起彼伏。20多名英国巡捕在巡捕房门口架起了机枪,瞄准了赤手空拳的游行群众。面对敌人的枪口,年轻的尹景伊毫不退缩,为保护受伤的陈宝骢同学,尹景伊中弹,倒在血泊之中的他仍用颤抖的声音呼喊着:“宣传,斗争,打倒帝国主义!”

尹景伊烈士追悼会

  由于伤势过重,年仅20岁的尹景伊于1925年5月30日晚7时去世。

  “宁为牺牲而死,不为惜身而生。”尹景伊用他的满腔热血,践行了他的铮铮誓言。“五卅”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殖民统治,对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时光匆匆,“五卅”的阴云已然远去,烈士尹景伊也永远停留在了二十年华。走进尹景伊纪念馆,我们仅能从残留的照片上感受百年前的少年热血,而他以年轻生命点燃的炬火,火光灼灼,经久不灭。

  一百年后的今天,在这片烈士曾生活过的土地上,翠竹松柏间书声琅琅,新一代的少年人在革命精神的浸润下成长起来,继续凯歌前行,描绘着属于新时代的少年风采。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贾小亿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