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 大众网主站 | 广告服务 | 投稿|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嘎呼团

【鲁匠360】日照即将消失的滚子窑 这天能否再晚些

来源:大众网   作者:崔维成   2015-07-31 09:28:00

待售成品

待售成品

 

根据顾客要求制作的作品

根据顾客要求制作的作品

 

量一下是否符合客户要求的尺寸

量一下是否符合客户要求的尺寸

 

晾晒陶土

晾晒陶土

 

阴晒中的陶坯

阴晒中的陶坯

 

在盆身上进行修饰

在盆身上进行修饰

 

这就是日照市最后一座滚子窑

这就是日照市最后一座滚子窑

 

整个过程都是手工的

整个过程都是手工的

 

制作陶瓷

制作陶瓷

编者按:

“在哪高就啊?”生活中,总会有人这样问你。

或许,你正为着生计干着最累、最危险的活儿;

或许,你正坐在办公桌前,大笔一挥,签下一个大单子;

或许,你正操持着一门老手艺,为了不让它失传而苦苦支撑;

……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工作不分贵贱,只要您恪尽职守、躬身奉献,就能赢得社会的尊重,您就是完美心中的英雄!

多一点体验,多一份理解。从2015年7月21日起,大众网日照频道推出《鲁匠360》栏目,记者采访各行各业的“英雄豪杰”,零距离的倾听、感知各行业的酸甜苦辣。

 

大众网日照7月30日讯记者 崔维成日照的最后一座滚子窑位于日照老城区田家窑村。数百年来,它见证了村子的发展,更见证了曾让村民衣食无忧的手工轮盘制陶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可如今,它显得很孤单。

13分钟制作出精美陶坯

日照最后的这座滚子窑,属村集体所有,可是目前仍在继续使用的只有村民吕相密一人。“以前大盆、大缸烧得多,不过现在主要以花盘为主。”吕相密说,多数都是“私人定制”。

为了让记者见识一下陶制品的制作过程,随后记者跟随吕相密进入生产车间,他从墙边薄膜纸下取出一些陶土,然后用手拉开转盘机的开关,开始了制作不到3分钟就已经塑造出花盆的形状。

8分钟后,他关上了转盘机,小心地将作品抱到旁边的另一个转盘机上。他坐下,用左脚瞪了几下转盘机,然后作品就随之转了起来。记者记了一下,整个过程共持续了13分钟,之后他用手和胳膊小心翼翼地把作品抱到院子的阴凉处晾晒。他一边走还一边对记者说:“这也是个技术活,不能用大力,要不然它就变形了。”

制陶要凭借经验和眼力

制作完成后,吕相密泡上了一壶茶,点了一根烟,终于有时间和记者好好聊聊了。

吕相密15岁初中毕业后,就开始跟着父亲吕方安学习制陶技艺。“那时候村里烧窑的人家还挺多的,干这个总比种地挣钱多。”吕相密说。20世纪六七十年代是田家窑烧制陶器最繁盛的时期,制陶业为村子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当时的村民们从山中挖来适宜制陶的泥土,再由村里集体加工。日照及周边居民用的生活器具大都由田家窑烧制。

陶器制作要经过备土、制坯、烧窑几道工序,要凭借经验和眼力,是一项技术活。陶土的选择是比较讲究的,必须用特殊的粘土,一般要从地下70厘米深的地方挖,而且适合做陶的土并不多。陶土挖回来后要晒上几天,一定要晒透,然后放到水里泡,用脚踩,再搓。料准备好了,接下来就是拉坯了。制作时经常要手脚并用,根据顾客的需求来测定大小,手上的力道要均匀。

烧窑是最后一道工序,烧陶的窑洞,在田家村被称为“滚子窑”,又称“圆窑”、“圈窑”。每次烧窑,要先把陶坯装在窑坑上,从坑面一直摞到窑顶。然后把干松枝放进窑坑里,点火后马上封禁窑门。再添火时,打开窑门上的小门往里添柴。烧窑的过程一般在八个小时左右,烧窑人要一直在窑边看守,否则影响成品率。

传统工艺面临后继无人窘境

根据记载,东港区制陶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陶文化源远流长。明朝洪武年间,田家的第八代女老祖从江苏东海逃荒来到日照街道田家窑村,并将手工制陶技艺也带了过来,从此这个地方便被命名为田家窑村。

今年49岁的吕相密告诉记者,村里曾经有六七十户人家做陶器,窑炉林立。随着玻璃、塑料、不锈钢等材料器件的出现,市民对陶器的需求减少。田家窑制陶人无奈开始由制作大件陶器,转向制作花盆等利润微薄的小件陶器。如今,村里就剩吕相密一家还在坚持做,“年纪都大了不愿再受这个累,年轻人又嫌弃这个行当收入低,还不如出去打工挣钱多。”所以,制陶的人越来越少,一座座窑炉被相继拆除,如今仅最后一座滚子窑,半月才开一次窑。面对后继无人的问题,吕相密显得比较淡定,“年轻人都不喜欢这个,我着急也没用。”

往期回顾:

【鲁匠360】第1期:古稀绣娘演绎传统手工刺绣

初审编辑:张丽
责任编辑:李雪
分享:
更多