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镇”好|①无限“浪漫”在招贤

2023-11-24 13:49:32 来源: 海报新闻 作者: 郭馨煜

  海报新闻记者 侯彦平 李婷 郭馨煜 付三义 日照报道

  招贤纳士,一个最代表中国人姿态和智慧的词语,在山东日照,有一个乡镇由它命名。

  几千年历史辗转,无数人绵延变迁,如今的这里,是浪漫燎原的希望之地,是无数人安居乐业的故土,更是突破县域经济的先锋重镇。

  日照“镇”好,今天,让我们走进日照莒县的招贤镇。

  众所周知,地名的得名都有一定的渊源,有的来源于历史,有的来源于地理地貌,那么,招贤的地名是怎么来的呢?这里何时设为乡镇建制?在这片古老的热土上发生了哪些故事?

  老莒县人常说:“南有十字路大店,北有招贤石埠子。”这是对莒县周边四个著名乡镇的描述,招贤镇位于莒县城北18公里处,北接五莲县,俗称莒县的“北大门”,自古就是重要的交通要道和商贾云集之所,也是名人贤士、英雄豪杰的聚集地。

  今年74岁的宋维现,是位退休老教师。平日里就喜欢阅读、研究史籍资料。作为《招贤镇志》编纂者之一,关于招贤镇的历史渊源,他侃侃而谈。

  宋维现告诉记者,招贤历史悠久,仕阳遗址出土的文物考证,新石器时代东夷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耕耘着这片古老的热土,而且招贤地处南北要冲,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位置,为历朝兵家必争之地。

  “战国时期,燕国上将军乐毅伐齐,连下七十二城,只有莒县和即墨久攻不下。”宋维现说,“于是,乐毅就在莒县县城的东北部筑起‘招贤台’,主要是为了招贤纳士以求破城之策,‘招贤镇’也因此而得名,从那时算起,招贤镇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招收贤士、网罗人才,千百年来,从这里走出去的,有变法先驱、革命先烈、文化大师……20世纪90年代末,招贤镇开始发展玫瑰花种植行业,“浪漫经济”让众多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走进招贤镇大罗庄村鲜切花种植基地,数十栋单体占地面积2亩的薄膜温室大棚鳞次栉比。沿着棚间的水泥硬化路向深处走去,进到棚内,种植户宋启永正忙。

  “现在我承包了9个玫瑰花大棚,大概有20亩地。”宋启永从2019年开始独立承包大棚,在他的大棚里,玫瑰花不是直接种在地里,而是生长在一排排黑色的长方体内,种植槽上铺设了水肥一体化系统,这是他去云南学习的“折枝法”种植方法。

  “这种新方法,比传统方式更科学,而且成本更低,更适合我们农户种植。”宋启永告诉记者,以前当地人种花,追求产量,往往一棵花长好几株,虽然产量上来了,但是玫瑰花的花头较小、花梗较细,品质一般。相比之下,使用“折枝法”栽培出来的花,每一棵花的众多枝条中,只有一枝直立,其余的都被压断,这是高产、优产的关键。

  “你看这些枝条,每个花枝都有笔杆般粗细,花苞也大,在市场上的价格比普通花贵2—3元。”宋启永指着花枝说,“而且节假日期间价格和需求量都很高,市场前景是很广阔的。”

  历经40多年的发展,“招贤玫瑰”已名声在外,上乘的品质带来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招贤镇也有了“江北鲜切玫瑰第一镇”的名号,年产鲜切花近1亿枝。

  兴一个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群众。招贤镇玫瑰种植经历了散户种植、党支部引领发展、党委引进技术提升和企业工业化种植四个阶段,“在销售旺季一枝招贤玫瑰花可以卖到5—8元,主要是销往青岛、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供不应求。”招贤镇副镇长刘玲说,“目前,全镇鲜切花种植面积达到8000亩,带动周边1万多名群众增收致富。”

  产业兴了,农民富了;村庄靓了,心情美了,乡村振兴引领农村“蝶变”,让招贤镇处处“香”飘万里。行走在莒县招贤镇村庄的街道上,整齐划一的两层小洋房、干净整洁的大街小巷、多姿多彩的墙体彩绘,让人顿感美丽乡村的精致,一幅生态美、产业兴、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接下来,我们还将重点在工业经济增效,乡村振兴提速,精致城市提升,民生保障改善等方面实现新突破。”招贤镇镇长段建军说,“我们将结合全年度目标任务,以最大诚意为实现‘突破莒县’奋斗目标贡献招贤最大力量。”

初审编辑:侯彦平

责任编辑:张丽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